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首页 范文大全 正文

圆的青岛版教案

2023-12-29 15:27:35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1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方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单元重点:

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方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单元难点:

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以真实的照片呈现了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塑料球,饮料桶等实物进行有趣的拼搭活动的情境。通过小朋友的对话,提出了“我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这一问题,引入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在认识过程中,先把一个小朋友摆“火车”用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初步抽象出标准的几何形体让学生认识,在学生有了初步表象的情况下,让学生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清这几种形体,初步记住它们的样子。“自主练习”中“连一连” 、“圈一圈”等动手活动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拼搭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直观地认识几何形体。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拼搭的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有足够的场地进行活动,使学生能充分地利用手中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想象和创造。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物体的触摸、观察、想象等活动,建立形体的表象,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2.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广泛地寻找生活中包含以上几种几何形体的物品,在对各种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基本形体。在这一过程中加强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特征和直观认识。

3.对于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几何形体的情况(如是否能正确地辨认与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又要注意评价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比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情况。

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盒、易拉罐、球,鼓励学生收集的这样的生活物品越多越好。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

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一定非常想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自己小组的同学带来什么,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去看看,好吗?

师:同学们,我让大家带来的东西带来了吗?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学都带了什么东西?同位两个同学先互相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1、师:刚才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发挥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你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积木?

(1) 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2) 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

(4) 起名字。

根据大家分类的情况,鼓励学生给他们起个名字。学生有可能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他们的名字,教师要给予鼓励。

教师:“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猜一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模型。提出问题“你能从教室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六)课后作业:

请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一、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1、教师课前把各种形状的物体装进口袋,从口袋摸出物体,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说出一种形体的名称,让学生从口袋里摸出相应的实物。也可以由学生说名称,学生摸实物。

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找出规律,然后独立画在书上。

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组为什么圈出“白菜”,再按照这一提示依次把下面三组圈出来。圈完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先让学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他的形状,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数法。本题可以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先让学生观察每一副图,能看到几个面,分别说出是那几个面,再让学生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接着训练学生涂右面、上面、前面的颜色。

出示一个实物模型的一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模型?并说说为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三)全课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我们所学的知识?”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2

1毖Щ嵘母z、zh,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会读音节zi、zhi及其四声。

2.运用以前学过的拼音方法,准确拼读带有z、zh的音节。并能借助儿歌区分平、翘舌音。

1毖Щ嵘母z、zh和整体认读音节zi、zh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师:小朋友们,从开学到现在老师天天带大家到拼音王国里玩,认识了很多字母娃娃,你们还记得它们吗?来,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又有两个声母娃娃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这两个声母娃娃可调皮了,最爱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就藏在老师带来的两幅图画里,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

1毖习z。

生仔细看图思考后回答。

①图上有一支紫色颜料,挤出的颜料形状就像z。

②声母娃娃的名字也藏在图中(紫--z)。

学生兴致勃勃地看情境图,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所学声母的音和形。

(2)教师范读。因为发音时舌头平平的,所以z又叫平舌音。

生跟读。各小组开火车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3)师: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好办法把它记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形,如编顺口溜:像个2字zzz。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4)练习zi的四声,提示相关标调规则。学生练习。

(5)儿歌巩固:

老鼠出洞,zī zī zī。

我爱紫色,zǐ zǐ zǐ。

我会写字,zì zì zì。

师教读。生练读后表演。四声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这里设置了生动的情境和语言环境。

2毖习zh。

h在这儿不念h,只表示把舌头翘起来。我们把多了一把小椅子的声母称为翘舌音。可用顺口溜帮助记忆:“椅子一靠,舌头就翘。”

生教读,领读,分组读,指名读。对比读zzh,加上手势。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会读的孩子充分展示自己,享受成功的愉悦。

生自选方式识记。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练习读zhi的四声。

zhī zhī zhī,从小学知识,

zhí zhí zhí,想开直升机。

zhǐ zhǐ zhǐ,只要肯努力,

zhì zhì zhì,就是有志气。

在生动的情境和语言环境中学习四声。

1背鍪径歌。

学生找出会拼的音节拼一拼。

2苯潭炼歌。读准z、zi、zh、zhi的音。

生跟读,自由读,加上手势读,表演。

读儿歌表演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把学习拼音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指导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个声母娃娃的名字,也记住了它们的样子,它们想回家(四线格)了,送它们回家吧!这两个娃娃住在几楼,几笔写成?学生看书上的笔顺图,特别注意zh的写法。

