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首页 范文大全 正文

铁娘子观后感通用

2024-01-27 15:23:16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铁娘子观后感 篇1

看了《铁娘子》,第一感觉就是梅姨的表现一如她在《走出非洲》里面那么精彩。呵呵。

年轻时的撒切尔是个非常上进的女孩子,作为一个杂货老板的女儿,她不想一辈子刷杯子,不想一辈子在厨房里度过,人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别人逛街的时候,她在帮父母干活,别人娱乐的时候,她在努力用功读书,最终考取了牛津大学。撒切尔一生勇敢而坚定,因为这种坚毅的性格她走上了政治生涯的巅峰,领导英国人民振兴了经济。同时,也因为这种毫不妥协的气质,她失去了同僚的支持,在入主唐宁宫10号11年之后,铁娘子的首相生涯谢幕了。

作为撒切尔背后的男人,丹尼斯一直默默地支持着自己的妻子。当撒切尔夫人还是姑娘玛格丽特的时候,她因是单身杂货铺老板的女儿而不能走入政界。于是丹尼斯娶了她,凭借成功商人的妻子的身份,撒切尔如愿以偿进入了议会。在基本上都是男人主导政治的英国,作为一位女性,撒切尔面对着很大的压力。是丹尼斯,在她失败的时候给她安慰,在她伤心的时候扮鬼脸逗她开心,在她遭受围攻的时候一直陪伴着她,在她被同僚背叛的时候为她鸣不平。影片的结尾,暮年的撒切尔身边没有了丹尼斯的陪伴,在梦醒的恍惚中依稀看到丈夫离去的背影,伤心呼唤丹尼斯的名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看过了铁娘子,不由得就想起了我的那个她,坚定,勇敢,外表极冷内心极热,气质亦如铁娘子一般。女人,都是需要肩膀依靠的,没有一个女人愿意一个人操劳一生。作为男人,就是要让自己成熟,让自己成功,给她一个可以永远以为的宽厚肩膀。我常常只是在意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想的太多太美好,忘记了自己其实应该多做一些去改变现状实现理想

铁娘子观后感 篇2

一部电影,浮光掠影,体现这个女人最强势的一面,又让世人看到这个女人最衰败的一面。

到底该如何评价这样的一个著名的女性?这个论断不是由导演来评定的。虽然其中的一些穿插衔接不够完美,但是我觉得编剧和导演做的已然很好。

我想说,导演要拍的并不是一个政治家,不是胡佛不是丘吉尔不是斯大林,而是一个女人的一生。诚如撒切尔自己所说:我首先是一个女首相,其次才是一个首相。

有那样的一幕,他的竞选同僚要求她不要再戴帽子,还有珍珠项链。她略微沉思后,回答说:或许帽子我可以不戴,但是项链不行,这是我生下双胞胎之后我先生送的。

不管功过如何,她仍然并且当然是一位值得铭刻史册的伟大女性。我相信,因为她,点燃了多少女人的生命之光寻找自我,做自己最想做的那件事,无论多少人对你指手画脚,无论被多少人怀疑嘲笑。

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自由选择玛格丽特。撒切尔。她选择了做那样的人,最后她成为了那样的人。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铁娘子观后感 篇3

《铁娘子》电影观后感

《铁娘子》这部电影是根据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冷酷强悍而又富有魅力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坚韧和毅力所深深打动。

这部电影以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年轻时代的故事为开端,通过她的努力和天赋,展示了她如何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崭露头角。她激情四溢、自信满满,并且拥有自己独特的政治理念。她毫不妥协地为自己的信念而战,尽管在她担任首相时面临种种困难和反对,但她始终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这部电影以生动的方式勾勒了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的人物形象。她由于坚持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理念而遭受到来自保守党内部和其他政治对手的抨击。然而,她并没有因此屈服,她坚信她的政策是正确的,并以自己的坚定信念和领导力来推动一系列改革,包括私有化国有企业、减少政府干预等。电影通过这些场景,展示了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强势和冷酷。

电影也展示了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的家庭生活和私人情感。她是一个勤奋的母亲和妻子,但由于她在政治上的卓越表现,她与家人的关系逐渐疏远。尽管她付出了许多,但她为了她的事业和国家选择了政治,并且不惜与家人决裂。这一部分展示了她无与伦比的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

