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首页 范文大全 正文

图形的认识的教案汇编11篇

2023-09-22 15:46:37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 教案和课件优化可使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加精细化,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栏目小编为大家选取了题目为“图形的认识的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特别欢迎您来参考并深度阅读!

图形的认识的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7页的信息窗。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方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盒、易拉罐、球,鼓励学生收集的这样的生活物品越多越好。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

教学过程: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一、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一定非常想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

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自己小组的同学带来什么,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去看看,好吗?

二、同学们,请回到你的座位上。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东西,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

有的'同学想搭一个城堡,还有的同学想搭其他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

现在我们分小组来活动,用你手中的物品搭一搭。看你们能搭成什么呢?完成之后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搭了什么?

三、刚才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发挥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你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积木?

同学们说得真好,很多同学都认识你们所用的积木的形状,那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

自己分一分,然后和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同学们真棒,把这些物体分成了这样的四类: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现在我们来分别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呢?

你来说,谁有不一样的想法?

说得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方方正正的,圆柱有圆圆的面,球圆圆的。

四、同学们,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猜一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快呢?

同学们猜的真准确,球滚动的快。

请你把他们滚一滚,试一试。

五、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你能从教室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朋友吗?

谁能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六、你们真了不起,在教室里、生活中都能找到这样的物体。课下请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图形的认识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 .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每种图形的特点,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找到每种图形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都搭过积木吗?喜欢搭积木吗?老师这儿有几个小朋友用特殊的积木拼搭的作品,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用一句完整、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学生汇报)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师:他们搭的好不好啊?你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物体也来拼一拼、搭一搭?但是,在拼搭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1.请小组4个人把积木放在一起拼搭,先商量好拼搭什么,再动手拼搭,拼搭完成后为你们小组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2.在拼搭的过程中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听清楚要求了吗?请小组4个人开始动手吧!(学生交流、拼搭)小朋友们拼的都非常好的棒,老师选了两件最漂亮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现在请作品的小设计师来介绍一下吧!(学生介绍,你作品的名字叫什么?你们是怎么拼搭的?有什么发现?)

三、形成表象,建立观念。

师:小朋友们真是爱动脑、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在我们的作品中用到的物体的形状相同吗?刚才我们的发现就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系。

现在请同位两个人把你们的物体放在一起,按形状把他们分分类吧!开始动手。(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已经分完了,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你们分成了几类?你们是怎样分的?找小组上前展示)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都可以成为小数学家了,按形状我们可以把这些物体分成4类。让我们认识一下每一类形状的名字吧!师:(手拿模型)像这样的形状我们叫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像这4种不同的形状,画出来就是4种不同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4种立体图形吧!(板书:认识图形)

四、游戏活动,体验特征。

师:在小朋友们的发言中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成为小数学家呢?要想成为小数学家得先认识每种图形长的什么样子才可以。要想知道每种图形的特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我们仔细看、动脑想、认真说,咱们比一比谁发现的特点最多、谁说的最好。 1.认识长方体: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长方体的物体,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拿对了吗?请你轻轻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请你动手摸一摸、看一看长方体长什么样子的呀!然后同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位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来说一说长方体长的什么样子的呀?(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长方体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点扎手,样子是长长方方的。

师:现在请把手中长方体的物体放到一边,请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长方体)2.认识正方体:

师:小朋友们说的非常的好,离小数学家更进一步了,我们再来看看正方体吧!现在请大家拿出正方体的物体,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拿对了吗?请你轻轻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请你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正方体长什么样子的呀!然后同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位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来说一说正方体长的什么样子的呀?说给大家听听你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正方体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点扎手,样子是正正方方的。

师:迅速把你手中的物体放到一边,看谁的坐姿最美丽。请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的呢?(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正方体)3.认识特殊长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积木请你仔细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汇报交流)

(分别让两种说法的孩子,说一说为什么?)

师拿特殊的长方体与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找不同。

小结:你说它是什么形状的啊?4.认识圆柱和球: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再过最后一关就要成为小数学家了,现在请你拿出圆柱再拿出球,看看你都拿对了吗?请你轻轻地、慢慢地把它们放到桌子上,请同位两个人一起摸一摸、看一看圆柱长的什么样子?球长的什么样子?看谁发现的又多,说的又好。

师:谁能来说一说圆柱长的什么样子的呀?说给大家听听你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圆柱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滑滑的,立起来像个柱子,躺倒会滚动。

师:谁能来说一说球长的什么样子的呀?(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球的特点)球是圆圆的,可以来回滚动。

师:既然圆柱和球那么好玩,可以滚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球?(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球)

五、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把4种图形的样子都记住了,恭喜你们现在已经是小数学家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认识了哪几个立体图形啊?你都记住他们的样子了吗?

