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首页 范文大全 正文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优选

2023-09-30 10:29:11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1

杨善洲:献给家乡满山绿

2011年2月25日上午,北京市700多名高级干部和100多名区县代表出席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这位带头不搞特殊化、愿意与森林相伴一生的老人终于停下了他那一辈子都舍不得停下的脚步,安静的、像个小孩子一样的,但却是永远的进入了梦乡。

2011年3月,杨善洲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老年人荣获全国职业奉献模范称号。

2012年2月3日,老书记在第十届中国人民年会上荣获“2011中国十大人物”称号。

......

“现在我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杨善洲的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老书记选择大亮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人民。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东南约50公里处,海拔1800-2619米。杨善洲的老家是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

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贫困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村民不得不进一步开放耕地,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然而,杨善洲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

他多次邀请州、县林业部门领导和科技人员到大亮山调研。林场成立了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杨善洲亲自担任指挥。建厂当晚,他们在一个围满树枝的简易帐篷里,围绕消防水池举行了第一次植树造林会。

大亮山学社社长李宗庆看到老书记带路,深受感动。他连声说:“老书记你这么大年纪的人,不住城里住山里,为的是给咱老百姓造福,咱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办什么事,就老书记一句话,说什么我们都支持!”

虽然杨善洲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但他并没有从林场拿到钱。不仅不要钱,杨善洲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林场在山脚下建立了水基,并招募了一些临时工。林场经济困难时,杨善洲用养老金支付工资。

大亮山的生态恢复保护了一些濒危动植物。林场珍稀动物有黑熊、豹子、猕猴、凤头鸟、野鸡等,植物有桫椤、银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风调雨顺,周边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题,通过合理采收干巴菌等山珍实现增收。

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2009年4月,杨善洲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权无偿移交国家。

2011年感动中国推选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我自己对杨善洲的评价是:孝子+守望者+爱妻。

杨善洲是出了名的孝子,母亲爱吃糖果,杨善洲便经常买来自己带回去或托人捎给母亲。1990年母亲去世前,杨善洲回家过年时发现母亲走路摇摇晃晃,于是叫了医生,并亲自在母亲的屋内搭了一张临时小床,整夜守在母亲身边,陪母亲说话,给母亲端药递水,直到9天后,母亲离开人世。

电影描述的是:在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火盆上架着锅针,锅针上是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摆放在桌上,火塘边的墙疙嗒摆放着雨伞、蓑衣、马灯、手锤、砍刀、板锄、镐、钉耙、油纸帽,床头挂着水准仪、黄布帽、草帽、手套、袖套、围腰,床脚下一双黄胶鞋、一双翻皮皮鞋、一双拖鞋,墙壁上两张用旧的洗脸毛巾。

并且杨善洲很疼爱她的妻子张玉珍。然而,与杨善洲结婚60年后,张玉珍大部分时间都很孤独。2005年,张玉珍因肺气肿住院13天,杨善洲陪妻子住了13天。

每天早上,他都会给妻子买早餐并把它送到病床上。他会在妻子睡着后给她掖好被子,在她起床后给她放一个枕头。这13天他总是一守就是一天,女儿们劝他也没用,每次都是到很晚才回去,“多休息休息,很快就能出院了,要什么跟我讲。

”这是13天里他对妻子说得最多的话。这两次生病,张玉珍吃了苦,受了罪,然而她却很快乐,至今她***别人讲丈夫照顾她的事情,她有过幸福的29天。丈夫在她心里总是装成一个家庭成员,在她痛苦的时候,一直守在她身边,给她最温柔的关怀。

杨善洲,一个平凡而平凡的人,用他不平凡的一生践行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铿锵誓言。他六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塑造了“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的崇高形象。

作为新时期的团员,我要以杨善洲老人为例,从自己和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使自己的精神更加昂扬、坚强

务实的工作作风,为自己的学习做出新的更大的工献,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011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说:“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

2011年2月25日上午,北京市700多名高级干部和100多名区县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三层礼堂听取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报会。

杨善洲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由**组织部**宣传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云南省委联合组织。报道团分别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和河南举行。

......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高一一班焦子昂)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2

近期,委局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观看电影《杨善洲》,看后颇有感触,电影讲述了时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全力以赴发展农业,退休后又去大亮山种树,还子孙青山绿水。开山开荒的日子不好过,艰苦环境下的幸福更加珍贵。青山是杨善洲人生的真实写照,绿水是一颗共产主义的心和人民的真诚。