电影的布景和服装也非常精心设计,展示出80年代英国社会的真实氛围。导演通过巧妙处理音乐、服装和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光,亲身体验了那个时代的变迁。

从电影中不难看出,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是一个非凡的女性政治家,她不仅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一个突破性别和权力束缚的典范。她是政治舞台上的“铁娘子”,她的决心和勇气激励着无数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观看《铁娘子》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深入的历史教育和启发。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的事迹和她在政治舞台上的决心和独立精神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她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女性如何应对困难和反对,在一个主导男性的领域中获得成功。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关于政治,也关乎个人品格和坚持。它教会了我们坚定信念,毅然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不轻易放弃。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感到非常振奋和鼓舞,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总而言之,《铁娘子》这部电影通过展示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坚韧和毅力,让观众深入了解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是一部激励人心的电影,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女性如何战胜困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取得成功。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不禁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铁娘子”,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不断努力并相信自己,我们就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铁娘子观后感 篇4

撒切尔夫人,一位杰出的女人,从杂货店家庭的女儿,到考上牛津大学,从保守党的以为教育委员到领袖,从保守党领袖,到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任期长达xx。放眼当今世界,至今没有任何女人可以超越她。

不要谈过去,就算是现在,一个女人不仅要在男人的世界里生存,而且还要得到他们的信服、尊敬,在男人堆里获得社会地位,得到尊重,谈何容易啊!但是,有那么一个女人却做到了。所以,撒切尔之所以被称为铁娘子,是因为她的理性、执着的精神,还有她政治信仰如同铁一样,钢一样,坚硬而不可摧残。不管他死后的灾难如何洪水滔天,死后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遭受的凌辱,她只想做她认为对的事情:那就是工作。在国家危急、人民危难之时,每个人都要节省开支,节衣缩食,回到工作岗位,自给自足并全心全意的为国家服务。是啊!她的理想多么崇高啊!当时的英国,必须靠每一位公民的双手来拯救,国家的灾难,必须靠每个人坚强的信念来抵挡,这不仅仅是在告诫当时的英国政府,给是在教育千千万万的世人!

危机的时代,只有铁腕的领导人才能带动一个国家度过。因为大众只会想到自己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长远与希望。看到今天那一场场大罢工,我们就能理解这位女人为了一个国家的兴衰,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政治家,而非只是磨磨嘴皮子,并无具体行动,坐山观虎斗的政客。正是这位女人,站在了国家民族生存与灭亡的一颠,用那强硬的方式,甚至是铁血手腕收复了这片土地。

撒切尔夫人是一个坚强、有主见、果断行事的人,所以给了我许多的启发,也是我联想到我以前学习骑自行车的故事。当我五、六岁时,妈妈给我买了一辆金黄色的自行车。刚开始,我对他很感兴趣,便经常在妈妈的帮助下刻苦练习,自行车终于能歪歪扭扭的行驶了。但是,随着我技术的提高,妈妈偷偷的把后面连个小轮子拆掉了。一次,我跨上自行车,只骑了两三米,只听砰的一声,车子和我都重重的摔在水泥地上,我气愤的大叫,并把车子狠狠的仍在一旁。妈妈默默的扶起车子,为我讲了一个铁娘子的故事,我听后深受启发,心想:一个女人都能那么坚强的面对困难,我又怎么不行呢?想到这里,我鼓起勇气,骑上车子,经过我的努力,终于学会了骑车。

一个好的故事,是一阵清风,为远航的帆船指明了方向。我觉得,这个故事更像是一片净土,滋润了我的心田。

铁娘子观后感 篇5

写这篇《铁娘子》的影评前,先写两件关于撒切尔的事:

一个是2002年英国bbc做了一项民意调查“100伟大的英国人”,撒切尔荣登第16位,在她之前的有丘吉尔、莎士比亚等英国名人。但仅一年之后,英国另一家电视台也做了一项调查“100位你最痛恨的英国人”,撒切尔夫人荣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当任首相布莱尔和以胸大出名的艳星乔丹。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记得这个“判决”——“她辜负了英国人”。

第二,在2002年撒切尔77岁生日那天,这位有着广泛人脉的前政治大国只收到了四张生日卡。这个孤独的老人把这可怜的几张生日卡仔细地摆放在壁炉台上,虽然她曾经期望过起码可以收到几十张。是政客舍弃了她,还是英国人舍弃了她?

