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首页 范文大全 正文

大学语文教案范文12篇

2023-06-29 11:35:19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学生们需要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学习,而这离不开老师的辛苦准备,因为只有他们精心编制的教案和课件,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课堂氛围。因此,老师们在编写教案课件时需要付出更多心思。针对这一需求,为了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大学语文教案”相关的信息,本编辑特意静心整理了一些内容,供您参考,快来看看吧!

大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这篇童话通过风和太阳两次比本领的经过,告诉我们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这篇课文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变化。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活泼,颇有 个性,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情分析:初读课文时,可用提问激趣,导入新课:风和太阳究竟谁的本领大呢?细读课文要指导学生抓住风和太阳比本领的不同起因、方式和结果,来认识他们各有各的本领,不能简单地说谁的本领大。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觉得写一句话。

2、能够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学会生字词

一、提出课题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谁和谁 比本领?他们究竟谁的本领大?)

二、初读指导

1、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初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2、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 学习生字词。

4、 抽读生字词卡片。

5、 指名试读课文。

6、 齐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四、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理解风说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读生字卡片

2、 默词

二、新授

1、 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13自然段写了风和太阳第一次比本领,他们怎么比的呢?

2、 教学13自然段

(1) 指读13自然段。

(2) 风和太阳为什么比本领?

(3) 你觉得风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出风那骄傲的语气吗/

(4) 太阳又怎样呢?强烈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5) 分角色 朗读13自然段。

3、 教学49自然段

(1) 第二天,风和太阳又碰见了,他们之间又怎么比本领的呢?

(2) 此时,你觉得太阳怎样?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得意可以换成什么词?请你通过朗读把太阳那得意的样子读出来。

(3) 针对风的提问(出示挂图)

太阳怎么做的?风呢?(出示挂图)你们看。有了风的帮忙,小船怎样前进的?书上用的动词是多么精彩。

齐读第7自然段

4、 太阳看到这一切,料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吗?你怎么知道的?

5、 齐读风最后一句话。(出示最后一句话)你从风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6、 分角色朗读49自然段。

有感情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1、用板书内容引导学生复述。

2、各人轻声复述。

3、同桌两人交替复述、评议。

4、指名向全班复述。

三、课堂练习

1、 读句子(文后练习4)

2、 用觉得写一句话

3、 比一比

各( ) 吹( ) 推( ) 列( )

条( ) 次( ) 难( ) 烈( )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太阳光越( ),船夫越( ),船也就走得越( )

(2)风( )帆,帆( )船,像( )一样飞快地前进。

大学语文教案 篇2

《奇怪的大石头》是三年级上册一篇新教材,讲述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长大后他仍然没有放弃探索巨石由来的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课文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精神也为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授课前我设计了第二课时的两份教案第一份是按部就班地依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教学程序。

1、大石头是什么样子?找句子大声练读,体会“孤零零”、“严严实实”两个词义。

2、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他怎么解决的?分角色练读他与老师的对话。重点体会他第三次是怎么问倒老师的,感受他善于思考的可贵品质。

3、后来李四光对大石头的研究放弃了吗,自学第9~10自然段。出示资料袋理解“冰川”“遗迹”“秦岭”等学术名词;抓住“直到……才”“专门”“终于”等重点词句体会李四光留学国外仍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第二份教案是按照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来设计的。

1、首先复习引入,谈谈初读故事后的感想。(李四光爱提问,喜欢追根问底,不懂就问,勇于探索等)

2、就这些感想是怎么体会出来的(主体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3、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以辅助性问题进行引导:

⑴ 李四光是怎么问老师的,从三次对话你们看出了什么?重点体会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问倒老师的词句。

⑵ 他对大石头的兴趣后来放弃了吗,自读课文。抓住“直到、才”“专门”“终于”等词句感悟李四光的执着精神。再质疑,理解“冰川”“遗迹”“秦岭”专用名词。

⑶ 李四光为什么会对大石头产生兴趣呢,看图片,找句子,体会他在玩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才有了日后的成功。

