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首页 范文大全 正文

圆的青岛版教案范文

2023-11-09 10:51:09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1

单元名称: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单元教学内容:青岛版课本93-104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部分知识学习得好坏,将对今后学习口算和笔算产生直接的影响.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很广泛.在开始阶段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和今后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十分有益,因此要重视本单元内容的教学.

单元教学目标:

1p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p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p 概括p 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p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设想:

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小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教学本单元是选取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为素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又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体系框架.

单元教学方法:

把算式从实际问题中抽出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动手操作 动脑思考 合作交流,展示多种算法.在尊重个性的原则下,提倡学生在共享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总体教学思路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合作探索交流―― 动手操作验证――应用拓展.

采取措施:

1p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p注意让学生在通过动手操作p 动脑想p 动口说等学习活动探索口算方法,要鼓励 尊重学生算法地多样化,

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培养学生有个性地学习.

3p教学时构建开放的课堂,不能限制学生提问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应创设开放 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开展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探索,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应练好的数学基本功之一.教学时,有计划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习形式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习过程中逐步提高.

5、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不仅看学生能否正确 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法,还要看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 p智慧星 (看谁想出的算法多,并能用学具摆出来.) 2p 小小神算手 (出一部分口算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教学课题:运动会报名――9加几及相应的几加9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主动探索9加几和相应的几加9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9加几以及相应的几加9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确立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4、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为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在小组合作学习

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预习要求:

1、观察信息窗,说说图中提出的什么问题。

2、你能指着画面具体说说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小朋友们,下周咱们学校就要举行秋季运动会了,你们想参加吗?有赛跑、接力、滚球、投沙包、跳绳这些项目,你参加哪一项?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选出参加赛跑和投沙包的同学,并在前面排队站好,参加赛跑的9人,参加投沙包的6人。

我们来数一数参加赛跑的有多少人,参加投沙包的有多少人。

二、合作探究:

看来,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参加运动会,当运动员给班级争光。参加赛跑和投沙包的同学有那么多,我们需要写几个号码?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多少人呢?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一个一个的来数一数;也可以把参加这两个项目的运动员人数加一加,用9+6来计算

那9+6等于几?

(如果有学生能够马上说出结果,应及时表扬。)你想怎样来计算?

小朋友可以使用学具帮助计算,先自己算一算,在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巡回指导)

哪一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几种算法?都是怎样想出来的?

小组汇报:有的是一个一个的数;有的是数9后面第6个数;有的是先把9看成10加起来,再减掉1;有的是把6分成1和5,再把9凑成10;……

学生一边说出算法教师一边板书: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一种方法是把6分成1和5,再把9凑成10来计算的,我们把它叫做“凑10法”。老师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好。

我们可以用9+6表示出参加赛跑和投沙包的人数,还可以怎样表示?

6+9等于多少?你能不能根据刚才计算9+6的经验来计算一下?

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比较一下9+6和6+9,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一下,咱们学到的加法计算和前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今天学的都是加法题;前面学的假发的计算结果都没有超过10,今天学的这些都比10大;今天学的都需要进位。

两个数相加结果比10大就需要进位,像这样的加法就是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就是9和一个数相加的进位加法。

9+2= 9+3= 9+6= 9+7= 2+9= 3+9 = 6+9= 7+9=

今天大家对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感觉?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如果还有什么想法和问题也可以说出来。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课本第94――97页,熟练计算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进位加法意义的基础上,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通过练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的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进位加法意义的基础上,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运动会报名,理解了进位加法的意义,知道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3+9= 9+4= 9+8= 9+2=

9+3= 4+9= 9+5= 9+9=

三、巩固练习。

出示第7题。

学生口算填写得数(学生观察算是初步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

出示第11题。

学生独立观察画面,解决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的问题。(7+4和8+5都可以,让学生说出算式的理由,只要理由充分就是正确的)

出示第12题。

出示第13题。

练习时,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可以先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的问题。由此进一步激发兴趣,启发学