杨善洲从小家庭贫困,解放后分得十七亩地,以及土房和牲口。这个山里的穷孩子为感恩和报答,立志把党和**交给他的活干好。两袖清风、大公无私的工作了40年的杨善洲退休之后,没有进城安享晚年,凭着一句“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当龙王”的豪言壮志上山造林一干又是22年,把不毛山变成了价值数亿元的“绿色银行”。

2010年当地遭遇大旱,在翠绿大山护佑下的人们未受大旱影响,从而让杨善洲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震动**,名留青史。片中所述的这种愚公移山式的精神,令人倍受感动。

一个共产党员要在一天之内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并不难。困难的是一辈子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当一个人处于高位时,面对很多人,他不得不作出很多艰难的选择。杨善洲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毫不犹豫,毫不自私。

他从未喊过任何慷慨激昂的口号,但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可敬的榜样。

扎根基层,不指名道姓,不谋利,能守住穷苦,耐得住寂寞,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高尚正直的精神风貌。“一切为了群众得实惠,人民的利益比天大!”,这是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做人做官的原则和信念。

他经常对身边的同志说:“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为群众办实事”。杨善洲用自己的行为对“公仆”两个字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和许多领导干部一样,杨善洲在任时也参加各种会议、作报告、作讲话、作指示。但给老百姓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主席台上的人物,不是报纸和电视上的排名,而是他经常随身携带的小锄头,裤腿拉得高高的,草帽下的黑脸,以及平淡的生活。对照极少数惯于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他的形象是那样的高大亲切。

从杨善洲身上,我们领会了“余热”的深刻含义。作为当地党委书记,他退休后可以好好休息,享受生活。然而,他把自己的最后几十年献给了大亮山和青山绿水。与个别利用“余威”为自己谋利的人相比,他更如无言的青松,让人敬仰。

对共产党人来说,牢记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公务员,首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公务员的感情。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他光明磊落。他的内心充满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但他没有自我,就像一滴水一般,却折射出光芒。

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杨善洲同志用奉献精神书写了生命的价值,他的精神受到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尊重和怀念。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一心为民、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

杨善洲同志身上蕴含的用权为民、为政清廉、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公道正派等优秀品质,体现了“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杨善洲同志身上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牢记宗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是对“忠诚干净担当”的最好诠释。全体党员干部应立足岗位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践行好,坚持忠字当头、廉字托底,以严正己、以实导行,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和“廉政”于一体,扎实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3

草帽连纱帽,平凡铸伟大。杨善洲同志一生为草如兰,一尘不染香到骨;为木如松,两袖清风昭汗青。杨善洲用自己的一生,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

我看了电影《杨善洲》后,心灵震撼了,被他的的事迹感动得泪眼模糊,我是一个不善于写电影观后感的人,但这一次,我怀着感动和崇敬的心,写了如下文字,不为别的,只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太缺少这种精神的人——一种有着像他哪样有着如此家、国情爱的人,缅怀逝者,警示生者。

杨善洲,一位云南保山市老地委书记,退休之后,放弃了到大城市安度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植树造林,没要国家投资一分一厘,全部自己筹资,承包大亮山,临死之时,他把自己经营20多年,现值1亿,林木成材后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地捐赠给国家。这种奉献精神,不是共产党员高尚品质的真正体现吗?从杨老苍老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共产党员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最基本原动力,从杨老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共产党员的品质和国家的希望。

杨老是一个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绝对热爱的,他一生坚守信念,公而忘私,有着”先国后有家”理念,公道正派,从不以权谋私,胸怀天下,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坚持数十年放弃功名利禄,默默上山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杨老一生淡泊名利,惟有此,他一生光明磊落,不为权、利、私情为困,活得堂堂正正,心底无私天地宽,试想,一个人如果整天围绕一个”私”字打转,整天被房子、票子、车子,位子搞得焦头烂额,他有这样的境界和气度来造福人民,我想恐怕会沦落成为搜刮民脂民膏的**污吏,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