这节课啊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看看是谁吧!(课件展示机器人)谁呀?这个机器人是用我们刚刚学的立体图形拼成的,现在请你数一数他们分别用了几个?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同位讨论)

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几个?

(小朋友们你们的眼睛真是太亮了。)

总结:小朋友们你们这节课高不高兴啊?认为自己的表现好吗?你们表现的真是太棒了!下课

图形的认识的教案 篇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几何第一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系统整理与复习。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凸显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小学阶级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进一步沟通几何形体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间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时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节复习课,主要是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本节课的目标:

1、使学生通过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有关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线与面、面与体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网络,体会分类思想和集合思想在认识图形中的应用。

2、使学生通过复习所学图形的特征,比较、沟通有关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难点:平面图形的关系和画图的技能。

教具:、直尺、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小黑板。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课题的揭示,要让学生对整个平面图形领域有初步的认识,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将学过的图形分类、整理,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掌握分类方法,形成知识网络,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中,学生围绕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有关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巩固所学图形的知识,建立知识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什么是图形,它是怎样组成的?播放图形的前世今生。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节复习课,再与学生的谈话中注重课题的揭示,让学生知道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形成的,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认知结构。]

(二)、问题设计。

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你能对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吗?

[设计意图:简单的两句话,概括了小学阶段所学的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让学生将学过的图形分类、整理,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掌握分类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明确本节课的复习重点。

(三)、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一)

请同学们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你预习整理有关【线】的知识。

1、 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小组交流(二)

请你任意画出一个角,并在小组内交流你预习整理有关【角】的知识。

(1)说说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

(2)比较下面∠1和∠2的大小,并说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说课稿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说说角可以怎样分类?

小组交流(三)

请你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在小组内交流你预习整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1、说说什么是三角形?

2、你知道哪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3、三角形可以怎样分类?

小组交流(四)

请你任意画出一个四边形,并在小组内交流你预习整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1、什么是四边形?你知道哪些关于四边形的知识?

2、我们学过哪些特殊的四边形?各有什么特征?

3、这些特殊的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图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小组交流(五)

请你任意画出一个圆形,并在小组内交流你预习整理有关【圆】的知识。

(1)你知道哪些与圆形有关的知识?

(2)圆形与三角形、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从小组交流(一)到小组交流(五),都是围绕书本上的几个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整理,课中小组交流讨论有关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比较、沟通,巩固所学图形的知识,建立知识结构。

(三)、展示提升。

1、判断题。

2、操作题。

[设计意图:对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系统归类和整理后,再加上几道判断题和操作题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知识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对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梳理,让我们再次感受图形的乐趣。从一条直线(射线、线段可看作直线的一部分),到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和角),再到三角形、四边形与圆,其中每一种图形都藏着无尽的知识,希望以后同学们要用善于思考的大脑去发现和挖掘它。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回味本节课所学知识,感知图形的经历过程和其中的无尽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图形的认识的教案 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在比较中逐步清晰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

呈现:

1.第一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

要求1:其中有一个图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样,你能找到它吗?并说一说什么地方不一样。

学生找出:

揭示:其他图形都围起来了,这个图形没有围起来。

2.第二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的线都是直的,这个图形有一条线是弯的。

揭示:直的线 曲的线 直线图形 曲线图形

3.第三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都有4条边(4个角),这个图形只有3条边(3个角)。

揭示:三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4.这些四边形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认识一般四边形。

揭示:四边形家族里除了有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还有其它的四边形。

总结:刚才,找出了与众的三角形。看的是什么?

揭示:边 角 科学家在研究图形的时候,都要研究图形的边和角,看看他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5.进一步清晰“边”的概念

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边是怎么样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

6.画一画:

如果要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要画出几条边呢?在白纸上任意地画一个四边形。

交流。选择任意四边形呈现。

提问:这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旋转一下再问:那现在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7.找四边形。

8.再次分类,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剩下的图形再次分类:你为什么这样分?(板书:5条边。6条边)

分别取个名字。

揭示: 五边形, 六边形。

9.创造多边形

像这样的五边形、六边形你们以前见过吗?