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棵树?”“一共有多少棵花?”等,引导学生讨论解答,逐步培养学生自觉提问题,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学生独立思考;同位互相说说,再指名说,比一比谁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值得表扬得是有的同学还能解决这些问题。数学是非常有趣的,相信你们会越来越喜欢它。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两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数得进位加法课决实际问题。

2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数得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要求:

1、观察信息窗,说说图中提出的什么问题。

2、你能指着画面具体说说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课。同学们,你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出示情境图)

二、观察图画,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挂图: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同学在领饮料)

4、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是数出来的;一组要8瓶,二组要7瓶一共需要15瓶。

我是算出来的从7里面拿一个2给8凑成10,在加5,等于15;还可以从8里面拿一个3给7凑成10,再加5,等于15.

5、再仔细看图,计算两组一共要多少瓶矿泉水。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引导学生感知算法多样化)

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先要弄清两组分别组要多少矿泉水,再列出算式列式:6+7=13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了简单的问题。你们学得怎样?

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

(是一道引导学生写出算式的练习)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算式。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其他学生补充,可以增加8加几、9加几的算式。

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运用20以内数得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不难发现。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运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的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难点: 在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学生领饮料情境,学会了运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9+5= 6+8= 8+5= 8+4=

8+3= 5+8= 8+3= 8+7=

三、巩固练习。

3、完成自主练习。

出示第10题。

(选购物品的开放题)题中分别标出了不同物品的价钱,由解决小朋友提出的“买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引出学

生用数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喜好选择所购物品,并计算出需要的钱数。

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值得表扬得是有的同学还能解决这些问题。数学是非常有趣的,相信你们会越来越喜欢它。

教学目标:

1、 探究并掌握7、6加几及相应的几加7、6的口算方法,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逐步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

3、 引导学生简化对计算过程的表述,促进思维的简化和计算方法的内化。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7、6加几及相应的几加7、6的口算方法,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并掌握7、6加几及相应的几加7、6的口算方法,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想一想:

1、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从情景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号运动一共投了多少个?

・・・・・・

二、 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1号运动一共投了多少个?

师:要想知道1号运动一共投了多少个需要用到哪些信息? 生:投进去7个,为投中4个。

・・・・・・・

2、2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独立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三、 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7+3+3= 7+3+1= 7+3+4= 7+3+2= 7+6= 7+4= 7+7= 7+5=

1、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2、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先让学生圈出10个再计算。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2、 通过每组两个算式的对比,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的理解和应用。

3、 看图计算:

指导学生先独立填写算式,然后借助直观图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进一步强化对算理的理解。

4、 “7加几”、“6加几”的计算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交流算法。

5、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

采取快速抢答、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反复练习,以逐步达到口算正确、快速的要求。

7、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8、 课间活动的游戏。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9、 填方框的练习。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10用表格呈现信息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先读懂表格,然后独立解决。

11、组织学生看图讲故事,提出数学问题,独立解答,然后交流补充,互相学习。

教学内容: 回顾整理加法的意义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法。课本第105-10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各个“营区”设计的不同活动,在操作与交流中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的意义,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特点,回顾整理20以内数的加法表,发现排列规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各个“营区”设计的不同活动,在操作与交流中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的意义,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小小运动会”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并且在做题中能大胆发现规律。

二、课堂练习。

1、出示图片,

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M.xz1569.CoM

1)学生每人准备一套1-9的数字卡片,两人一组反复练习进位加法。

2)黄旗区:老师与同学一起练习,活动使除完成找得数是14的算式外,还可以按这题的形式让学生灵活找出得数是11、12、15、等的算式。

3)巩固整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观察加法表,教会观察的方法,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找规律,选卡片填位置,进行整理。

4)巩固整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表。仿照整理加法表的程序进行整理。

3、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20以内数得进位加法口算练习)教师可将算式进行补充,也可利用已有的算是卡