4、出示李四光的资料袋,把你们对他的敬佩,你们的想法说出来。

大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大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表演。

2、学习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

1、同学们,有一天呀,太阳先生和风先生碰到了一起,于是在他们之间进行了一次比赛,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比赛谁的本领的啊呢?(因为他们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2、出示: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3、指导朗读出都说这两个字的语气。

二、学习新课1-3

过度:是呀,小朋友真聪明。到底他们谁厉害呢?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他们比了几次?都比了些什么?

2、学生自读后进行交流。(2次)

3、请大家找找,哪几小节讲了第一次比赛的事情呢?(1、2、3)

4、请大家再看看1-3小节,想想它们第一次比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谁能脱下孩子的衣服。)

5、听到太阳这样说,风是怎么说的呢?

根据回答出示:那还不容易!是的谁来说说这句话(指名读)

是的,就这么一件小事情,那还不容易。想想到底该怎样读这句话,谁再来试试。(再指名读)感觉出来了吗?这时候风的态度怎样?(自信,骄傲等)是的,

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齐读)

6、说完这句话后,风就呼呼的吹了起来。可是那孩子却(把衣服裹得更紧了。老师来当那个骄傲的风,小朋友来当书上的那个小孩子好吗?(师生共同表演、生生表演))

7、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是因为风太大,孩子感到很冷所以他要将衣服裹得紧紧的)

8、齐读第二小节。

看到这一切,太阳是怎么办的呢?请小朋友自己将第三小节读一

读。

交流:出示:太阳对风说:看我的吧。说着便发出强烈的光。这时候太阳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学生自由发挥:骄傲、自信,目中无人等)

结果呢?(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

9、齐读第三小节

10、从这里看,是谁的本领大呢?(太阳。)但是是不是真的呢?我们继续看下面的

三、学习新课4-9

1、第二天他们又碰到了一起。这时候太阳感到怎样呀?(他非常的得意,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根据回答出示:第二天,风和太阳又碰大了一起,太阳得意地说: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

赛吗?谁来读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2、正巧,风看见河里过来一条船,于是他提出什么建议呢?(看谁能让船走得快些。)

3、听到这个提议,太阳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学生自学第六小节)

太阳很骄傲,很有自信,他讲:这有什么难的!

出示:这有什么难的!

那还不容易!

比较这两句话的意思。(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于是太阳(又发出强烈的光,想催船夫用力划船。)可是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没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太阳光越强,船夫越是热得没了力气,船也就走得越慢。是啊,这么热的天气,船夫哪来的力气划船呀!

5、齐读第六小节。

6、这时候,风却呼呼吹起了风,没想到的是,船夫突然变得很高兴,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说说应该怎样读这句话(速度快一点)指导朗读这句话。

7、看到这一切,太阳感到怎样?(很惊讶)为什么?(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比风厉害)他有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没有)谁来读好这句话,出示: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

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惊讶的语气。

8、风这是也说:看来,我们各有各的的本领。看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发挥)齐读句子。

9、小结:是的,我们不能太小看别人的能力,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正确的对待其他人,不能太自以为是了。

四、分角色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大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憧、憬、泼、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教具准备

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独立识记生字,理解“率真、憧憬、无拘无束”等词语。

2、熟读课文,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齐读课题,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自由说。

3、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都要在那 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让 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吧。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出示生字词,认读、识记。

3、联系上下文,理解“憧憬、无拘无束、率真”等词语。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暑假生活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了暑假生活。

第二至四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五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2、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

引导学生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语句来谈体会,如 “做一回阳光的儿女”“重拾书本外的童年”等都表现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愉快、兴奋、无忧无虑的情感。

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可尝试仿照第四节的句式来说一说。

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可采取个人读、同桌互读、小组里读、班内展示读等形式反复练读)