可以说,每一个杰出的政客在本国人的眼里都是爱恨相伴的。就像美国人看尼克松,中国人看毛泽东一样,除了法国人看拿破仑。杂货商的女儿可以踏入下议院,最后进入内阁成为首相。她充满传奇色彩。

这位老人现在还在世,也没有一个作者真正意义上的为她着书立传,想要了解她除了昔日的新闻材料和部分回忆录外,可谓渠道甚少。然而铁娘子的强硬的外交手腕和鲜明的经济政策被后人奉为“撒切尔主义”或“撒切尔经济模式”,今天在人民眼中,这位夫人的身影本身已经逐渐淡,提起撒切尔更多是一种经济和时代的回顾。

有人说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个世界无疑是男人主掌的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提“女权”但少有人提“男权”一词。这并不是男人在这个世界上对女人的欺压,但是可悲的是总有大批人投身于“女权运动”的呼吁中,却少有人像撒切尔这样真正一步一步争取。影片中撒切尔的助手对她说:

“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个政党,就亲自领导它。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个国家,就亲自领导它。”一席话破除了撒切尔的对男权世界顾虑。

梅里尔斯特里普演活了撒切尔那种满怀政治抱负却因为心中顾虑而畏惧首相一职的心情。

我本人并非什么“男女权主义”人士,因为在我看来许多女性在婚后对于社会所谓的“隐退”是饱含了非常大的牺牲,这一点男性没法做到,这其中有生理原因,恐怕还有很大一部分心理原因。进,意味着挑战了那份育子持家的母性;退,很可能是完全牺牲了自己的理想。“丹尼斯,我和其他女人不一样。

她们沉默而美丽,牵着丈夫的手,或者呆在厨房里,做清洁工作。一个人的生活必须有意义,比做饭、打扫卫生和带孩子更有意义。一个人的生活一定比这更丰富。我不能洗茶杯直到终老。

”也许外界看到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女强人,然而撒切尔年轻时的这段话却讲述着一颗不服输的心,我想这段话却能引起所有人对人生理想自我实现的重新规划,绝对不同于青少年时代“理想、努力”这几个字眼,而是饱含牺牲。

撒切尔出生在一个没有贵族背景的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牛津大学,她对政治的兴趣远远高于对化学的兴趣。影片中有这么几个画面,偌大的议院就她一个蓝衣女人,几十双皮鞋中就她一双女式鞋,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就她一个女人身影。这种独自一人的孤寂让人心酸和茫然,比起生活艰苦中的不甘心,一个人在风云变幻的政局漩涡里谋求自己的位置更让人明白“坚强”的含义。

撒切尔自己的看法是“如果你想让什么东西被说出来,找个男人;如果你想让它实现,找个女人。”

有人说这部电影很零碎,不流畅,甚至没有中心。我认为这样一部非官方的传记电影可能无法还原一个完整的撒切尔夫人,这是好事,因为毕竟只有两个小时,但在还原一个女人的能力方面并不差。看完这个版本的撒切尔至少能够明白,这个被**人奉为“铁娘子”的女首相,首先她是一个女人,其次她才是首相,同时也是一位母亲。

我觉得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技真是太棒了。化妆师也在试图让梅阿姨**。浓厚的英式腔调,压力繁重下的恍惚神情,尤其是晚年时迷茫而失忆的眼神,她把晚年撒切尔的孤独和痴意表现的完美无懈。我想这一次,梅丽尔完全可以夺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小金人,因为她让我忘记了好几次:

我们面前的撒切尔不是梅丽尔扮演的撒切尔,她是撒切尔。

以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为主角,无怪乎《铁娘子》会收到褒贬不一的评价。虽然右派报纸赞扬该片“无与伦比”,但左派报纸毫不留情地抨击它“无聊得要死”。也许本片对铁娘子的政治和外交上有所忽略,但深感导演并不是想以此为主题,跟多的是想把注意力集中到撒切尔本人上来。