有人说,杨善洲一生确实是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可他对不起自己的家人,说此话者,恐怕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和荣誉观,或许你根本就没有杨老那种包容万物的伟大胸襟,杨老虽然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什么可以值钱的东西,但留给儿女们那种清正廉洁、艰苦创业,甘于清贫,永恒坚持的人格精神胜似****,比房子位子值钱千万倍,杨老,你不要对自己的亲人感到愧疚,因为你给了他们比物质财富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将受益终生。再说,在你心中,你爱的土地是你的母亲,我们都是你的孩子。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4

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近期,我校全体党员在李书记的组织下观看了《杨善洲》。通过观看影片我进一步认识到党员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各项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全面的、经常的教育,真正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才能更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名党员教师,我们工作的目的是教书育人,更要在各个方面做好表率:

一、加强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民教师,我们担负着培育新一代中国未来人才基础的历史使命。作为奠基工程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我们的知识底蕴直接关系着我们教学的好坏。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学识,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时刻做到为人师表,在教学中尽显自己教学本色、快乐生活、让愉快的教学成为自己生命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才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灿烂美好。师德是一名教师的道德水准、立身从教的综合体现。师德不是建立在学位、学识的基础之上,而是在德育的教化和熏陶、法纪的约束、工作的磨砺中逐步形成的。良好的师德,能够营造教书育人的浓厚氛围,能够发挥弘扬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文化的重要作用。强师德就要加强自身修养。历史的事实表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党员教师更应“强师德”、讲修养,才会牢记使命,牢记入党誓言,才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对得起手中“俸禄”,对得起良心,做到俯仰无愧,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会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的锻炼和考验中坚定信念,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中经受考验,不断铸就教师品行,从而真正树立共产党人高尚的从教品格。

二、自我约束、廉洁从教,处处争做勤政廉教表率

首先,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律的自觉性。在教学中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时刻记住学校赋予的重托,真心实意为加快发展、富校强校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强化廉洁从教意识。必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赖,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沾的东西不沾,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人。

其次,教师廉洁自律必须从最细小的事做起,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不索一针一线的非法之财。在实际教学生活中,要能顶得住歪理,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要耐得住清贫、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再次,教师要公正从教。所谓公正从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的性别、民族、智能差异,家庭状况、学生及家长对自己的感情差别等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这是教师道德和教师法规对教师的重要要求,它体现的是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教师廉洁从教,除了法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外,主要靠教师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品行和聪明智慧,教书育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将自己的美好形象永远留在学生的心坎里;使学生从小就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逐步懂得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

三、追求完美,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可见,身为教师应深感任重而道远。在工作中,我们就要用心琢磨思考,要时常保持着精心、细心、尽心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要从小处着手、从细节着手,要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神圣信仰,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力求做到完美、精益求精。只有这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是人民在养着我们”,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谦恭之心看待我们的工作,才能完成好党组织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才能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人民满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用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章守纪,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防微杜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5

8月8日按照县委**的安排,来到电影院**红***《杨善洲》,我深受教育,灵魂再次受到冲击。

《杨善洲》主要讲了杨善洲书记在职时开发了滇西粮仓、引水抗旱、举行割稻比赛并且帮助农民提高稻子的年产量;他离职时放弃去敬老院过舒适的生活,选择回到家乡并和乡亲们在大亮山这座荒山、在恶劣的条件下开拓了“绿色奇迹”,使大亮山树木成荫,生机勃勃。杨书记生前一直关注家乡的干旱和绿化,这让人们感动不已。

杨善洲原来是云南省保山市地委书记,他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退休后,他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在大亮山扎根20多年,逐步建成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

2009年4月,他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国家。

在影片开始时,杨善洲老书记说了一句话:“有些干部只是吃群众的饭,不给群众办实事,那不是白吃群众的饭吗?”在缺水的时候,他带领着群众和干旱作斗争,在我眼中他很勇敢,和天斗、和地斗、和那人见人怕的灾难斗,然而,他们奋斗的行为感动了上天,旱灾严重时,夜里下了一场及时雨,他告诉大家说:

“群众们啊,这一次是老天救了咱们!以后咱们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自己的龙王。”经过努力,他们不但战胜了灾难,而且创造了粮食丰收。

这需要多么大的力量啊!在救灾的时候,杨善洲把**办公楼工程停建了,为的就是给群众留出宝贵的救灾资金。退休后,杨善洲在施甸大亮山努力工作,主动植树造林,把一座荒山改造成绿树成荫的青山。

已经22年了。多么伟大的精神和耐力啊!