五、总结全文。

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3、总结:拥有假期,拥有自由。在快乐的假期里,我们更好地亲近大自

然,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地成长。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

3、搜集并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

大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设计说明:从三年级开始,教科书每单元啊都编排了单元导读,它提示了该单元的课文主题内容和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整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明确主要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对新课的主题内容把握。)

(一)认识“单元导读”。(设计说明:“单元导读”是统编教科书第二学段的一个新编排,学生需要了解其编写意图和功能,才能实现教科书是学生的“学本”的目的。)

1.初识“单元导读”。

#教案# 导语:同学们,新的一个学年学习开始了,我们进入到了第二学段的语文学习了,使用的课本编排有了新的变化,新增了一个板块,我们学习了这个板块,就能了解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就能了解到通过这个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达成哪些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个板块的名称叫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PPT出示单元导读)以后的各个单元,都有这么一个板块,我们叫它为“单元导读”。那么,这是哪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呢?(指名回答。预设:这是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个判断的?(继续回答。预设:我是根据上面的“第一单元”判断的。)对了,单元导读首先会提示是第几单元的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教案# 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教案# 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什么吗?(指名回答。预设: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我上学了》。)对了。那么,你们还记得那一课告诉我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的呢?(指名回答。预设:我国有56各民族的小朋友上学。回答后学生说说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的地方好些民族聚居一起,和睦相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请看老师的板书。

1.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设计说明:一、阅读应该从题目开始,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题目,可以了解到文章的某些东西;二、释题还是一个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给课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的,从而达到能给自己习作起一个恰当题目的目的。)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教案#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理解要从课题开始。那么,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它与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三、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教案# 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教案# 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教案# 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习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朗读第1个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教案# 导语:我们接着学习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对照着资料袋,分别朗读第2、3个句子和第4个句子,想一想,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这三个画面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三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有关学习内容。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谁能说说,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吗?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习,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有新鲜感的词句: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习,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习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1.#教案# 导语:学习了课文,我们了解了这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那么这所小学有哪些与众不同、特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与大家说说吗?

出示任务:(复习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习。(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1.#教案# 导语:对比这所边疆小学,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你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习)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习,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近字或音近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呈现课文条理结构,为学生把握内容要点提供帮助。)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 上学

上课 朗读 下课 活动

环境 优美

大学语文教案 篇7

一、理想社会,交流引读。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c“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d“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e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③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选贤与能: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亲,以---为亲

e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f皆有所养:供养

g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发生

k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总领全文。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总结全文

4、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这几个概念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联系伊拉克目前硝烟四起的局势,今天你又是如何认识“大同”社会的?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早日实现大同?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大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演讲辞的特点,梳理文本内容

2、读文识人:蔡元培的人格特征

3、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

读文识人

高考考点:

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综合

教学工具: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如果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那么,蔡元培先生就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先生点过翰林,留过洋,当过_,拿过厚禄,可是他最辉煌的人生篇章却是在北大写下的,被称为“北大永远的校长”。上任后的第五天,也就是1917年1月日,面对全校师生,先生发表了这篇语重心长的演说。

一、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信息式阅读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过渡:作为一篇演讲辞,首先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请大家用信息式阅读法,一目十行,捕捉文本最重要的信息,概括演说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明确:

一番寒暄

主要内容三点要求

两条计划

二、文本探究

2、这篇演讲辞从哪些方面对当时的现实进行了揭示?请具体阐述。(要求:先大声朗读文本相关语句,然后分析)

过渡:北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神往的地方,可是,当年蔡元培接到委任状(幻灯片)时,很多朋友却劝他不要去,那么,1917年的北大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让朋友们如此地担忧反对呢?(幻灯片)演讲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那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迅速阅读文本,寻找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总结。老师看哪一组的同学找的既快又准。