注意:组成zh的两个字母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要写紧凑。

指名四人在黑板上的四线格中书写。其余学生在自主拼音本上练写。

评议台上的作业。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3

1、学会j、q、x,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j、q、x开头的三拼音节。

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难点是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j、q、x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你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哪些韵母家族的朋友:(a、o、e、i、u、ü)。认识了哪些声母家族的朋友。(b、p、m、f、d、t、n、l、g、k、h)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把这些声母的名字都记住了,还有几个声母朋友,他们的模样长得差不多,谁能把他们给分出来呢?出示拼音字母:f t h n m d p b。(开火车读)今天我们一起再认识3个声母朋友“j、q、x”,你们能自己把它读出来吗?(贴卡片)。

学习“j q x”的发音。

1、学习拼音“j”。

观察图片,(鸡头上有蝴蝶):小鸡的“鸡”跟这个声母朋友的读音相同,有小朋友认识它吗?你能根据图画的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2)教师范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3)学生练习读。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j”的形?编小儿歌:竖弯加点j、j、j。小鸡,小鸡jjj (5)书写字母“j”,怎样写好字母“j”呢?请大家看看书,“j”是几笔写成的?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占什么格?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四线三格中板书。学生抄写字母“j”。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学习字母“q”

大家学得这么认真,又有一个声母朋友要来认识我们了,看它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这是什么?

气球的“气”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这个声母的读音。读的时候气流送出较强。

(1)出示“q”图,图上画着什么?自己试着读读这个字母?

(2)教师范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开火车读字母“q”。

(4)说说你要怎么记住“q”的形?

(2)小儿歌:左上半圆q、q、q或9字q, 气球,气球qqq。

(3)运用儿歌,区别“b p d q”的音形。

(4)书写字母“q”,看看书上的字母“q”是怎样写的?生指挥教师在四线三格中写范字,生试着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练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及执笔方法。

3、学习拼音“x”。

又认识了一个朋友了,真高兴!但是,你们看,又有人给你们带来礼物了,大家说这是什么?西瓜的“西”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这个声母的名字。再看看图

(1)出示“x”的图,你能根据图画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读时声带不颤动,指导声带位置,并摸着声带位置读。

(3)你们看看图中哪儿像x的形呀!

(4)你们能编一编儿歌来帮助大家记住它吗?

读记忆小儿歌:一个大差xxx,西瓜切成四瓣就是x……,刀切西瓜x x x 。

(5)书写字母“x” , 认识“﹨”右斜、“∕”左斜。左斜、右斜先写哪一笔呢?看看书上的字母笔顺?强调先写右斜,再写左斜,先在第三条线上点二个点,然后在第二条线上点两个点,注意与上边两点对齐,先连接右斜,再连接左斜。学生在本上练习写1-2个。教师巡视。表扬写姿和执笔正确的同学奖给小星星,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今天不仅认识了三个声母朋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儿歌。

谁能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共有几只小鸡?

叽 叽 叽, 叽 叽 叽,

一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七 只 小 鸡嘻 嘻 嘻,

七 六五 四 三 二 一。

师范读一遍,生跟读一遍。

你们注意看,j q x跑哪去了,把它找出来,看谁找的多。找到的同学到前面指给同学们看,并领着同学们把这个声母读一读。

四、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三个声母“j、q、x”,还学了一首小儿歌,同学们的音形记得真清楚,写得也不错!回家把小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4

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2)、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难点:

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内容:第84页―――85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电脑出示主题图)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 20)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蝚后指名读)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一大苹果送缎带你们,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缎带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 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第3----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具准备:小棒若干,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和数字卡片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几个一?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再在右边放4根,这时一共是几根?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等待我摆小棒现,地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学生回答后出,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2):汤姆讲述:我带来了一束鲜花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  8+1  10+1  2+6  4+10  7-3  8+10

1、观察例图: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蛋糕(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5个),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把书翻到68页,试着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媒体演示:

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

3、瞧: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咦,香蕉上怎么有算式,你会算吗?完成做一做2。做完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电脑出示)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1、指名编故事。

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

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

4、再解决第2--------4个问题:

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1、完成第8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