片,进行灵活多变的练习,逐步提高练习要求,使学生口算正确、迅速。

4、出示综合练习第2题。学生看懂图题,分组进行练习,分别写出得数是13的算式。引导学生团结合作,口算中逐步提高要求,达到数连口算的目的。

三、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能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还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数学是非常有趣的,相信你们会越来越喜欢它。

教学课题: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回顾整理(练习) 教学内容:继续回顾整理加减法的意义以及20以内数的加法的算法。课本第106-10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地口算,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巧,达到正确、迅速地口算,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20以内进位加法的回顾与整理。通过练习,看谁能做到正确、迅速地口算。

2、订正板演并提问:

第①题你用什么方法算的?说说计算过程。 第②题你用什么方法算的?说说计算过程。 第③题为什么9+7=16,7+9也等于16呢?

3、讨论:(讨论出多种算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第①题还有什么方法算?

第②题还有什么方法算?

刚才有人说,这两题用巧法算,计算时都说到“见8想2”,2的用法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同桌同学讨论后,集体讨论。(加法:用凑十法算时,从5里去掉2给8凑成十了。减法:用“破十法”算时,从被减数10里去掉8,剩2,用2去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

的同学说,用加法口诀算,大家一齐背加法口诀。(放音乐,学生边背口诀边做拍手操)

算这些题有好多种方法,你用哪种方法算得快,就用哪种去算。

7+8 4+9 6+7 6+8 10+10 6+9 5+7 11+5

7+=16 ()+9=13 ()+()=14 9+()=1 5 ()+6= 13 ( )+8=15

7、编题:

(1)编加法算式:①其中一个加数必须是6;②其中一个加数必须是9。

8、动脑筋:新年老人还要给你们提两个问题,看谁能动脑筋。谁回答得好,老爷爷就奖给他一朵小红花。

13)然后板书如下:(老师按规律写)一共多少道?(14道)按什么规律写,一道题也不会丢?同桌讨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有多少道题?得数是16的加法算式有多少道题?得数是14的加法算式有多少道题?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做了大量的练习,很多同学都能算得又对又快。今后还要加强练习,争取全班同学都能做到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6、108页练习题,熟练进位加法练习。

教学目标: 在理解进位加法意义的基础上,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通过练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进位加法意义的基础上,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小小运动会”我们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知道了进位加法的意义,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4+7= 6+8= 9+8=

9+4= 8+9= 9+9=

7+6= 4+7= 7+9=

三、巩固练习。

2、分组练习。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自主练习。

4、给条件、猜年龄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互相交流与评价。

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完成练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你们喜欢的东西,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数学。

教学内容:

对前面所学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实践,检查自己是否学会了。

教学目标:通过出示挂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学重难点:通过出示挂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你们学的怎样呢?这节课,我们来检查一下,相信同学们会做的更好。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同学们在做什么? (同位互相讨论)

3、学生独立提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及时评价,鼓励做得好的学生)

4、我家养了16只兔子,有9只在吃草,跑了几只?(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树上结着不同数量的苹果;车上地上有装买苹果的筐,远处有多种动物)

三、鼓励学生看图后,提问题。

请一组同学上台说说。

四、丰收园。

1、同学们,想想前面我们所学的知识,你都学会了什么?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同学积极合作) (我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同位之间互相说说,然后交流)

在自己家里,你又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学生做练习。

学生做《新课堂》的练习,老师及时批改,同时拓展课外练习,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六、小结:同学们,通过练习,老师看得出你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续努力,把以后的知识学的更好,你们有决心吗?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质量单位吨的认识,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构想:通过,填写适当的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之间的转化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同时,通过情境问题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克、千克、吨这几个质量单位。

1、资料交流。

师: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质量以“吨”作单位?

1、我问你答。你能把我说的单位快速转化为“千克”吗(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熟练程度)

3吨=( )千克 克=( )千克 6000克=( )千克 50吨=( )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

调查一下小组同学的体重,想一想大约多少同学合起来体重是1吨?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3、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构想:通过一个崭新的情境图,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助指导,也由此检测出学生学生中的不足加以强化。

1、 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千克呢?克呢?