用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

二、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里的几个新朋友,它们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后我们看到一个图形,怎样判断它是几边形呢?

三、课本练习

图形的认识的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6~57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也可以看看我们上课的这个礼堂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有正方体,还有圆柱体。

生: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生: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我的笔盒是长方体。

……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我拿的是圆柱体。

生: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我拿的是三角体。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三角体呢?

生:因为这个物体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体。

师:你能给它起这么一个名字真不错,其实这个物体叫三棱柱。

(教师根据学生所拿出来的物体,随机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想说的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如果不小心,它还会从手上掉下来。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冰冰的。

生:我摸的是圆柱,它的上下两个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中间这个面摸起来是圆圆的、弯弯的。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弯弯的,也就是曲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的素材。教师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品,这些形状多样的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感受“面”从“体”得。

师:哪一位小朋友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

师:对了,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长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长方形)

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

(学生动手找)

师:请把你找到的长方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有的学生举的是教师给的学具,有的学生举的是自己的书或笔盒)

师: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找找看。

(学生认真地从自己手中物体的面上找长方形)

师:谁找到了?

生:我从这块橡皮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在哪儿呢?你能摸给大家看看吗?

生:(边说边摸)在这里。

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我在笔盒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

师:你真了不起,在长方体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其他的小朋友呢?

生:(齐) 找到了。

师:好,下面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找到的长方形。

(学生认真地摸自己找到的长方形)

师:好,大家都很能干,都能从长方体上摸到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生:(齐)能!

师:好。大家找找看,并把你找到的图形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从物体的面上边找图形边告诉同组的同学找到了什么图形)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图形?

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生: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6个正方形。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还找到了正方形。

师:这个小朋友真能干,在同一个物体上找到了两种不同的图形。

师:刚才大家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正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圆柱的一个底面上拿下一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圆柱模型的旁边,并板书: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三角形)

师:(指着贴出的图形)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图形,认识它们吗?

生:(齐)认识。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是形,一种是体。

生:长方体突突的,长方形扁扁的。

生:长方体能站起来,长方形站不起来。

生: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有1个面。

师: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评析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物体上找长方形。接着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长方体上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体现了教师先扶后放的策略,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探索的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师还注重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教师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三:学会用“体”描“形”。师:下面,请小朋友利用桌面上的物体在纸上描出今天学过的图形。同一小组的小朋友也可以互相合作。

(学生有的自己描,有的两个人合作描,不会的学生有的主动请教会的学生,有的自己打开课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描的)

师: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描得最快,我们就请他们来把描的图形展示一下,并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的。生:我用圆柱描出了圆形。

生:我用三棱柱描出了三角形。生:我用正方体描出了正方形。

师:你们真能干。

评析教师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平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由于摆在学生面前的几何形体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描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要描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必须懂得从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多种信息)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几何形体(

有效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描,这样,学生学会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从众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选择了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活动四:体现知识应用于生活。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同组的学生互相说出自己在哪儿见过这些图形,场面非常热烈)

师:谁来向大家说说?想好了就说。

生:我家电冰箱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铅笔上下的面是圆形的。生:电脑的显示屏是正方形的。生:窗户是长方形的。生:黑板是长方体。

师:对,那黑板的面是什么形?

生:长方形。

生:有些屋顶的面是三角形。

生:有些窗帘是长方形的。

师: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图形,小朋友要学会仔细观察。

评析教师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活动五:注重探索与实践。

师:小红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出示奔跑的动物和节奏感强的音乐,接着屏幕中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红,我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师:找到的小朋友请说说。生:屋顶是三角形的。生:屋子的门是长方形的。生:屋子的窗是正方形的。生:太阳是圆形的。生:树的叶子是三角形的。生:草地是长方形的。师:对,这幅图的草地是长方形的。师:下面请小朋友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可能和小红的不一样。

(学生合作拼图形,教师巡视,并把拼好的图画展示到黑板上)

师:(问其中一组同学)你们拼的是什么图形?能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该组的学生选派了一名代表上台说:“我们组拼的是一枝铅笔。用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各组小朋友都各自纷纷派了代表上讲台来向大家说明本组拼的是什么,用了什么图形)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拼出了这么漂亮的图画,你们个个都成了小小的发明家和设计师了。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此教学活动中,先呈现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创设出一个具有较强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各组学生发现并找出图画中的各种图形后,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转向下一个实践活动,让各组学生讨论,寻找设计出本组拼图的方案,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拼图。再让各组学生将本组所拼得的图画向全班展示,介绍制作的方法和所用的材料。学生表现主动,拼得的结果丰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组织教学,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六:体现课内向课外开放。师: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师: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学生闭眼想图形)

评析让学生闭目想像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师:小朋友都记住这些图形的形状了吗?生:(齐)记住了!师: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小朋友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生:(齐)好!