2、找朋友。

让学生先在书中完成,然后再全班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第90 的数学游戏学生自由的完成。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5

《食用菌》教案

沙沟镇茶棚小学

韩青松

教材分析

《食用菌》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中的一课。

本课是按照“探究蘑菇的生长环境,观察蘑菇的生长环境——交流有关食用菌的资料——了解蘑菇的繁殖特点,识别有毒蘑菇”的思路编写的。这是在学生对真菌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不断扩大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食用菌的种类,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课堂环境下蘑菇等菌类实物资源的局限性,使学生从感官上对食用菌进行观察与了解受到限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措施:重点是进行充分、有效的课前准备。一是要学生尽量利用好身边资源,从市场等地方搜集种类尽可能多的食用菌;二是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突破课堂活动中观察类资源的局限性,从多角度、多场景中进行观察认知;三是在教学形式上,以活动为主线,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成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能通过实物、互联网资源及其它信息源,认识更多的食用菌。 ②能通过实物观察、互联网资源,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2.过程方法目标:

①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食用菌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基本形态特征。

②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源等科学探究的过程。 ③能对网络信息、其它信息源的信息进行有效获取与加工,进而建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 ②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 ③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方法

1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活动为主线”的原则,本课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并辅助以讲授法、谈话、讨论法。

此外,在每个活动环节,充分发挥互联网搜索的大信息量、即时查寻、媒体形式多样等优势,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活动中的技术支持作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活动准备:师生利用“百度搜索”、图书查阅等形式搜集尽可能丰富的教学资料;收集平菇等一种或几种食用菌,准备放大镜和镊子等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之前,同学们已经通过访问、上网等方式了解到一些有关食用菌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共同来梳理一下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

二、探究过程

1、活动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摆放、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每个同学在整理资料的同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课必须依靠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动。课前准备活动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决定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否能够得以突破。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生成。

2、组织交流

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交流主要内容: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 学生:(1)下雨后的粪堆旁边 (2)下雨后的草丛中

(3)在腐败的木头上泼上水后也能长出不少伞状的蘑菇 (4)长期遮阴的地方容易长出蘑菇 ? ?

教师出示课件,向学生呈现真实的蘑菇生长环境。

小结:蘑菇生长在潮湿、阴凉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前搜集整理资料,将零散的信息经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梳理,使学生对蘑菇的生长环境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3、组织观察,认识蘑菇的结构,认识蘑菇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蘑菇的外部结构,然后观察蘑菇各部分的特点及内部结构。(特别注意: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蘑菇,特别是从野外采到的蘑菇。观察完毕,必须要洗手。)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准备好的几种蘑菇。

学生讨论交流一段时间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结果。 生:蘑菇的上面长着盖。 下面长着长长的柄。 在盖的下面长有很多褶。

有的盖是圆的,有的盖是半圆形的。 ? ?

教师指导学生将菌柄用镊子剥开,观察菌柄内部结构,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结果。 生:撕开后,能看到很多丝状的东西。 顺着撕开比较容易。 ? ?

教师:大家看到的菌柄中的丝状物就是菌丝,顺着菌丝就能很容易的把蘑菇剥开。请同

3 学们交流并总结蘑菇的结构特点。

生:蘑菇上面长着盖、下面有柄、里面长着菌丝。 ? ?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蘑菇外部结构。

教师小结:成熟的蘑菇包括菌盖、菌褶、菌柄、菌丝以及地下菌丝。 教师提出问题:蘑菇是靠哪个部分吸收养料进而生长的? 生:菌柄。 菌丝。 地下菌丝。 ? ?

教师小结: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进行生活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于简单工具,学生对常见的、容易收集到的几种食用菌进行观察,借助于课本资料及教师提供的课件图片,认识并说出蘑菇的外部结构名称。从感性认识过度到对蘑菇的一般性结构特点的认识,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4、指导学生了解蘑菇的繁殖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将采集到的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敲一敲,有什么发现?

4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口鼻尽量远离白纸,以防蘑菇孢子吸入口鼻) 学生:有很多微小的颗粒落到纸上。 很小,必须用放大镜看。 ? ?