3、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

(2) 一吨,相当于10头100千克的猪;相当于2头500千克的牛;相当于40个25千克的学生……

(3) 一吨很重,只有计量较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时才用吨作单位。

学生分小组讨论它们大约有多重,该用哪个重量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1、 师: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

1) 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

2) 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

3)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学生能够对一些问题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够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电脑课件、转盘、纸杯、白球、黄球、红球、盒子。

同学们,你们课间喜欢做游戏吗?在游戏前怎样决定谁先玩的呢?石头、剪刀、布这三种手式哪种最厉害呢?想和老师比试比试吗?如果老师和人们一起玩,你们认为有什么结果?学生发言(可能赢、可能输、也可能平)师生共同班几次,充分体验。

1、 学生制作自己的名片,注意写清姓名、性别、属相、班级、爱好、电话号码。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摸名片”游戏,游戏后各组组长做好记录并统计结果。

4、 集体交流:汇总每小组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摸出属牛的同学比较多,而摸出属鼠的同学比较少呢?

5、 结论:

有的小组属牛可能性大,有的小组属鼠可能性小。有的小组属牛和属鼠的可能性一样大。

6、 这是为什么?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

1、猜想:

纸杯抛向空中落地时有几种可能。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到底谁说得对呢?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

2、实验:

每个人重复抛5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与同伴说一说,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写下来。

4、结论:

①任意摸一个球,摸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②分组实验加以证明。

③小结:任意摸一个球,有2种结果,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白球的可能性小。

2、再放入3个红球,会出现哪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哪种球的可能性小,能摸出黑球吗?

①实验验证。

师: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小组讨论并填表。

4、扩展练习:

①前几天老师在一个商场门口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布袋,布袋里红、绿两种玻璃球各5个,只需5角球就能玩一次,谁能在布袋里摸5次,摸5个红球或5个绿球就奖励5元钱,如果你在场你会不会去玩?为什么?

②学生模拟摸球游戏。

③小结:在布袋中能够摸出5个红球或5个绿球可能性非常小,这只是生活中最简单的骗术,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陷井,我们识破这些陷井的办法就是学好科学知识,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应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绘图,这是综合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比较熟练的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计算图上距离,并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的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计算图上距离,并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三角板、铅笔、橡皮擦等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激活旧知。

1.解比例并说一说这样变形的理由。

x/3=1/63x/16=1/10056/x=1/2

2.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关系式是怎样的?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情景串:雏鹰少年足球队的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集训,已经从济南到青岛去参加比赛了,前方传回了有关他们比赛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景挂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认真阅读,收集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信息及问题情况预设:

生1:足球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0。

生2:雏鹰少年足球队上半场以2:0领先。

生3:

生4:你能在足球场平面图中标出10号运动员的起脚位置吗?

生5:你能在足球场平面图中标出4号运动员的起脚位置吗?

生6:

三、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红点问题。

题目:在比赛中,10号运动员在蓝色区域距底线10米、右边线25米处起脚,射进第一个球。已知足球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0,你能在足球场平面图中标出10号运动员的起脚位置吗?

请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着手尝试计算。

出示汇报提纲,请部分同学结合这一提纲对相关内容进行汇报。

提纲:

(1)题中有关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的信息有哪些?

有足球场平面图的比例尺,有相关的实际距离。

(2)你觉得应该分哪些步骤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步骤:先算图上距离,再在图标上标出起脚的位置。

(3)怎样求起脚位置距离底线和边线的图上距离?结果是多少?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图上距离。仍需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名称要一致,要注意单位名称的换算。计算结果是10号运动员的起脚位置距离底线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距右边线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

(4)在设了未知数x、通过解比例求出10号运动员起脚处据底线的图上距离之后,在求他距边线的图上距离时,还能再设未知数x吗?为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要求起脚位置距离底线和边线两处的图上距离,所以涉及到要设两次未知数,解两次比例,而在同一道题中,如果要出现多处未知数,就需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以示区别。教材在这一点上选用了x和y两种不同的字母,进行了很好的提醒,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也应引起重视。

(5)在计算出相关数据之后,我们应该怎样在图上确定这名队员起脚射门的位置?