的确,**人给她“铁娘子”是因为她的外交和经济手段,但我写这篇文章却是向一个在男权世界里拼搏几十年的女人致敬。

铁娘子观后感 篇6

虽然电影《铁娘子》镜头里更多地是一个老态龙钟的撒彻尔、絮絮叨叨的撒彻尔,以及零碎的回忆,但这也足以让人感受到撒彻尔渗入骨髓的铁,体会到一位领袖必备的基因与元素。

一是钢铁般的意志。爱尔兰共和军的暗杀没有吓倒她,发生在家中的爆炸没有吓倒她,如潮捅向她的示威者没有吓倒她,谢菲尔德号巡洋舰被阿根廷击沉她没有吓倒她。这样任何一件事足以让常人及普通政治家退却,政治家的活有时真的是玩命,别看台前风光,但斗争的血醒与残酷不是谁都能或是谁都愿意承受的,所以能成长为领袖首要的是打造任何事都摧不垮的意志。当她对军方下达命令说sinkit!的时候,她不可能不知道将有300名阿根廷士兵丧生,但她还是下了。

二是永远相信自己是对的。政治家可以左右逢源,可以当墙头草,但真正的领袖只能相信自己是对的。面对摇摆不定的共和党她相信自己是对的,面对工会的压力他相信自己是对的,面对美国国务卿劝说不要出兵马岛时他相信自己是对的,甚至面对医生她也只相信自己。对普通人来讲,可能是听得进劝是美德,而领袖只能按照自己的战略行事,否则就意味着领袖地位的丧失。虽然撒彻尔因为固执丢掉了首相的位子,但这是领袖的宿命,因为当时代和人民选择某个人作为领袖的时候本质上选择的是他的战略,比如刚刚去世的查韦斯总统,他能改变吗?这也是领袖的痛苦。常人无常性,所以常人不是领袖。常人怕输不敢舍就永远不能大胜,常人怕错不敢先就永远不能领先,只能去追求不输与不错这样一个结果。

三是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与担当意识。当自己的党有困难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当自己的国家有困难的时候她觉得她应该站出来。当这种使命意识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别人也把她当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所以她也就成了领袖。而为普通人来讲,虽然也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在现实生活中常人哪个能做到不为家庭孩子着想,有几个不是以个人之私与家庭之私为目的来盘算取舍,从某种意义上讲领袖的这种取舍观又有几人能做到?所以当领袖就要胸怀天下。

四是只相信理性不相信感觉。当医生问撒彻尔感觉(feel)怎么样时,她说她感兴趣的是think而不是feel,并说出了想说行动习惯人格命运的人生之道,她的结论是你想的是什么,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撒彻尔老年时仍想起其父在她小时候给她的那句话,永远不要随波逐流,goyourway!这话岂是一般父母能讲出来的,而撒彻尔的一生就是在实践着这句话。秦末起义领袖陈胜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答案应该是:有种!撒彻尔虽然只是杂货铺老板的女儿,但这只是外形,内核是领袖的基因。王侯将相的种子与其它物种一样也会退化,富不过三代嘛。而新王侯将相品种的培育也是几代优选的结果,再加上好的气候,才会最终成长为新的王侯将相。撒彻尔的丈夫在向撒彻尔求婚时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嫁给他,撒彻尔将由杂货铺老板的女儿转为富商的妻子,好的内核再加上这样一个好的包装才奠定了撒彻尔夫人的基础。

年轻她对她的爱人说,一个人的生命必须有价值,不能只去做饭照看孩子。但撒彻尔毕竟是女人,当她在回忆与孩子们小时候在一起的场景时是不是有悔意不得而知,但一定会想(think):历史性地成为女首相重要还是当一个好妻子和好妈妈更重要。其实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选择题。

铁娘子观后感 篇7

如果要了解撒切尔夫人,就一定要对那个时代有所了解。

1970年代。美苏争霸如火如荼,石油价格高企,美元货币体系崩溃。二战之后那些做为战胜国的资本主义国家,挥手告别了他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英国当然难逃此次经济危机,通胀,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无休止的罢工,令人绝望的滞涨时代。

就如今天欧元区国家面临的局面一样,对英国来说,当时情况更恶劣于今天。曾经沉浸在大英帝国梦想里贵族绅士们,怀揣着恐惧与懦弱,除了闪躲和妥协,毫无良策。

这样的危机局面,却是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机会。就像在电影里她骂那些逢迎工会的政客为懦夫一样,这个身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她的血液是属于政治的,对政治的热情而非对名利的热情,让她成为这个国家的铁腕首领,铁一般的女人。

从保守党领袖,到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任期长达11年。放眼当今世界,至今没有人可以超越她。

一个女人不仅要在男人的世界里生存,而且要得到他们的信服和恭敬,谈何容易。所以,撒切尔之所以是铁娘子,因为她的理性、执着、政治信仰如铁一般,不管我死后如何洪水滔天,她只想做她认为对的事,那就是:工作,在危机时刻,所有人的人必须节省开支,回到工作岗位。自给自足的英国,只能靠所有人的双手拯救,这是他父亲给予他的信念。