明确

社会:“风俗日偷,道德沦丧”“毁德败行之事,所在触目皆是”

北大“_”:

学生宗旨:“做官发财”“考试则熟读讲义“敷衍塞责”“故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极端的功利主义)

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虽然被_了,可是科举时代的劣根性却并没有完全清除。皇城根里,天子脚下,在一个可以望见紫禁城的地方读书,学生们心理上会形成怎样的期待,不言而喻。他们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北大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官僚养成所”,散发着陈腐的气息。

“平时则放荡冶游”“不正当之娱乐”(这些雇着当差的被称为老爷的学生们课余则吃花酒,捧名角儿,打麻将,逛_院)

学生品德:功利、毁德败行

学生行为:不重道自然谈不上真正的尊师,亦谈不上同学道义相勖,相互切磋。

老师水平: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整体素质不高,专心于教务者甚少)

老师讲义:精致奥义,细枝末节全部打印并分发给学生,致使学生“考试则熟读讲义”即可敷衍塞责。同时讲义可能多年未更新,陈俗乏味。

学校图书:书籍虽多,然新出者甚少。

(活动设计:分组寻找信息设计意图:熟悉课文,弄清现实)

3、先生提出的“三点要求两个计划”,对于改变北大当时的现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请认真品读原文,用对联的形式进行总结。(选择其中一点归纳或几点同时归纳均可)(幻灯片5)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而北大就是一个“官僚养成所”。明知是龙潭虎穴,先生依然奋不顾身地闯了进来,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人力挽狂澜,先生就是这非常之人。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后,面对全校师生的第一次讲话,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北大存在多年的沉疴与弊端,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三点要求、两个计划”,请同学们认真品读,分析作者是怎样阐述的,体会其对改变现状的作用。并用对联的形式进行总结。选择其中一点归纳或几点同时归纳都可以。

每个小组打造一副精美的对联,酝酿好了就派选派能代表本小组书法艺术水平的同学,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到黑板上,因空间有限,展示同学限定为五人,名额有限,请大家抓住机会!老师对你们的精彩表现充满了期待!)

(活动设计:写对联设计目的:进一步探讨文本内涵)

可示范:(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仄起平落)

宗旨正大求学问品行谨严矫颓俗敬爱师友礼交际

改良讲义裨实用添购新书供参考延聘名师促学问

学生作品:

求知识爱惜光阴容有底止,进北大研究学问绝无二心横批砥砺德行

娱乐正当无亏道德强健身体,品行谨严不染流俗力夯根基

热爱同学更宜道德相勖,尊敬老师尤应礼貌有加

添购新书供参考,改良讲义促潜修横批当务之急

宗旨抱定一校改,德行砥砺兴九州

抱定宗旨求学问,砥砺德行为楷模

定宗砺德充内涵,弃名求知救危国

孜孜求学定宗旨,修身养性利言行

蔡元培拟计划定要点劝学正,诸学子受教育改恶习成栋梁

敬爱师友非常之人用心相待,砥砺德行卓绝之士以身作则

乱世尤须抱定宗旨一心求学,世风日下最要砥砺德行不染流俗

抱定宗旨摒名利,砥砺道德求真知

典籍满架供参考可博采,精旨要义列纲要促潜修

三点要求一针见血改旧容,两个计划求真务实创新风

先生奋勇任校长,北大竭力济天下

苦口婆心一篇名讲开启新纪元,锐意改革几项良举力挫不良风

抱定宗旨求学问,砥砺德行治流俗

示范(机动安排)

横批革旧迎新上联:坚辞不学无术治沦丧

下联:勇延德高望重创新风

补充:针对当时北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心于教务者甚少的状况,现身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悍然解聘了一大批资格老但不学无术的教员,延聘了一大批当时在各个学术领域最有建树最有影响力的学者名流,而不问出身文凭高低、年龄大小,不讲究新学旧学只要有真才实学,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马寅初、黄侃、辜鸿铭,梁漱溟等,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构成了中国大学最辉煌的教师阵容。经过他的调整,当时北大两百多个教员中教授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其中梁漱溟没有读过大学,年龄仅24岁,但因其深厚的国学功底仍被聘为教授,美少年胡适从美国回来被聘为教授时也只有26岁,而当时学生的年龄大多都是二十出头。其实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大学更有吸引力呢?就算它的名字不叫北大。

4、先生针对现实对青年学子提出的三点要求哪一点最触动你的心灵?