图形的认识的教案 篇6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第二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重要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是高年级继续平面图形特征学习的重要基础。“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上册的学习学生对体上有面已有了初步印象,而且这几种平面图形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学生在不经意间或多或少了解到一些,认识图形的名称已不成问题。本课通过大量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其特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感受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体会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情感与价值: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求知欲望。

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结合本班学情,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教学难点是:通过各种活动,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2、引导探究法3、愉快教学法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我采用了以下学法:

1、自主探究法2、动手实践法3、合作学习法

四、设计理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基础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发展,交往互动的过程。本节课我安排了丰富的观察、操作活动,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

五.教学过程:

(课前老师准备各种图形,印泥,纸,课件;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实物等)本节教学我分为四个活动环节:

一.描印中认图形

首先我激趣导入:你们喜欢魔术吗?想看老师表演一个吗?

老师先挡住学生视线,用三棱柱占上印泥印在白纸上印一个三角形。把纸粘在黑板上问:咦!为什么会有三角形?

(用创设的魔术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会马上进入角色)

你能想办法用手中的物体变出长方形来吗?(同桌合作,描、画或印出长方形)接着再描或印出正方形,圆。并引导学生互相看看同学的图形,进一步认识到这几种平面图形各有大有小,多种多样,各有各的特征。根据学生的描画我把准备相应的图形粘在黑板上。

(在我提出问题后,学生积极参与。有用物体印的,有用物体直接描的,还有照着物体直接用尺子画的……这些可贵的思维亮点充分表明了他们进行数学思考的成果,并在操作中体会到“面在体上”。在合作中,学生的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认识完平面图形后,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认识图形”我们一起来齐读2遍它的名字吧。然后结合课件动演示,引导学生回忆面”和“体”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再次融化本课的难点。

二.分摆中找图形

1、师:淘气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愿意帮助他吗?出示一些图形让2名学生合作上台进行分类,汇报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动手分的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机会,迸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

动手摸一摸实物的面,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平面图形是平的,只有一个面)

2.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平面图形(一种或几种都行)

汇报时,让学生口述图形名称和小棒数目

有人摆出“圆”吗?为什么?

(在动手操作环节中,学生进一步对平面图形有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练中巩固图形

(1)师拿出一些漂亮的图形组成的图案做为奖品:谁能最完整的数出每种图形的个数就奖给谁。

(发奖品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既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与细心的好习惯,又复习了所学知识)

(2)谁是火眼金精。这个环节是抢答题,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四.生活中说图形

1.说说交通标志表面形状,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2.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地方藏了许多今天学习的图形,你见过哪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把的学知识再回归到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清晰明了,能体现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图形的认识的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2--P33。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一个盆子,每个盆子里都放了以上的物品。)

3、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

【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

【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2、议一议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咱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最好。

【过程说明】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

(二)、初步了解物体外形的特征

1、评一评

师:有的小组把以上物品分成了五类,即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④积木块、魔方。⑤三棱镜;也有的组把这些物品分成了四类,即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④三棱镜。大家有没有意见呀?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小组商量商量,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师肯定小朋友们的分法是对的。

【过程说明】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交流能力,为下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打基础。

2、讲一讲

(1)、为什么把“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为一类呢?

①请小朋友们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②师指出:我们给这样的物品起个名字,叫什么呢?学生发表意见后,师说,小朋友们说的名字很好听,老师也说一个名字行吗?“圆柱”,师用多媒体出示“圆柱”二字,并出示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2)、小朋友们把“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分为一类,为什么呢?