回忆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的垂线的方法,联系刚算出的有关数据,就可以在足球场平面图上标出这名队员起脚射门的位置了。

2.学习绿点问题

提问:你能在图上标出4号队员的起脚位置吗?

请学生自主解决这一问题。在完成之后,请部分同学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四、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第60页自主练习第1题:用1:1000的比例尺画出草坪的平面图。

题中已知长方形草坪的长和宽的实际长度及比例尺,要想画出这块草坪的平面图,必须先算出长和宽的实际长度,再结合长方形的特征就能在纸上画出这块草坪的平面图了。

2.教材第61页自主练习第3题:根据条件计算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或比例尺。

要求学生灵活应用比例尺的意义来进行计算,在已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中任意两个量时,都要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出第三个量,需要注意的是,在比例尺关系式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名称要一样,所以要对单位名称按照要求进行正确的换算。

3.教材第61页自主练习第5题:这栋楼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长与宽的比6:5,这是不会随着图纸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再用图上周长为22厘米这一条件,就能算出这款长方形低的长与宽的图上长度。有了图上长度,再结合比例尺就可以算出它们的实际长度,进一步算出这块地的实际面积,那么这栋楼的占地面积也就可以算出来了。

五、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能更加灵活地应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

生2:我学会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作图问题了。

生3: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4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

学生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3.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

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感受几克的轻重。

(1) 掂一掂,估一估。

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

(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 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 2克内),算估对。

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 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3.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新课堂第1题,说一说它们的质量。

2.火眼金睛判对错。

3.新课堂第2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

引导学生学会从称上和包装上读出质量,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题盘中称的是2个鸡蛋共200克,问题是一个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克?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学生一天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它们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继续研究,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1)创设情境自然有趣,以学生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了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同时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经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法指导。 学生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体验的学习过程,重视彰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学生们对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买的食品、以及数学书、铅笔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逐步发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测物品、用天平称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使用建议。

本教案是按照质量单位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吨的认识3课时的思路设计的,为使课堂更加开放生成,教学时也可以全部放给学生,实行更开放的数学课堂。

3、需破解的问题。

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有很大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值得继续探讨。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5

《分积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92页综合与实践。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分类需要确定分类标准,能按找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对分类后的结果能进行比较、分析。 2.

体验对特定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三。在实践中,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积木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比较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选择与确定合理的分类标准。

【教具准备】

各种颜色,如长方体、立方体、立方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积木。看,这些街区现在太乱了。你想说点什么吗?

预设:把这些积木分分类整理一下

今天,我们将把积木分割在一起,也就是说,对积木进行分类。(板贴课题:分积木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积木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有分类的欲望。激发学生亲临分类的欲望,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二、点拨引导,自主**。

1、看一看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街区。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位听。

预设:出生1:不同颜色,包括红色、蓝色、绿色、橙色和黄色

学生2:不同的形状,包括圆柱体、球体、长方体和立方体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2、想一想

谈:学生们的小眼睛是如此明亮,以至于他们有很多发现。现在请你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给这些积木分类?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默认学生1:按形状分类;2:按颜色分类

提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你们都是聪明的学生,想出了这么多分类方法。这些分类的方法就是分类标准。

3、分一分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从这么多的方法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分一分。整理后,把分类结果与同桌交流。

学生自己分类,交流分类结果和方法。

学生展示分类的结果。

预设:生1:我是按形状不同来分的,长方体有5个,正方体有4个,圆柱有7个,球有6个。

按形状划分的学生得到的结果和他一样吗?同学们这了不起,分的结果和数学家分的一模一样。按形状来分积木,哪一类最多?哪一类最少?

提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预设生1:我是按颜色不同来分的,黄色的有2个,蓝色的4个,绿色的有8个,红色的有4个,橙色的有4个。

问题:按颜色分类的学生分数与他的分数相同吗?在这个分类结果中,哪一个是最多的?哪一类最少?