铁娘子观后感 篇8

《铁娘子》影片的开头,街道上的萧索让她想起远去的那个70年代。她去便利店买了一瓶牛奶。没有人认出这个老妇人是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撒切尔夫人。

患老年痴呆症的她,常常忘记先生已经离世。她拒绝让他走,即使那只是她想象中的一个影子。他还是那么机智幽默,学着卓别林逗她笑,陪她睡觉,等她给他选一件外套。

这真的是世界上最温情却最残忍的画面。

她所爱的一切都离她很远,政治、权力、爱情、自信、智慧、勇气、朋友,只有她自己的生活。这代价高昂,但我想,她并不后悔。

不管人们是爱她还是恨她,都于真正的撒切尔无关。只是密码而已。不管她曾经做过什么,现在的她只是一个并不富裕的独身孀妇,被铺天盖地的寂寞击倒,无法回复神采。

电影的视角不停转换,从过去到现在,截取了她人生中的许多重要时刻的剪影,更加令人唏嘘。

尽管撒切尔被人为是一个受欢迎的偶像,但真正的撒切尔早已被遗忘。

众所周知的是铁娘子,不是撒切尔。曾经世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现在的她又软弱又脆弱,甚至依靠幻觉生存。上帝给了她最好的生活,实现了她的终极梦想,却给了她最糟糕的结局。

铁娘子观后感 篇9

电影《铁娘子》重点讲述DenisThatcher的部分,显得过分细碎而隐蔽。撒切尔给了她丈夫很高的评价,而事实上Denis对于撒切尔的支持相当重要,而且更重要的,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曾经在撒切尔第三次当选首相之时就预见了她的下台而这一切都被简化成了一个生为背景死为鬼魂的存在,不得不令人扶额。

其实我们都明白,这部铁娘子,其中心思想无非是想向大家表明:铁一般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女爵,其实也是一个女人,必然具有女人的一面,甚至可以说,只不过是个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的女人罢了。这个立意倒是不错,关键是承认撒切尔是女人,与其去渲染她相同于一般女人的部分,不如去突出她不同于一般女人的选择。她的确是个女人,但她是作为英国前首相而被记住的,她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光,必然是她作为英国首相的那段日子。而本片选择将这段大量浓缩,而是以她的老年作为主题,首相时光闪回插叙,无异于自取其辱。

而更令人不满的是,这种首相撒切尔和女人撒切尔不能共存的视角,其实相当反讽地给我们表明,编剧和导演还是潜意识地对于女人首相有偏见的,对于撒切尔的政策还是不愿意去赞同的。或许正如撒切尔的子女对于这部铁娘子的评价一样:自始自终,都不过是左派的意淫罢了。

铁娘子观后感 篇10

首先,要稍微普及一下英国政治常识,重新梳理历史。只有议会下院是选举产生的,上院是世袭的。在英国最大的反对党会成立影子内阁,而内阁和影子内阁成员一般都由下院议员(mp)担任,而因此,参与内阁/影子内阁决策的和不参与的mp就分为frontbench和backbench两个等级,尽管frontbench mp不一定都是内阁成员。

撒切尔当选mp的过程是很艰苦的,她自25岁开始竞选mp,经过三次**,到34岁时才当选mp.而两年后(1961)她就被提拔到了frontbench,当时的首相是保守党(conservatives,昵称tories)的macmillan.这段按说对于任何一个英国政治家都很重要的过程,几乎被省略了。

于是直接跳到撒切尔在edward heath内阁出任科教大臣的时候(1970-1974)。我不知道那个时候是什么规矩,不过现在坐在发言席面前的绝对不会是科教大臣,而是首相,副相以及财相。顺便说一句,这里的尊贵是议员的固定任期,就像女王陛下一样。

heath**碰上了trade union强盛的时期,保守党的紧缩政策导致了当时英国工人尤其是煤矿工人的大罢工,造成大量的停电(片中内阁会议撒切尔拿出电筒那会)和社会动荡,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停工。之后撒切尔的整个十一年半的首相任期的主要经济措施之一就是打压trade union,也因此非常深刻地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和核心竞争力,至今仍然被当作是她任期内的重要遗产,包括工党现在的主席ed miliband都作出了正面评价。当然,这个**显然认为这对撒切尔来说不是很重要,否则至少会说清楚。