①请小朋友们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给予表扬。

②用同的方法给这一类物品起名字,并用多媒体出示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3)、小朋友们,我们为了给这些物品起名字,把“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分为一类好呢,还是分为两类好呢?小朋友们说说看。学生再一次交流,同意把它们分为两类。

①小朋友们准备给“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起什么名字?为什么呢?小组商量商量。

②学生交流后,师用多媒体出示名字和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③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

【过程说明】学生经历“摸一摸、滚一滚、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类物品的特征,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体现了《标准》的新理念。)

3、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他们的名字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三、实践操作

1、比一比

①请小朋友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说。

②组间交流,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③议一议。a.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为什么?;b.圆柱和球一样吗?为什么?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过程说明】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搭一搭

①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搭一种造型。

师强调: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小组的同学们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②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3、游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P33第2题。

4、质疑:粉笔和削过的铅笔是圆柱吗?

5、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吗?

【过程说明】这一环节是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 和合作意识。这个活动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图形的认识的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难点: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关键: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课时划分: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1课时

2.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1课时

3.练习四 ……………………………………………………1课时

图形的认识的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图形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很难掌握,但图形又是幼儿经常见到,因此通过本节课来让幼儿学习图形的特点。

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并知道三种图形的特性。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这三种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能够区分这三种图形,并知道它们的特征。,

活动难点:幼儿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图形

活动准备

各种图形的卡片,图形饼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白兔要请小朋友到他的家里做客,它要去山上去采蘑菇,有要去拔萝卜,最后回到了家里,那老师把小白兔走过的.地方连在一起,小朋友看看是什么图形。

1、引出三角形

(1)请小朋友观察一下三角形有几个角?几条边?

(2)请小朋友感知三角形的特性。

2、出示圆形和正方形

请小朋友观察圆形和正方形

二、出示图形宝宝

请幼儿从图形宝宝的身上找出图形。

三、请幼儿在班级里找出图形,并说出自己的周围都见过什么图形。

四、幼儿操作学具,自由练习,感知图形的特点。

五、幼儿操作练习册,教师从旁指导。

课后评价:

通过情景的形式吸引幼儿的兴趣,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使幼儿更轻松的掌握图形,了解图形的特点,在通过让幼儿买饼干吃饼干的游戏加深图形的记忆。整节课下来幼儿在玩的过程学习。大部分幼儿已经完全的掌握的图形的特点。

图形的认识的教案 篇10

一、说理念

1、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新课程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研究,在探究中创新,使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充满想象和富含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图形的性质,并逐步学会学习并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说教材

1、本课认识图形是以上学期已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为基础进行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进一步学习。教材和实际生活给了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直观感受因此本课就是以学生对立体图行的认识为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通过想、猜、摸、印、画等方法,从立体图形上得到平面图形。整个课程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实物到模型,从整体到局部,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

2、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引入到认识都设计了大量的活动,使学生在逐步操作中,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以及益智游戏,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特点,并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图形的认识,如寻找交通标识等,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特点的掌握,最后通过拓展联系,巩固知识,为下学期空间与图形的后续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

A、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B、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初步的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的创新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4、德育目标:让学生在探究与合作过程中,懂得合理的表述与认真的倾听,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与协作意识,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说重点、难点:

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图形的认识的教案 篇11

设计说明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积木 教具 箱子 两个盒子

学生准备 积木 球 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师:今天,喜羊羊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师: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老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出示课件)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学生发现球易滚动这一特征。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再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二)圆柱的认识。

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师:(出示课件)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大屏幕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摸”)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

(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板书“数”)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板书“看”)

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体会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并且大小一样,亲身感受正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大屏幕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①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②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③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④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独立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五)基本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的魔术师。

师:同学们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要求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后,先告诉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来请同学们判断。

游戏2: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游戏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做这个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物体的体验。通过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对各个形状的物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二)超级侦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这回不许看,也不许摸,只能用耳朵听一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猜一猜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游戏1:教师把盒子左右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师:你能猜出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吗?(球)你能肯定是球吗?还可能是什么?(圆柱)

教师再把盒子前后晃一晃,转圈晃一晃。问:现在你能肯定里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球)打开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看来,通过听我们也能判断出物体的形状。(板书“听”)

游戏2:再拿出一个盒子,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晃,让学生听。

师:你觉得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根据声音猜出可能是长方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圆柱)

师:在大家出现了不同意见时,我们想知道谁猜得对,应该怎么办呢?(打开看看)

(教师打开后,把里面的东西放到实物投影仪的下面,让学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学生猜是正方体,这时再举起来让大家看,是长方体)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会看错?通过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超级侦探”的游戏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基础上,沟通了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现图形特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思想的渗透,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时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37页1、3题。

相关攻略

相关新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