4、议一议

学生们,刚才我们已经把积木分类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学生的分类结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提问:为什么他们两个分的不一样呢?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问:哪个小组会分享你的想法?

不同的分类标准会导致不同的分类结果。可以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设计意图】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在动手操作活动之前,教师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让学生经历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启发和引导每个学生先明确分类的标准,从而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小组合作,开展搭积木活动

谈话:请使用手中的积木进行建造。边走边思考:你的作品中使用了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己搭积木,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注重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操作活动进行数学思考。

四、展示成果,总结评价

谈话:请大家把搭好的作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交换作品)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提出你们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哪个小组的作品最漂亮?哪个小组的数学知识最多?

出示学生作品

对话:多漂亮的小火车,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

预设:有几个长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

我们正在看这群学生盖的小房子。你能找到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吗?

真棒!这个学生还发现了更多的知识。哪个小组还能问这样的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谈话:同学们,我们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分一分”“议一议”进行了分积木,不但用到了数数和立体图形的知识,而且还解决了蕴含在搭积木中的数学问题,大家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和研究问题,交流成果。本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在交流展示活动中,展现思考过程、表现创造潜能、体现合作成果,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五、反思总结,拓展应用

学生们,你们在这节数学课上有什么收获?(课件呈现丰收园)

每一节数学课上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希望大家回家后也用你灵巧的小手,搭一副漂亮的作品,找找作品中藏着的数学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中的“丰收园”,引导启发学生从积极、合作、会想等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馈,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一种归纳意识,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6

“ 教”立足于“学”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 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 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槐涞男灾省焙汀靶∈?阄恢靡贫??鹦∈?笮”浠?墓媛伞保?殉??切∈?某?ㄗ??沙??钦??某?ê缶陀谩俺??钦??男∈??ā奔扑惴ㄔ蚪?屑扑恪N?舜俳?ㄒ疲?魅纷??莆坏脑?恚?缮杓迫缦禄方冢?BR>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  15,   0.5,   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 (2)56280÷280=( );

(3)562800÷( )=201; (4)562.8÷2.8=( )。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1.学习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3)比较例6、7与例8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4) 练习:课本P49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7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1毖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弊急柑炱健⒌缱映印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二(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练习,熟练试商,调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计算正确率。

教学方法

谈话法、练习法、

前置性作业:31062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三位数除法。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㈠、算一算,比一比。

224566121860832

186565521879832

先估计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

(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还要注意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集体订正答案。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指名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两位除三位数时出现的几种情况及计算方法。)

㈡、解决问题。(93页814题)

1、野营:报名的三年级有134人,四年级有118人。每18人需要一口锅。

⑴、需要准备多少口锅?

⑵、三、四年级各需要多少顶帐篷?

(练习时,应指导学生看清图意,找准数量关系,再解答)

2、下面是几位手工编织者编织拖鞋的情况。请将表格填完整。

李芳赵敏张林李梅范青工作总量(双)128145141306112工作时间(天)3229475128工作效率(双/天)(这是一道巩固常见数量关系的题,练习时,先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的含义,待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后,再计算填表)

3、先生用820元买了20箱饲料。上网后发现,该产品从厂家直接购货,每箱32元。他一共多花了多少钱?小组讨论,怎样计算?交流思路。两种思路。(82020-32)20;820-3220哪种简便?

4、心脏的跳动很有规律。一般情况下,婴儿每分钟跳动140次;幼儿每分、钟98次,;成年人每分钟72次。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排出大量血液。正常情况下,一个白天(12小时)大约可排出420万毫升的血液。

⑴、婴儿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约是成年人的多少倍?

⑵、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计算并验算

963231062872924048

11713568711081222428

6、饮料促销

销售方式11瓶每瓶10元销售方式21盒(2瓶装)每盒16元销售方式31箱(6瓶装)每箱40元张叔叔要用160元去购买饮料,你认为怎样购买最合算?可引导学生分别把三种购买方案分别算出来,进行比较,得出最佳方案。

(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并说出选择的理由,只要有道理即可)

聪明小屋: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加深体验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

3、 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难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学目的:

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1)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在干什么?