教师:它像不像植物的种子? 学生:像。

教师:这就是孢子,蘑菇依靠孢子进行繁殖。还可以利用菌丝进行繁殖,就像有的植物既能用种子繁殖,也能用植物体的其它部位繁殖一样。

用多媒体展示蘑菇的孢子生殖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由动手实验观察,通过课前查阅互联网,更进一步了解蘑菇的特点——蘑菇是靠“孢子”繁殖的。

5、指导学生识别有毒蘑菇。

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食用菌》,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叫做食用菌呢? 生:不能。 教师:请举例说明。

生:在粪堆旁边长出来的蘑菇脏,不能吃。 不是买来的蘑菇不能吃。 不能随便从野外采集蘑菇。

5 ? ?

教师告诉学生,食用菌顾名思义是能够食用的真菌,能不能食用和它生长的地方以及是否购买和从何地采集没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几种有毒蘑菇的图片,教给学生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白毒鹅膏菌

白黄粘盖牛肝菌

大鹿花菌

毒鹅膏菌

粪锈伞

毛头鬼伞

教师让学生观察以上图片,结合课本资料卡教授给学生辨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一看颜色

有毒蘑菇颜色鲜艳,有红、绿、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8 二看形状

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有毒蘑菇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盖厚实,菌柄上有菌轮,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三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柄,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后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四闻气味

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设计意图:利用资料卡,结合实景画面科学明了的优势,进一步增长学生识别有毒蘑菇的知识和经验。

6、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用菌

在学生进行实物观察之后,教师给学生展示蘑菇的图片资料,丰富学生的观察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部分食用菌图片,让学生抢答,说出名称。 双胞蘑菇

香菇

金针菇

平菇

羊肚菌

蒙古口蘑

设计意图:利用多幅彩图,让学生充分感受每种常用食用菌的外表形态,体验食用菌的丰富多彩,了解食用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生抢答,实现师生间基于信息的交流互动。

7、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蘑菇的结构特点、繁殖方式、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及很多的食用菌,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

三、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一:到菇农家里采访,了解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试着学习养殖少量蘑菇。(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菇农,根据菇农要求进行采访和学习)

拓展活动二:在雨后寻找蘑菇,有条件的可以拍下照片(附以说明,如名称、采集地、采集时间、环境条件等)或进行脱水后制成标本。(教师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引起中毒及其他不安全事件)

设计意图:学校所在地是农村,有农民利用玉米芯进行平菇养殖。其中有的学生家里就有平菇、香菇、金针菇等养殖项目。学生可利用以上条件,进一步了解食用菌的生长、繁殖条件,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交流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反思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节课的每一教学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表现机会、自主的参与和充足的活动时间。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交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关注了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开展活动时,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只做引导者,充分发挥体现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支持,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多媒体的应用,对于概念建构,对于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开展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效应明显。

作为一节科学课,课堂上面对现实的资源相对较少,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弥补了这一不足和局限,有利于教材内容之外的拓展,有利用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知识构建和能力训练。

3.课堂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整节课,学生都在“动”,都在“做中学”,在观察实验、交流汇报、知识拓展等形式中学习,在自主、互助、合作的方式中完成学习任务。没有死记硬背的知识灌输,完全是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开展的一种更重视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

4.联系生活经验,思路明了,教学设计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11 本课是按照“探究蘑菇的生长环境,观察蘑菇的生长环境——交流有关食用菌的资料——了解蘑菇的繁殖特点,识别有毒蘑菇”的思路编写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局限于课本内容,及时关注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梳理,让学生面对一个个实际问题,在强大的信息源中构建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有待研究的地方。一是受时间关系,对学生知识的拓展做得不够,信息内容的筛选有待注意;二是互联网应用手段的作为科学课的有效补充,在处理实验与拓展性资源时,时间分配上尚需进一步探索。 12

青岛版圆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教学设计

青岛版比教学设计(共6篇)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6

“小课题引领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黄海明珠——青岛》之《青岛一日游》教学活动设计

青岛永和路小学

本着从学生生活出发,从不同领域发掘课程资源的原则,根据地方课程教材设置,结合本学期我校工作安排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蓝色家园》第十二单元《黄海明珠——青岛》这一主题中关于青岛景点的介绍为本学期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之一。在确定活动课题时,我注意了引导学生从他们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者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者课题。

第一阶段:评选**路线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介绍青岛的著名景点,并设计出该团的秋季旅游线路。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设计秋季旅游线路时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3、在充实自己路线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进行竞标的活动,学会展示自己的成果,也学会从别人身上搜寻到相关的信息,用更好的办法获取竞标的成功。

