范文大全

首页 范文大全 正文

中庸读后感

2023-07-20 15:45:18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中庸读后感(篇1)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典文化名著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读过《论语》、《老子》、《庄子》,分别从人与人相处,自我的相处,人与大自然的相处的层面进行了深刻的讲解,体会到了古典文化的经典和博大精深。暑假中阅读了《中庸》,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可谓是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

《中庸》这本书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学》,一部分是《中庸》,它们都是《礼记》中的一部分。

《大学》包括十一章的内容,分别是经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想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就是朱熹所说的“三纲领”,强调道德修养的三重境界,弘扬德行,使民众自新,达到教化天下的极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朱熹所说的“八条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德。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是《大学》的经述,也是这本书的总领,揭示了大学的宗旨,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使人弃旧向新,在于是人得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确定志向,志向确定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神思安稳,神思安稳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收获。

每件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知道了这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看完这部分后,联系实际确实是有道理的,学习和做学问都需要一个安静和平的心智,这样才能神思安稳,去思考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思虑周详问题,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规律。xZ1569.cOm

相反如果内心急躁,很难去认真全面的思考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

中庸读后感(篇2)

《中庸》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它是一部介绍中庸之道的经典文献。中庸道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提出,在中国民间历史长河中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庸》一书正是通过阐述中庸之道的理念,告诉我们如何追求心灵平衡、正确的思想方式和成功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人生的极致。读完《中庸》第二章后,我有一些感受和思考,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第二章主要阐述“中庸之道”的含义和目标,它告诉我们如何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寻找人生的平衡点。在这种平衡中,道德、家庭、朋友、公共利益、个人利益和宗教都能得到满足。这个平衡点被称为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一种思想体系,包括道德、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它强调人类的良知和良知的力量。在行为方面,我们应该做到积极而不过分激烈,稳定而不过于温顺,在意志和勇气之间保持平衡,完成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社会关系方面,我们应该根据功利和公共利益,而不是基于我们的私人好奇心和愉快而决定我们的行为。

中庸之道的目标是让人们实现心灵完美和追求真理。中庸之道告诉我们,人类需要掌握一种充满智慧、对生命有敬意和对交往有良心的道德准则。这种思想和行为准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极端的行为和思想,从而保持心灵平衡。同时,中庸之道还将人类的价值放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并鼓励我们在追求人生极致的同时,实现我们的团体利益。

总之,中庸之道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学习和理解中庸之道,我们可以学到如何追求内心平衡、正确的行为准则和成功的生活方式。这种道德准则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自律和自我修养,才能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因此,《中庸》第二章所阐述的中庸之道,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仍然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中庸读后感(篇3)

晚上八点多钟,寻找女儿回家休息。

操场上,女儿和几个同龄乃至更小的伙伴凑在一起叽叽喳喳。随着我逐渐加大喊声,女儿才回应:“明天也不上学了,我玩一会儿。”她连头都没有抬,看来是入迷了。我心头猛然一震,也就没再叫她,一路沉思往回走了。

是的,爱动喜玩是儿童天性,周末放松一会儿又何妨!自己当年不也是被父母千呼万唤才极不情愿地回家吗?一会儿,听见一位妈妈大声叫喊:“张蛋,你再不回来,我闩住门不让你睡觉啦!”穿透力极强的嗓音里饱含殷切的情愫。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之心,皆望子成龙,以自己成熟的眼光设定儿女的吃喝拉撒睡,拿自己惯有的思想铺设子女的学习、生活、就业之路,却很少洞悉它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君不见,他们稚嫩的肩膀上的书包有多重,厚厚的教材上的内容在发生什么变化,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方式与伙伴们交流,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完成(确切地说是应付)无休止的家庭作业… …哀哉,在下也着实顾及不多,不是无暇,更多的是无心。

自然之趣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放眼历史,起始部分皆是人们尽其手段以获取理想中的名利,一旦垂手,历尽劫难的心灵喘息片刻,原来一切的一切又都如此虚无、飘渺,继而会对拂面的春风、洁白的雪花、浓郁的树荫浮想联翩,万千思绪涌心头,一口呼吸论乾坤。

诚然,中庸之道不尽可取,若能在取的过程中渗透一点中庸之意,想必那也应该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愿爱女快乐、健康地成长!

中庸读后感(篇4)

《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礼记》中的一篇。这篇文章讲述了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强调了“中庸之道”,即如何在各种情况下保持适度和平衡。

读完《中庸》原文,我感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中庸之道不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基石之一。这篇文章强调了适度和平衡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如何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冷静、客观、理性,不被情绪左右。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哲学、文化到教育,都留下了中庸之道的印记。

2. 中庸之道的实现需要多种因素的支持。中庸之道的实现需要多种因素的支持,包括道德、智慧、经验、环境等等。在这篇文章中,孔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如“中庸之道不可违”,“中庸之道,道在其中矣,不可须臾离也”,这些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中庸之道。

3. 中庸之道的实践需要持续的努力。中庸之道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实践。在这篇文章中,孔子强调了“中庸之道,吾道一以贯之”,告诉我们中庸之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修行和实践。

《中庸》原文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和实现的复杂性。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不仅学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还学到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思想。

中庸读后感(篇5)

这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包含着丰富的哲理。甲说,最近总是烦闷不已。乙回答说,领会中庸之道就不烦。丙说,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段对话集中体现了,中庸这个道理。到底什么是中庸呢?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这样解释中庸之道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一句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

中庸之道,处事之良方也。在这个世界,我们总是被各种事情所累,为名为利为人际为处事,我们总是在自己创设的圈子里微微绕绕,累身累心。在这个时候,中庸之道就显得格外重要,就像对话里说的一样,领会中庸之道就不烦。

首先,做事不应太追求完美,不应对自己有过于高的或者过于苛责的要求。这是说,我们必须给自己足够喘气的时间,不应整日的忙忙碌碌,辛辛苦苦,这并不是对勤奋的否定,而是为了让自己不畏难不畏苦,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因为一时的拼尽全力只会获得一时的成果,把自己逼得太紧,就像弹簧,会有弹性限度,一旦超过了那个弹性限度,变再也回不去原来那个样子了,这和我们做事是一样的道理。

其次,用物不应太过奢华,应该量力而行,不应追求极致而不考虑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遵循这一点,对于日常用物,有的人好买,平常没事就喜欢逛街购物,并且乐此不疲,有的人则非名牌不用。其实东西能用、够用就好,不要太过豪华、奢侈,物质太多,不一定很好,所谓「人为物役」,物质太丰,有时也是一种负担。追求过于高的生活标准,必定使自己所累。生活嘛,平平凡凡才是真,因为没有几个人会在乎你的生活,活给自己看,就是中庸之道的最佳体现。

再次.待人不应太过苛责,要有包容他人的心和爱人的心。为人处世,以仁为本。要厚道,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对待他人的过错应懂得包容,对待他人的讥讽,要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处于快乐的心情之中。对待他人要懂得赞美,这样生活就会变得美好,嫉妒小心眼只会让你的生活充满了烦恼。

为什么现代人总是忙忙碌碌,为什么总是为各种虚无的东西而更相奔走。体会了中庸之道,就会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就会有一种淡而不争的精神。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力于达到高大光明的境界,把不偏不倚和恒久不变的本性作为修养的途径。这样,生活就是一种享受的旅程,烦恼也会烟消云散。

中庸的生活,洒脱的生活。

相关攻略

相关新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