老师遇到了什么难题?

(2)(看图后指名说)我们一起来帮他解决,好吗?

(4)学生交流算法:

只要学生的想法有道理,都应给予肯定。

2、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

(1)先让学生自己列式。

7 + 8 = 8 + 7 =

(3)能说说你是怎样算得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让学生说一说,并解决。

(2)鼓励学生多说。

三、课堂练习:

1、课本第82页,第1题。 (1)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

(2)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纠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1、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会根据图,列式,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1)让学生根据图,自己列式。

(2)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纠正。

(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

(2)比较上下2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1)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做。

(2)让学生先计算出每一个算式。

(3)将答案相同的两个算式连起来。

(1)先让学生自己计算。

(2)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3、9+4= 9+5= 9+8= 9+7=

1、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会根据图,列式,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巩固练习:

1、第6题:看图列式。 (1)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让学生自己列式。

(3)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1)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让学生自己列式。

(3)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1)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信息?

(2)让学生自己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教学目的:

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的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1)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然后互相交流想法。

(2)学生交流算法。

4、一组需要饮料和矿泉水一共多少瓶?

让学生自己列式,并解决。

5、二组需要饮料和矿泉水一共多少瓶?

2、第2题,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纠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10

数学故事:

美国有只黑猩猩,每次吃10根香蕉。有一次,科学家在黑猩猩的食物箱里只放了8根香蕉,黑猩猩吃完后,不肯离去,不停地在食物箱里翻找。科学家再给它1根,它吃完后仍不肯走开,一直到吃够10根才离开。看来黑猩猩会数数,至少能数到10。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8—29页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之后来学习的。大部分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能够自己学会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自主探索除数是两位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难点: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算理。

6.23÷0.3=( )÷3 220.5÷1.47=( )÷147

师:说说依据什么来填,说说商不变的规律是什么?

生:是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要使商不变,除数扩大几倍,被除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生:0.63除以0.9,把除数0.9扩大10倍变成整数9,要使商不变,被除数0.63也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6.3,6.3除以9商0.7。

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我们把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师:那么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不是也可以应用这个规律来计算呢?大家愿意尝试一下吗?

师:问普通冰箱一个月的耗电量够节能冰箱用多少天?你会列式吗?

生:0.34有两位小数,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就要把0.34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25.5也要扩大100倍。

生:0.34有两位小数,要把0.34转化为整数,就要把0.34扩大100倍,25.5也要扩大100倍。因为根据商不变的规律,除数扩大多少倍,被除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才会不变。

师:说的对,因为0.34有两位小数,0.34转化为整数要扩大10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25.5也要扩大100倍。那谁能说一说,在竖式计算时,怎么办呢?

生:把0.34和25.5的小数点划掉,25.5划掉小数点后,还要再补一个0,变成2550除以34。

师: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看这样用竖式计算的结果和我们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请一生板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出示例题(2).

师:问普通冰箱的耗电量是节能冰箱的几倍?大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列式?(学生自主思考)

生:(1)25.5÷10.2。普通冰箱的耗电量中有几个节能冰箱的耗电量,就是普通冰箱的耗电量是节能冰箱的几倍。

生:(2)0.85÷0.34。普通冰箱每天的耗电量中有几个节能冰箱每天的耗电量,就是普通冰箱的耗电量是节能冰箱的几倍。

生:(3)75÷30。普通冰箱30天的耗电量够节能冰箱用75天,75天中有几个30天,就是普通冰箱的耗电量是节能冰箱的几倍。

师:大家列出了这么多算式,结果是否一样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三个人在黑板上板演。集体纠正。

3、师生共同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都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如果被除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的,要补0;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1题。

2、判断。

3、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2.4倍是2.16,求这个数。

2)、9.72除以0.9,商是多少?