撒切尔对于北爱新芬党以及爱尔兰共和军的态度是很强硬的,这**仿佛想要暗示ira炸死了她竞选时的得力助手mp airey neave跟她之后的强硬政策有关,这很不负责地给了撒切尔安上了感情用事的不专业印象。同样的falkland islands战争尽管能感受得到这**是在重点刻画,但更想突出的仿佛是她给阵亡士兵家属写信的部分……不得不说之后的那段快速的新闻事件的剪辑简直是个灾难,加上最后撒切尔**的部分(poll tax到底是个什么讲清楚了吗?geoffery howe如果只是个起草内阁议程的,他的辞职能对撒切尔有什么影响呢——关键是他是从撒切尔第一次内阁就入阁的副首相啊),根本就没说清楚前因后果以及到底发生了什么,光顾着大撒玫瑰花瓣之类的制造幻觉一般的氛围,然后一切就这么过去了。

铁娘子观后感 篇11

如果要了解撒切尔夫人,就一定要对那个时代有所了解。1970年代。美苏争霸如火如荼,石油**居高不下,美元货币体系崩溃。

二战之后那些做为战胜国的资本主义国家,挥手告别了他们经济发展的“**时代”。当然,英国无法摆脱经济危机、通货膨胀、衰退、高失业率、无休止的罢工、无望的滞涨时代。就像今天欧元区国家的情况一样,英国的情况更糟。

曾经沉浸在大英帝国梦想中的贵族绅士们,带着恐惧和怯懦,除了闪避和妥协外,没有什么好计划。这样的危机是撒切尔夫人的机会。就像在电影里她骂那些逢迎工会的政客为懦夫一样,这个身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她的血液是属于政治的,对政治的热情而非对名利的热情,让她成为这个国家的铁腕首领,铁一般的女人。

从保守党领袖到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他任职了xx年。放眼当今世界,至今没有人可以超越她。女人不仅要在男人的世界里生存下来,还要得到男人的信任和尊重,这是不容易的。

所以,撒切尔之所以是铁娘子,因为她的理性、执着、政治信仰如铁一般,不管我死后如何洪水滔天,她只想做她认为对的事,那就是:工作,在危机时刻,所有人的人必须节省开支,回到工作岗位。自给自足的英国只能靠每个人的手来拯救,这是他父亲给他的信念。

约束工会,剥夺工会的高福利机制,绝不向反对者妥协。面对游行、罢工、**,不为所动。在唐宁街的办公室里,她日复一日地工作。

在危机时代,只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才能领导一个国家度过难关。因为大众只会想到自己眼前的利益,看到今天希腊等国一次次的大罢工,你就能理解做为女人的撒切尔做的已经不仅仅是出色而已。这样的人有权被称为政治家,而不是鼓吹民主和自由的政治家。

但对于这样一个传奇的女人,如何开始她的传纪电影?那些政治和谩骂,那些敌视和孤寂,林林总总,我们知道的已经够多了。所以编剧选择了另一个视角,不是她站在权力巅峰的那一刻,也不是她在聚光灯下的励志人生,而是一个女人曾经站在万人之上的人生中最脆弱的时刻。

影片一开始,荒凉的街道让她想起了70年代。她去便利店买了一瓶牛奶。没有人认出这位老妇人是曾经统治世界的撒切尔妇人。

患老年痴呆症的她,常常忘记先生已经离世。她拒绝让他走,即使那只是她想象中的一个影子。他还是那么机智幽默,学着卓别林逗她笑,陪她睡觉,等她给他选一件外套。

这真的是世界上最温情却最残忍的画面。她所爱的一切都离她很远,政治、权力、爱情、自信、智慧、勇气、朋友,只有她自己的生活。这代价高昂,但我想,她并不后悔。

不管人们是爱她还是恨她,都于真正的撒切尔无关。只是密码而已。不管她曾经做过什么,现在的她只是一个并不富裕的独身孀妇,被铺天盖地的寂寞击倒,无法回复神采。电影的视角不停转换,从过去到现在,截取了她人生中的许多重要时刻的剪影,更加令人唏嘘。

“撒切尔夫人虽然被奉为大众偶像,但真正的撒切尔夫人却早已被人们遗忘了。”

相关攻略

相关新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