电影中的两个情节使我对杨书记肃然起敬:

第一件事是杨书记的女儿结婚后和丈夫因为工作单位不同,两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儿是一名老师,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于是,女儿哭了,请父亲帮她,把这一章写了下来,但老秘书就是不同意。于是,女儿对他说:

“你造林都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造林是市里已经批准了的,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同的概念嘛!

”老书记心平气和地说。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这,就是公私分明的好书记。

另一件事是在植树造林刚开始时,欠了**几万元钱,老书记为尽快还上这笔钱,就对一同上山的几位工友说:“咱们一起去大街上捡果核吧,卖了可以换些钱。”“啊!

太丢人了,何况您还是老书记。”“我是书记那是我说的,如果我不说谁知道我是书记,一点都不丢人,这件事自愿。”杨书记说完便扭头走了。

这,就是既平凡又伟大的好书记。

老书记始终坚持党的信念,千方百计把党的要求刻进生活,写进言行。他的思想,他的行为,都闪烁着对党忠诚的光芒。睡在青松翠柏中的老书记给我们留下了一座生活和工作的丰碑。

小孩子知道种树的善洲老爷爷;年轻人知道甘于奉献的杨善洲同志;中年人知道清廉务实的老书记;老年人知道节俭为民的好善洲。当看到李雪健老师身穿老书记那套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中山装,我禁不住哭了,感叹***用精湛的演技再现了可亲可敬的老书记,让朴素的老书记形象广为人知。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6

为一个人而纪念

从知道杨善洲到了解杨善洲,整整一年的时间。

当看到电影推荐的安排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杨善洲》,起初我只是单纯的知道,这是一个为人民所记住的好干部,是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但是只有当此时此刻,观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才真正的为他而感动,而热泪不止。

你无法想象这样一位干部,从不私用公车,即使大雨滂沱也要自己不行,你无法想象这样一位丈夫,为了家乡和人们,只见过娘家人三次,你无法想象这样一位父亲,帮助山区的教师转正却不肯为自己的女儿打一个电话,走一次后门,你更无法想象这样一位老人,二十二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在大亮山上创造出一片绿色的奇迹!!

剧中,当一位老倌向他说“有些干部啊,白吃国家公粮了”,他发出深深的叹息;西南大旱,领导会议上身先士卒,到场的领导都没有备水;抗旱现场,他带领大家在第一线;在退休后,他拒绝了上级的安排,毅然回到了老家,回到了山上,看着那远去的背影,听着在场所有人的掌声,我的眼神再次迷离……

1988年6月退休后,他自愿放弃在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在施甸县大亮山建立了林场。一年中,是22个春秋。他带领大家植树5.6万亩,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昔日的荒山已改造成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当地贫瘠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百年一遇严重干旱。但由于大亮山植被良好,水源丰富,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充足

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

在他的一生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地方可以反思和学习。他没有官架子,一副普通农民的打扮,随身带着各种农具,碰到插秧就插秧,遇见杂草就除草,和老百姓唠唠家常,就像他说的一样“我要是不说,谁知道我之前还是地委书记呢”。正是他深入基层百姓,才能真正听得见群众的声音,从百姓中间汲取智慧和力量,做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事情。

他一辈子舍小家,顾大家。退休前,我正忙着工作。我女儿没有参加她的婚礼。退休后,我忙于植树。我很多年没回家了。古有大禹治水,“三次过家门而不入”,杨善洲之精神,堪与其相比!!

正如人们在他的文稿中所看到的“我对家庭欠债很多……但当时只有如此选择,不然,革命不成功,家庭无从说起。”

他不贪名,不敛财。林场的转赠仪式他拒绝了,县里的奖金他没有收,市里的奖金捐出了一大半,当他站在大亮山颠,举着五星红旗大声呐喊的时候,那一刻他是站在了一个精神伟人的高度,再平凡的身躯都掩盖不了这矍铄的光芒。

电影的结尾,杨善洲病重之时,那么多父老乡亲来看望,让所有人为之动容,那挑水老倌的一句话“老书记,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和一瓢水,是对杨善洲一生最好的肯定!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7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地观看了《杨善洲》,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他的这些光荣事迹让我深有感触。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我们要以杨善洲同志为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高的精神和更扎实的作风,为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工献。

学习杨善洲同志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过风风雨雨,做过石匠,经历过农民的一切艰辛。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但他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地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同时,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地位的改变而忘记自己的出身和堕落。

学习杨善洲同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前辈后人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

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如今这样的干部、这样的领导还有吗?