设计想法:

1、 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共同实践**,解决问题。

2结合自己的经验,让学生思考在设计路线时应该注意哪些因素。

三。在合作交流中,我们会征求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路线,成为**。

4在丰富教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查询、图书馆信息查询和访问等方式获取所需内容。

5、学生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体验、感悟、学习方式,都会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从实践活动中选择主题及相应的内容,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形式,去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第二阶段:制作宣传材料

活动目标:

1利用现有技术展示旅行社路线,如:海报展示、电子黑板报展示、电视**或网络宣传。

2、发挥每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让每个孩子参与自己旅行社的宣传活动,各负其责,做到人人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设计目的:

1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长。在宣传活动中,让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我们社会的宣传活动做好。

2、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紧密联系,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体验、感悟、学习方式等等不仅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也运用于各学科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体验与学科课程中所获得的体现于学科知识、技能中的间接经验,二者是交互作用、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

第三阶段:推广活动

活动目标:

1学生们结合自己丰富的内容和展示的内容,在全校师生面前比拼。

2在活动中,学生要培养竞争意识,充分发挥能力,锻炼能力。

设计想法:

1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总结自己的不足,学会征求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丰富自己的内容。

2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态度、能力、知识的整合,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学习方式上,要注意观察、**、调查、生产的有机结合。

第四阶段:作校长助理

活动目标:

1了解学校的日常工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小主人的荣誉感。

2拜访导游,咨询导游工作要点。

三。培训导游,做好讲解工作。

4做好摄影工作,把最美的时客留给自己的景点和游客。

设计想法:

1让学生参与学校日常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当家作主的精神,在这个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

2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体会到辛苦的工作。

3、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才能,让他们在外出活动的过程中能有展示的机会。

我们在第一阶段完成后,并没有选出一条**路线,而是这三条路线全都保留,在通过全校师生共同的评选后,校委会结合每组的推荐和学校师生的评议,选出一条路线。

第五阶段:活动实践

活动目标:

本着全员参与的理念,所有学生都按照活动前的分配来完成当天的工作。

设计想法:

学生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达到亲身体验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六阶段:活动总结

活动目的:

1.对于次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讨论自己的经验,找出缺点,并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

2在学校和社区展示本次活动中的摄影作品。

三。结合团队会议,安排下一步的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想法:

1、对本次的活动,学生们会有很多的感慨,让学生们在一起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感受,总结优点及不足,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奠定基础。

2对于在活动中担任摄影师和导游的学生来说,有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三。设计一个班会,为下一步的综合实践做准备。

〖附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评选**路线

《青岛一日游》综合实践活动课——《秋游路线设计》教学设计(之一)

执教人:青岛永和路小学杨霄燕

【教学过程】

t:十一**周刚刚过去,我们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能见到外地游客的身影,这其中还有不少的外国人,你们知道是什么吸引他们来青岛的吗?

s: 景点、美食、青岛啤酒、海鲜

t:对!就是因为这些使得这些游客对青岛流连忘返,青岛不仅有美味的海鲜,还有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更使这些游客留恋的还是青岛的风景。今天,我们来谈谈青岛的风景。

t:你知道青岛哪些景点?能不能说一说?

s: 中山公园、动物园、小鱼山、五四广场、八大关海滨浴场

t: 你好像知道很多景点。老师,这里有青岛的一些景点。如果你能认出他们,请马上说出它们的名字。

老师出示**,学生**并说出名字。

t: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的景点,又领略了优美的风景**,那美丽的瞬间让我们心旷神怡。你现在想干什么?谁想来说说。

s:去玩……

t: 请告诉我你现在想做什么?

学生们发表意见,说出他们想参观的景点。

t:你们想去这么多地方呀?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我们学校本周要去秋季郊游。 您想去想去的地方吗?

s:想。

t:咱们现在一起为学校出谋划策,帮助学校准备一次秋游活动,好吗?

s:好。

t:那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设计秋游路线(教师板书)咱们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出你们组的秋游路线,注意要和其他同学商量。请把你最后的路线写在纸上,我们稍后会一一展示。

学生讨论路线,教师巡视。

学生报告路线并粘贴在相应的数字区域。

t:大家想去这么多地方玩?老师也有点准备搬家,但是你发现,按照过去,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去秋游。你觉得我们能玩成吗?我们该怎么办?