三、含英咀华

5、“言见心声,文见其人”,根据先生的演说,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选择最打动你的一点来谈。

过渡:先生的演说吹响了北大改革的号角,拉开了北大改革的序幕。在不到两三年的时间里,先生就一个陈腐的北大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大学,从而奠定了北大百年的基业。

一次成功的演讲,最感人的根本不在于文辞的华美,结构的严密,而在于演讲者能用自己的情感之火点燃听众的情绪,所以,先生此次演讲中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崇高的情怀才是最动人的根本!

那么,根据先生的演说,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选择最打动你的一点来谈。

请同学们可先小组交流感受,然后举手发言。

小结过渡:

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既严厉务实又博学儒雅,他一身的正气与锐气,都源于他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对事业对学生的崇高责任感。先生就是那浊世中盛开的一朵卓绝之花!毛主席称赞先生是“学界的泰斗,人士的楷模”;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北大之父”;是先生改变了北大,而北大影响了中国,正如美国学者杜威所说(幻灯片)。

老师将同学们对蔡元培先生的印象汇成了一段话,老师读一篇,学生跟读一遍:

我深深地景仰你呀,先生!你那大海般的心胸,包容一切的气度;你那君子的儒雅,学者的风流;你那丰厚的学养,洞察世事的贤明!你用严厉务实的风格影响着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要求着我们;你用谨严的精神、良苦的用心、谆谆的教诲启迪着我们;你用一身的正气感召着我们,用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精神鼓舞着我们!先生,你如此的卓绝,叫我如何不敬你,爱你?

四、拓展延伸

时短情长,通过这节课的共同学习,我们掂量到了先生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沉甸甸的分量,也深刻领悟到了先生殷切的期望,先生的声音穿越了历史,先生的精神抵达了我们心灵,让我们将这种感动化成前进路上的'力量和勇气吧!

老师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作为本课的结束语,让我们大声朗诵,一起共勉!

预设:我希望自己用辛勤丈量岁月,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理想;

我希望自己用诚挚培育友谊,用执著和毅力坚定信仰;

我希望自己用孝心敬爱父母,用关心和爱护友爱兄长;

我希望自己用健康填满心智,用愉悦和快乐伴随成长;

我希望自己用智慧装饰实力,用争辩与反省提携修养。

我希望自己以攀登科学的顶峰为远方;

用肩膀挑起重担,用身体弯成民族的脊梁!

大学语文教案 篇9

【积累整合】

关于演说

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其次,中心要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海内外学人所敬仰;演说无数,演说词也成为极具阅读价值的文本。《蔡元培讲演集(NEW)》(马燕编)收集他的演讲词九十篇。作为一个革命家、思想家,他在演说中的教育思想正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色,他的演说可谓高屋建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教育、美学、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广博知识。教育方面的演说词占很大比重,除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外,还为北大写了《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北大校役夜班开学式演说词》、《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说词等》。在演说录集中我们看到,蔡元培先生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并不仅仅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更在于他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主张和措施。从他的演说词中,我们感受到一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包容性的襟怀及坦荡无私的崇高境界。

【感受鉴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演说词。它具有优秀的演说词的特点,同时又能体现出蔡元培先生先进的教学思想。