这是杨善洲老书记崇高高尚的人格,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习杨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把毕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我认识到要做好工作,首先要做一个好人,端正心态,有坚强的意志,不要有野心,要从零开始,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奋敬业。我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努力提高我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高的精神和更扎实的作风,为我的工作岗位作出新的更大的工献。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8

一份责任,一肩重担,一种执着;一根拐杖,一片青松,一个老人。这就是用平凡铸就了伟大的共产党员的楷模--杨善洲同志。

常言道:一部好的电影能够影响一代人。电影《杨善洲》的开播,成功再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曾几何时,有一位七级芝麻官唱道:“当官不为民决策,不如回家卖红薯。"看了曾经是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事迹,使人有"当官不为民谋利,不如直接去经商"的感叹,能这样的官员,反而还显得"堂堂正正"。

自从看了这部电影,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尊重从心底慢慢升起,一颗感动的心在我的脑海里不断膨胀。什么是几十年如一日,什么是默默奉献不求,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在这位老人身上找到了答案。

杨善洲用自己的行为对“公仆”一词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许多领导干部一样,杨善洲在任时也参加各种会议、作报告、作讲话、作指示。但给老百姓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主席台上的人物,不是报纸和电视上的排名,而是他经常随身携带的小锄头,裤腿拉得高高的,草帽下的黑脸,以及平淡的生活。

对照极少数惯于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官员,他的形象是那样的高大亲切。

从杨善洲身上,我们明白了“余热”的深刻含义。作为当地党委书记,他退休后可以好好休息,享受生活。然而,他把自己的最后几十年献给了大亮山和青山绿水。与那些利用“余威”谋取私利的人相比,他更像是一棵沉默的松树,令人钦佩。

杨善洲精神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党的根本宗旨,要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位当地党委书记退休后,为何放弃在城市享受晚年的优待,跳进家乡的荒山植树?艰辛付出20余年,在荒山重披绿装之后,他为何选择将价值3亿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政府?

如何理解一个年近50的老党员的信念、使命、追求和人生价值?电影《杨善洲》生动地作了回答:杨善洲同志怀揣为民之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讲求奉献精神,把一生的热血献给祖国和人民;牢记党的宗旨,用行动把党的光辉形象树立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他常说,党员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损害人民利益。我们应该为人民做更多实事。

"无我"精神在杨善洲身上得到成功体现。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10万元的奖金可以购买一辆私家轿车;变卖自己二十多年一手苦干造出的林场也无可厚非,资金可购买别墅,改善自己生活条件,或是给子孙留下过亿家产......

这位老党员偏偏选择了

--“为人民做点事是我的幸福……”

--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

杨善洲种下的是树,生长的却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是一种快乐着百姓的快乐和幸福着百姓的幸福的高尚情操.. ....

进入21世纪,人们对房子、汽车、车票的追求充满了人生价值取向。我们不得不感叹杨善洲一贯的精神世界。低标准和为他人付出更多努力才是幸福。对照当今社会热点话题:"富二代"、"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等,作为"90后"的我陷入一种深深的思考,或许要到大亮山去呼吸另一种格外清新的空气,远离繁华尘世的喧嚣,享受到的是一份纯净,要在那里找到了脱去 "浮躁"的外衣、返璞归真的真我......谢文海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篇9

4月20日,安装公司党支部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电影《杨善洲》,当时我有重要工作,并没有参加观影,4月21日,我利用工作之暇独自观看了这部电影,即使过了几天,想起电影的内容,我仍然感觉眼眶有湿润的欲望,我称这部电影为一次洗涤心灵的旅程。

电影《杨善洲》公映于2012年,讲述的是当时已逝的原保山地委书记,后来的植树造林并将成果无偿捐献给国家的党员杨善洲一生的数件大事小事。从杨善洲同志数山头,巧遇红事送水老倌谈天讲起到他生命走到了尽头,老倌再送水结束,电影中几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少有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画面,但就是那和风细雨般的寥寥数语,素描般轻巧的勾勒出了一位值得尊敬的共产党员,一心为国,一心为公的光辉形象。