s: 我们应该选择几个景点,去有针对性的地方游玩。

t:时间因素就是我们在设计秋游路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那现在请大家好好想一想,结合以前秋游的体验,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我们在设计路线时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时间,距离,**,景点,食物,交通,小费

t: 请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改进您的路线。

学生第二次设计路线并将其粘贴到相应的序列号区域。

t: 项目已经设计好了,哪个小组可以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

t:有哪个组还想介绍?因为你认为你的团队是最独特的,展示给你最独特的。(教师结合时间安排上报组数)

(让学生谈谈路线的合理性)

t: 今天我们完成了秋游的第一项任务。下节课我们将选择路线。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充实自己本组路线内容,也可以进行修改,准备下节课的秋游**路线展示会。

《青岛一日游》综合实践活动课——《秋游路线设计》教学设计(之二)交流汇报课

执教人:青岛永和路小学徐凤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汇报课

老师:上节课,我们设计了一些秋游路线。由于一些路线有相似之处,因此,课下许多同学进行了重新组合,据我了解共组成了三大旅行社,先请他们来自我介绍一下吧?〖各“旅行社”派代表简单介绍〗

师:看到大家都已经跃跃欲试了。下面我宣布:“**秋游路线推荐展示会”,现在开始!

〖学生鼓掌表示开始〗

二、汇报推荐会

师:下面我们有请“阳光旅行社”先来自我推荐。

〖第一家“旅行社”进行**路线展示,展示的形式学生自定,可用**、或者运用多**powerpoint展示。充分说明设计路线的原因,并具有特点。〗

师:有请“腾飞旅行社”自我推荐。(“华夏旅行社”)

(要求同上)

老师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为台上的同学鼓掌!(掌声)第一次站在这样正式的立场上真是一种巨大的勇气!

他们的展示方式好吗?好在**?**还有不足呢?

请你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展示形式进行评价,包括语言、形象、材料准备、心理素质等。〗

师:这些说法你接受吗?我希望你下次能做得更好更自信,好吗?

三、评价推荐路线。

师:各家旅行社已经向大家推荐了自己设计的“**路线”,你们对他们的路线满意吗?有何意见或者建议吗?

〖学生交流意见,对已成型的路线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可以就设计中的任何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路线。〗

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利用3分钟最后准备一句最能体现你们特色的、能吸引别人的话语结束本次推荐会。

〖学生小组合作完善“**路线”,准备最后的结束语。〗

师:上台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生:自信、语言、表情……

〖学生作最后陈述〗

四、延伸

师:好的路线,需要好的宣传,接下来就请梁老师带领大家来做“招贴画”,宣传我们的**路线,大家说好吗?(鼓掌欢迎)(梁老师上台)

【教后反思】:

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学习相结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好方法。在本节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选择好路线后,通过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对搜集到的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并且组织小组成员用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的前期准备。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都是认真学习的,通过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也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交际的细节,如礼貌、交际语言问题等。在课堂上,通过学生意见的交流,取长补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二阶段:制作宣传材料

《青岛一日游》综合实践活动课——《招贴设计》教学设计

执教人:青岛永和路小学梁晓慧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7

本节课围绕的4、5、6的组成设计了三个操作活动。活动一,4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2个蓝色花片和2个红色花片,合起来有几个花片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目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合起来的含义,体验合的方法,并通过摆出的花片学习2和2组成4。活动二,5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是5个的活动要求。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会有不同的做法。在学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5的组成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出1和4,2和3这两个组成式。活动三:6的组成。在学生学会了5的组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出6的组成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归纳4—6各数的组成式的过程。

2、理解和体会合的方法,学会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掌握2—6的组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具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圆片为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3、用我们学过的数字说一句话。

1、谈话: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好吗?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学生热烈鼓掌)

同学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谁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说得真好!看来只有把分开的两手合在一起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合成。

(一)学生动手操作合的过程,学习4的合成。

拿出2个蓝色圆片和2个红色圆片,合起来有几个圆片?

(1)放手让学生活动,教师适当引导。

(2)全班反馈,交流摆的结果。

使学生知道两种颜色的圆片摆的先后不一样,结果相同。

(3)把两种颜色的圆片分出来。

(4)下面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4个。

(5)交流拿的方法,总结让学生知道,无论哪的是哪种颜色的圆片他们的顺序如何,都是1和3合起来是4个。谁还可以说出几和几合成4?