1.作为演说词的特点

本文在行文结构上开门见山,接触正题,以校长的身份,提出对学生约法三章,层层深入,说明了演说的意图,都直接关系到学生以至于学校的前途,有针对性,能抓住听众的心理。每天段的开头句都是该段的中心句,不旁逸斜出,便于听众把握演说的要领,并能引发听众的思考。演说的内容做到了中心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讲得清楚明白,有一定的感召力,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反响。在语言上,没有生僻词语,虽是浅易文言文,但由于多用短句,并不觉得晦涩,相反对于北大学生这样的听众来说,更是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有些口语富有表现力,能引起听众的兴趣。严肃中还有体帖,可谓语重心长。

2.内容上的特点

在行文过程中,作者不避矛盾,虽寥寥几语,可对现实的分析却精辟透彻。可见作者对北京及北京大学的了解程度,并在任职伊始,就指出了北京大学的发展方面。作者在接任校长的职位之前,就向汤尔和先生,了解了北京大学的情况,所以确定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要求学生学实际知识,放开学生的思想,让其自由健康地成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不到十天的日子里,就聘语积学而热心的陈独秀先生,解聘不称职教师,让学生乃至于社会看到了改革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作者针对北京社会的“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现状,对学生提出了德育的新要求,做到了有的放矢。希望学生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能够修心养性,能以天下为己任,经身作责,担当起拨乱反正的历史使命。对敬爱师友的要求,可以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另一侧面。显然只有这样,才会在北京大学形成一个良好的求学环境,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

3.关于图书一事。

蔡元培先生一贯对图书和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在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开幕及中国版本展览会开幕典礼上致词,强调科学家对于图书的重视。在他的心目中,图书馆是学校之外的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在任职演说上,他就把充实图书馆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改革的日程中。且在书籍的内容上也做了说明,这和他推行的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原则是分不开的。学生可以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新出的书籍更新旧的观念,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研究。在任职后,他曾亲自为图书馆筹募资金,开源节流,以购图书,还曾向社会倡导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可见,蔡元培先生对图书馆的一往情深。

【思考探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

蔡元培先生在就北大校长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对他以后在北大的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所创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迄今尚有很高现实意义的教学理念,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直到现在,把这篇演说词选到高中课本,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种于高中生远离世俗的侵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种益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在一部分高中生的眼中,考大学还是摆脱现实的困窘升官发财的一条捷径,花苦功夫只为考个好大学,使自己有个好前程。不仅在学生中,即使教师在对学生教育中,也会隐约流露出这样的思想倾向。而部分大学不再把追求高深学问作为它的目标,学校里人文课程被功利主义者嗤之以鼻,不予重视。学校没有一个好的导向,势必会对学生误导,使他们通过学校对社会有了一鳞半爪的了解。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各学校似乎都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一时之间,德育教育像是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对学生还是侧重于知识的传受,把升学率看做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对学生的德行教育还是流于形式,背离了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由于学校疏于管理,很多学生贪图享乐,宽松了对自己要求。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在学校附近开网吧等娱乐场所,使学生沉溺于其中,荒费了学业,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很多学生很自私,有唯我独尊的性格特点。在家眼里没有父母,把父母看成是自己的奴仆。在校眼里没有师长,在老师批评时以怒目相对,对同学,合得来的讲哥们义气,合不来的动辄以打骂解决问题。在近些天,常有校园或与学生有关的家庭由此看来,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说词还在为中国教育敲着警钟。

【拓展延伸】

1998年戊戌变法失败,蔡元培先生看清了中国的现状,清醒得认识到,要想变革必须先行培养人才,于是他走上了倡导教育救国的道路。他先后在多所大学从事教育工作,推行先进的教育方针政策,力图打破封建主义坚固的落后教育堡垒,培养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人才。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于1916-192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际1923年离北大)。在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锐意改革。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就职不到十天,就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北大行列。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任用。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好校风,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