答案:1、7,800,2.8,337.5,10.1,600 2、×,×

1、填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 )的小数点,使它变成( )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的小数点也向( )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 )数的末尾用( )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 )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4、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答案:1、除数,整数,被除数,右,被除数,0,整数 2、2.1 3、×

师:今天 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小数的除法,谁来说说,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都是把除数转换成整数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

生:除数是一位小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一位。

生:除数是两位小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的,要补0。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2----4题。

2、最近一位老师想买一辆中档轿车,选了三种款式想请你们为他参谋一下。

答案:1、教材2、根据题意提出的问题合理即可,略。

教材 3、5.28÷0.16=33(天) 33天>30天 够。

2、79.2÷7.2=11(千米) 21.84÷1.2=18.2(千米) 21.56÷1.4=15.4(千米)

18.2>15.4>11 选别克省油。

——————

(2)0.85÷0.34=2.5 25.5÷10.2=2.5 75÷30=2.5

本节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联想,从中发现新结论。让学生通过联想,唤起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造性能力。营造了主动探究氛围,在主动探究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再相互交流启发,自然获得成功。课堂大密度也是本课的我要追求的一个目标。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为了庆祝教师节,美术小组的同学精心布置了学校的宣传栏。学校为他们买来一些荧光纸作装饰。(出示:学生装饰宣传栏的动画,接着出现对话:荧光纸0.85元一张,买荧光纸共用去7.65元。)

师: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荧光纸0.85元一张,买荧光纸共用去7.65元,一共买了多少张荧光纸?

生:以前的题中的除数是整数或一位小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两位小数。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板书)。

(设计说明: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改编教材中的情景。利用庆祝教师节这一活动,向学生渗透了尊师教育,同时又符合学生的校园活动实际。)

从前,有个性情残暴的国王,总是喜欢用一些无法做到的难题来为难自己手下的大臣。有一次,他把一位老臣召进宫里,让他第二天把20xx只羊牵到市场上去卖,术仅要在一天之内把卖羊的钱拿回来,而且还必须把全部的羊都带回来,否则就要杀掉他。可既然要把卖掉羊的钱拿回来,又怎么能够再把羊一头不少地全部带回呢?这位老臣回到家后,就把国王的这个难题说给了小女儿。可他的女儿却很快就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天,这位老臣照着女儿的办法到市场上去卖羊,不仅把卖羊的钱交给了国王,而且还带回了所有的羊,这样也就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那么请问,老臣的小女儿究竟想到了什么样的办法,解救了自己的父亲呢?

你想知道答案吗? [ 这个小女儿的办法并不复杂,她让自己的父亲把20xx只羊赶到市场上去,但只是将剪下的羊毛全部卖掉,这样就既得到了卖羊的钱,又可以把羊一只不少地带回来了。 ]

圆的青岛版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一(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笔算能力,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确的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学会调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进一步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掌握验算的方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

前置性作业:90050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那这节课同学们就到习题王国里去展示一下身手吧!(板书出示)

三、1、口算游戏

30104231204015050

21030604540690050

360309604720836060

全班一齐口算集体订正

2、判断对错

下面的商对吗?正确的商是多少?

出示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回答

3、计算比拼

16239568471962349016

先开火车的形式,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比赛。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在课堂练习本上,最后集体订正。

想一想: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自学探究:

4、实际应用

⑴、有趣的信息

一个人18分钟可吸入空气,平均每分钟吸入()升。

人在婴幼时期,一天需摄入肉类,谷类,需要的谷类是肉类的()倍。

⑵、王大爷有3个种植草莓的大棚,平均每个大棚收草莓。

①如果每箱装12千克,一个大棚收获的草莓可以装多少箱?3个大棚收获的草莓共可装多少箱。

②每千克草莓卖7元钱,王大爷今年的草莓共收入多少元?

展示交流互学: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

(综合题,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信息,分析清楚数量关系再独立解答)

(练习时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思路不同,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二、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一些练习,除法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希望继续努力。

课后反思:

相关攻略

相关新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