2、同学们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合成。

提问:观察这两种分法,同学们们有什么发现?(分成的2个数交换了位置)教师小结:当我们找到一种分法后,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即可得到另一种分法。

(二)探索5、6的合成。

1、师:同学们们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合成学会了。下面拿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5。

(2)让4人合作交流得出的结论。

(3)小组长归纳汇报探索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4)去掉圆片的颜色,使学生归纳几和几合成5。

(5)选择好的方法记5的组成。

(1)学生自己完成填空。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并说出2、3的合成。

(3)先摆一摆,再看一看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2)完成书上练习。

(4)请学生说出2和3的分与合。

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因此在这一环节,以游戏巩固,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回家把6以内各数的合成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师: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把今天学的和做的游戏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好不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简单的课堂小结,让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再次得到满足;教师对课后的要求,巧妙地将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延伸到生活。)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4、做练习六第3题。

1、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2、实践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还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认识声母。读准声母b、p,能正确书写。

2. 学习拼读音节,能准确拼读b、p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 读儿歌,感受学拼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b、p的发音方法,学习拼读音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课件或者投影等。

1.师:“谁能告诉老师咱们拼音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的六个单韵母娃娃都是谁?我们来有礼貌地大声叫它们的名字,好吗?”

2.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认识一些声母娃娃,它们的发音比较轻短,认识了它们就可以拼出一个个音节,认一些汉字,读一些有趣的故事书了。

1.读“b”:

观察图,图上画了什么?“菠”的发音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b的读音。

示范读、模仿读、分角色读等。

2.记“b”:

怎样记住b的样子?(鼓励学生创编儿歌,或用肢体、手势展示b的样子。如:右下半圆b b b)

3.写“b”:

(1)仔细观察四线格中的b,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送声母娃娃b回家(强调学生的读写姿势)。

4. 学习b与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方法。

(1) 课件出示:两个小孩分别拿“b”“a”两张卡片,猛地往中间跑,碰撞出“ba”这个音节。

(2) 谁会拼了?你怎么拼的?

(4) 分小组学习b与o、i、u的拼读。

① 介绍小组学习的方法。

② 学生练习,相互评价。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9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单元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么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自主练习”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借助7种物品的多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琉璃球、花瓶、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高矮和粗细,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1.本单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联系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分类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在学习分类时,除了按给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以外,学生还可以自定标准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初步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可能会不同。

3.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操作,得到充分的体验。除了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和身边的物品练习分类和比较。

4.对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如是否初步学会了对物品进行分类,是否能对物品进行比较),同时,又要注重对学生自觉运用知识情况进行引导。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五、教学内容: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学生举例后教师出示课件图1让学生说一说.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经历具体比较活动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难点: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了该放在哪儿呢?(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的。

2、观察信息窗,并提出问题。

(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

(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独立思考。(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长短)

(2)小组讨论交流 。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2、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手指比第几根…… 谁最长,谁最短?)

(3)、比较:除了衣服,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1)自主练习第2题: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自主练习第3题:

①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比较,想一想都可以比什么?

(1)小组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可以比较的东西,你能提出一些关于比较方面的问题吗?(小组合作,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好。)

5、引导学生独立总结:

谁能说一下通过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

(三)   我学会了吗?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和巩固对十五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和整理能力。

(一)知识回顾: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刚刚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归纳。

2、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1)展示“分类”一课的课件:我们和小明一起帮妈妈整理了衣服,我们都按哪些标准进行了整理分类?

(2)展示“比较”一课的课件:小明帮妈妈整理好衣服后,和妈妈一起放到了厨子里,想一想,    我们对这些衣服进行了比较。都比较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行简要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出示“我学会了吗”主题图。

(1)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

(2)大树发出了什么喊叫?大树为什么承受不了了?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归纳。

(3)小熊和小鹿比较,谁重谁轻?怎样叙述?

(4)如果把两棵树进行比较,可以比什么?

同桌两人说一说,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1)大家想让自己的书包变得整齐好看吗?现在就用学过的知识来整理书包。

(2)将自己书包里的所有书和文具拿出来,先想一想,你打算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3)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4)组织学生展示整理。

(5)书包里的书本和文具,你可以将哪些物体进行比较?比较什么?