伴随着清幽的歌声,一个微微弯曲的身影出现在光秃秃的大亮山山顶上,伴着树枝行走。他是保山县地委退休书记、故事英雄杨善洲同志。“数山头”,数的都是秃山,树木都被砍伐了,与一位挑水去送礼的老倌对话中,杨善洲似乎有很多心事,他心里想的是治下的百姓,是怎样为国家多做一点事,怎样让人们过得更好。

年景缺水,家乡大旱,省内闻名的滇西粮仓面临着讨要救济粮的窘境。人们参加红白事送的是清水,不仅体现民风淳朴,也看出了世道的艰难。“开闸放水,责任我来担”,“向省里回报,救济粮再难吃也得咽”,一场干旱中寥寥几句,让我们看见了一位敢作敢为,坦坦荡荡,心系民生的国家好干部形象。

天上的大雨并不是救世主保山,而是杨善洲坚持通过正确的决策来保护保山。

当书记想大局,愧对家乡大亮山,退休后拒绝去昆明疗养,回到家乡去种树,这一种就是二十年。回顾自己的生活,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林场员工轮流放假回家,而杨善洲下山为的是捡果核。

清贫到副省长看了落泪的生活环境,“不近人情”到亲生女儿的条子也不批。

2000年后,杨善洲同志将自己创办的林场无偿捐给国家。在滇西建起粮仓后,他创造了价值3.7亿元的雪松林场。县里太穷,奖励的十万他不要,市里奖励的二十万他仅留四万给自己的妻子,这就是他一生的遗产分配。

看完电影,我的心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平静。我会告诉别人我的眼泪和鼻涕一起流吗?我真的很感动,我在想是什么感动了我,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首先是一个“廉”字。就像电影结尾时猪倌和其他村民送来的一碗清水,杨善洲的生活是透明的、宽宏大量的,敢于被后人考虑。走了一次后门为的是山里的孩子能有学上,批了一张条子为的是跟着他植树造林17年的小伙子的终身大事。

他不是不会做,但是要看对谁做——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他只是为难的说,这章,不能盖。中国古话叫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但是我们看到一个地委书记的家庭,不说鸡犬,连直属血亲也没有“飞升”。

然后是一个“诚”字。他对待工作真诚,不爱面子爱家乡;对待同事真诚,一心想他人从来不顾自己,委屈家人;对待党和国家真诚,不搞特殊不占便宜,想的是如何让国家好,从来不想自己。对待天地真诚,打造粮仓,建设林场,你付出多少,自然就回报多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杨善洲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滇西粮仓还在,大亮山林场还在,这些财富在被子孙享用的同时,我们也在分享他的精神果实,他用有限的生命留下了近乎无限的财产,让他的生命与粮仓、林场一样变得永恒而闪耀。

而后感动我的是一个“情”字。于公,他勤政爱民,与乡民之间有着浓浓的鱼水之情,乡民亲切的称他为“农民书记”。最让我百感交集的还是他对自己家人的情。

杨善洲是不懂变通么,不是,他也走“后门”,但是从来不给自己家里人走,他的生命都给了粮仓,给了林场,就是吝啬分一点时间来给自己的家人。阿妈交给妻子照顾,女儿交给妻子照顾。杨善洲是不懂孝道么,不是,没有工作的时候他拉着阿妈的手陪老人家聊天,老人弥留之际他满脸心痛加愧疚,老人辞世他对妻子这么多年照顾家庭充满愧疚,女儿来求他“办事”他不给办充满愧疚,是啊,愧疚,电影里李雪健那张纠结的脸说明了一切,对党对国家对乡民,他无愧,对家庭对妻子对孩子,他充满了愧疚。

正是这种愧疚深深感动了我,大禹三过家门只是传说,而在杨善洲的生命里,因公忘私成了现实。

电影《杨善洲》的读后感说不难写,确实不难写,因为我只需要把电影的情节简单复述,我想每一个人都会被杨善洲的一生所打动;说难写,也着实难写,因为我实在找不到语言去尽述他生命中的光辉和给我带来的震撼。但是难写也好,好写也罢,重要的是我们从电影中能汲取怎样的养分,能学习什么样的精神。我想,也许我的一生中不会出现和杨善洲同志相同的轨迹,但是我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作为一名党员,我将以杨善洲同志为学习的目标,时刻衡量自己的言与行,努力工作,成为对企业,对社会有贡献的这么一个人。

相关攻略

相关新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