就在作者任职两年半之后的1919看,他曾写宣言〈〈我绝对不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一度要求辞职。辞职理由有三点:第一,校长的身分为半官僚性质,于是生出许多官僚的关系,有着无数的繁文缛节,受管制太多,令人痛苦;第二,无法达到思想的自由,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约束,令人窒息,对新思想如同对待“洪水猛兽”,强行干涉;第三,北京正是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社会,将人沾染上污浊。蔡元培先生虽然态度坚决,但并未能辞去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因为北京大学离不开他。在几年的时间里,蔡元培先生以他先进的教学思想、广博的学识以及个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局面。毛泽东尊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大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实验教具

录音机、磁带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交流汇报

4.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大学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映照燃烧顿时一碧如洗赞美脸庞挺拔热闹非凡

2、听写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听写的句子提问: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

2、听录音朗读2—5自然段,在你认为美的地方作上记号。

3、组织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

天空:(1)理解词语“一碧如洗”、“流云”等。

(2)读“银灰”、“橘黄”、“血红”等词,照样子换个词语读一读。

(3)读长句,进行换词换句练习。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_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就像____________。

小河:(1)理解“清澈见底”,找出与“清澈”相关的词语。

(2)结合所找词语读比喻句,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躺”在句中的作用。

(3)把握语气,自读“小河”部分。

原野:(1)理解“热闹非凡”,说说生活中哪些场景也可以用这个词。

(2)原野上是怎样热闹非凡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体会写法。

(3)找一找:生活在这里的人是用哪句话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的?认识“大豆摇铃千里金”。

(4)想想说说: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会捧出什么宝物来?

4、小结:跟着作者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这时候你最想说什么?

三、拓展阅读

1、小黑板出示XX年4月8日《人民政协报》上的《“北大仓”可能变成“北大荒”》的资料。

2、读一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课后作业

大学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怀,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2、过程与方法: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自然的熏陶。

【重点】

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

【难点】

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敬畏自然》中写道: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恶魔的美食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论理学家,他对大雁是这样,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种种活动情景,他对大雁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能让我们走近大雁。

二、课前热身

1、生字识记:

雾霭(ǎì)

缄(jiān)默

狩(shòu)猎

凋(diāo)零

2、词语识记:

目空一切

弥漫

滑翔

迁徙

筹码

3、预习效果反馈: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的哪些个性特点?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描写了冬季的大雁,描写了孤雁,描写了4月间大雁群居的鸣叫,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四、合作探究

1、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述的理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临了。

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蒲身上的冬天。

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语言生动形象。

2、阅读课文第

6──10自然段,探究下列问题

⑴选文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

选文对大雁到玉米地的旅行,春雁的集会秩序以及集会中的激烈辩论等作了生动的描写。

⑵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这句反映了怎样的事实?

反映了季节的更替及春雁的觅食习性。

⑶作者笔下的大雁有思想,有家庭,有欢乐也有不幸,他是怎样表现这一切的?

作者往往用诸如低语问好邀请旅行喧闹咕哝激烈辩论发言等颇具有人性化的语言,使得大雁了思想,有了家庭,有了欢乐也有了不幸,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画面,具有特别强的感染力。

五、达标反馈

1、字词见课前热身。

2、课文结构见整体感知及板书设计。

3、仿照例句的格式续写两句话。例句: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分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六、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环保意识,让我们跟着一起去领略了人与动物相伴的乐趣。

2、方法归纳:

⑴抒情散文,形象性,知识性,事情性的完美结合。

⑵观察细微,笔触细,本文用拟人手法写大雁,形象生动

3、延伸拓展:

利奥波德以充满喜爱的笔调向我们描绘了一群归来的大雁,你能否用充满感情的言语再现一种可爱的小鸟呢?请就此写一个片断。

【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

归来(喜爱)

(抒情散文)

雁队和孤雁(感伤)

珍视动物

鸣叫(辩论—误论—喜爱)

保护自然

联合的观念(赞美)

相关攻略

相关新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