我学会了什么?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 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找找周围的数”是小学数学里的第一个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学习内容,对于初步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为以后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体验用数学的眼光欣赏世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的内容是找生活中的数,包括自己身体上的数、公共场所中的数、家庭生活中的数、运动场中的数等。

该活动的编写特点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现实性的素材,引导学生自觉开展数学活动。

教材提供了四幅寻找数的图画:第一幅是借助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说自己有几个手指、几只耳朵,启发学生从自己身体上找数。第二幅图是借助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公交车站牌、广告橱窗、楼房、门窗等信息,启发学生数公共场所的数。第三幅图是借助家庭一角摆放的沙发、台灯、电话、钟表、相框等物品,启发学生找家庭中的数。第四幅是借助7个足球队员在操场上踢足球的场景,展示了球门、人数、号码、足球等信息,启发学生找校园中的数。最后的卡通问号,是以导引的方式,以启发学生找生活中的数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事物的自觉性。

1.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数数和找数的机会,培养多渠道找数的能力。教材所提供的图仅为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线索。教学时,教师要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找数的机会,真正让学生活动起来,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观察、调查、发现有关数的信息,把找数活动扩展到方方面面。如可由找自己身体上的数扩展到找动物身上的数,由找马路上的数扩展到找商场里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活动方法的指导。教学时,可让学生分小组先商量个活动计划,如到哪些地方去找数、怎样分工、怎样合作等,之后再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有了充分的素材,再交流成果,谈活动体会。

3.对于活动评价,要关注找了哪些数,更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一些好的发现;要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要注意与小伙伴们互相合作的情况。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 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意识。

说一说有几个手指头,几只耳朵……

活动三、

1、出示第三幅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可以找到那些数。

1、出示第四幅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可以找到那些数。

2、请同学们想一想操场上还有哪些数?全班交流。

同学们,从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数?(给同学们留有足够交流的时间)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 我能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重、难点) 。

2、在统计活动中,让我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1、知识链接。

(1)我以前学过 统计图,它可以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数量的多少。

(2)我登陆网页,输入“统计图”搜索图片,欣赏各种统计图。我找到了几种,它们是 ________统计图, __ 统计图和 __ 统计图。

2、我会预习。

自学课本第103-104页,思考下面的问题。

(1)我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滨海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

(2)观察课本104页的统计图,这个统计图是 统计图。

①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每年的 ,横格表示 ,竖格表示 。 ②从 年到 年是上升的,从 年到 年是下降的; 年到 年没有变化, 年到 年降得快。

(3)根据条形统计图用几句话描述一下这几年的变化情况。

(4)比较两幅统计图我发现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5)思考: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二、合作探究;临江市--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请你自己在教材104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思考:做折线统计图的三步是()、()、();三、班级展示;1、各小组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四、梳理拓展;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温馨提示:可以从知(5)思考: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临江市2001--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请你自己在教材104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描述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先自己画图分析,再和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思考:做折线统计图的三步是( )、( )、( )。

1、各小组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温馨提示:可以从知识的收获,学习方法的收获,学习习惯和个人反思等几方面谈。)

完成课本自主练习1-4题。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重、难点)。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1、知识链接。

(1)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具有什么特点?

(2)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2、我会预习。

自学课本第108-109页,思考下面的问题。

(1)第一个统计表可以用( )统计图来表示,因为( ),

第二个统计表可以用( )统计图来表示,因为( )。

(2)条形统计图中横格表示 ,竖格表示 。每格高度表示 。

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每年的 横格表示 ,竖格表示 。每格高度表示 。

独立制作两幅统计图(在课本上完成)完成后思考:

1、观察条形统计图,这个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 。

2、观察折线统计图,这个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 。

1、各小组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温馨提示:可以从知识的收获,学习方法的收获,学习习惯和个人反思等几方面谈。)

看图填空。

1、右图是某地年降水量统计图。

(1)( )年的降水量最多,是( )毫米。

(2)( )年的降水量最少,是( )毫米。

(1)每隔( )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 )时的气温最高,( )时的气温最低。

(3)( )时到( )时气温升得最快。

(4)通过这幅图我发现了:

3、下面是A、B两市去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根据图意解决问题。

(1)表示A市、B市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

(2)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3)从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4、完成课本111页自主练习第3题。

相关攻略

相关新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