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首页 范文大全 正文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2023-12-11 11:22:24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的相关内容的收集和整理非常重要,对于每个老师来说,编写出优秀的课件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任务。一份完整的教学课件不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基本要素,还需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巧妙安排和创意思维的运用。

首先,教案课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清晰地指导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其次,教学步骤的安排应该合理有序。教案课件要注重教学步骤的引导和衔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设计步骤时,可以运用一些互动和思维导图等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能力。

此外,课件的排版和风格也需要注意。课件的排版应该简洁明了,信息清晰易懂。可以使用适当的图片、图表、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来丰富课件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在编写教案课件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总之,编写优秀的课件教案是每个老师每天的必备任务。只有认真规划好教学课件,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希望本文对您在编写“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相关的课件教案上有所帮助!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

(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测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如果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改用厘米作单位呢?

(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

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还能想到什么?

据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组交流。

(3)抽生汇报,师注重引导学生表述准确、完整: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第50页试一试第1题,独立完成。

2.书第51页试一试第2题,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比较。

3.书第51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5.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换算成120立方分米。

6.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2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1)通过课前调查,使教师进一步掌握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学习教学方法,开拓教学思路,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通过课前调查,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和感知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是教学者教师,二是教学主体学生。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很多学生在课前调查中要求通过自己动手作实验和自己动手作体积单位来自学本节课。教师也顺应学生的要求,例如让学生讲故事导入,设计了实验内容和自学内容。以开放的课堂形式,极大地解放了学生手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

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认识体积的含义。

2、掌握体积单位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

二、 教学重点:

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 教学准备:

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五、 教学策略:

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揭题:

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案例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15页内容。

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它是什么形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练习:

(1)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表面积是6( ),体积是1( )。

(2)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3)一台电视机的体积约是120( )。

⒋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七、板书设计: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总结

1、体积的意义。

2、体积单位: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1)、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

(2)、练习: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34—3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 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复习导入】

1、填一填。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新课讲授】

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出示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

(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 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 10×10×10=1000(cm3) 1dm3=1000cm3

(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

(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

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百。

(3)体积

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千。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1)回忆: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2)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3。

板书:(1)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

(2)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板书:3、8m3=(3800)dm3

2400cm3=(2、4)dm3 想: 1m3 =( )dm3

想:( ) cm3=1dm3 (3)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4。 出示例4,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请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第1、2题。学生完成后,要求他们口述解答的过程。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小正方体、量杯、1分米3盒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1dm3的盒子,

提问:这个盒子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cm3的正方体?

2、摆一摆

引导学生摆设小正方体。

学生通过摆设,得出: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二、试一试

1、引导学生完成试一试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进行猜测,并说一说自己的猜测理由。

1排摆10个

每层可以摆多少排?算一算,每层可以摆多少个?(10×10×=100个)

1分米=(10)厘米

盒子里可以摆几层?

算一算,1dm3的盒子里可装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

10×10×10=1000

根据1米=10分米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操作模型,认识和理解厘米3和分米3之间的进率。

结合厘米3、分米3与升、毫升之间的关系,推导公式:

1升=1000毫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填一填,比一比:

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练一练

1、学生练习

2、反馈

计算1m3=Udm3

学生计算:

10×10×10=1000分米3

得出:1米3=1000分米3

学生分析长度、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

1、学生先填一填。

2、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

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

1.第1题、第5题是基本练习。

2.第2题是体积计算及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问题。包装盒是否能够装得下玻璃器皿,关键要看包装盒的高,只要包装盒的高大于16cm,就能够装得下。可利用公式计算出长方体包装盒的高,结果是21cm,所以能够装得下。这里还涉及统一计量单位的问题。

3.第3题计算体积时,要注意凳腿是两条。在求出50个凳子的体积后,还要将立方厘米转换成立方米,然后利用“1方=1cm”,算出共用混凝土多少方。

4.第4题,可以利用“长方体心愿墙的体积÷每个小正方体积木的体积”这一数量关系解决,也可以用“沿长排几个×沿宽排几个×沿高排几个”求出积木的总块数。计算时注意计量单位的统一。

5.第5题是长方体体积公式的逆向问题。注意单位的统一。

二、

1.第7题是关于底面积、表面积、体积的实际问题。注意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正确运用与换算。

2.第8题是关于棱长特征与体积计算的巩固练习。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总和相等,可以计算出正方体的棱长,进而分别计算出体积进行比较,体会棱长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3.第9题是一个实际问题。按照一般的方法:纸箱的体积÷茶盒的体积=装几盒,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这里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真实摆放的表象。先考虑沿“高”放,30÷10=3,可以放3层;再考虑沿“长”放,纸箱棱长30cm,放一个后还剩10cm,以茶盒“10cm、20cm”的侧面为底,还可以放1个;最后考虑沿“宽”放的情况,同样放一个后还剩10cm,以“10cm、20cm”为底,还可以放一个。所以一共可放3+1+1=5(个)第9题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引导思考:怎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用“纸箱的体积÷茶盒的体积=装几盒”;怎样的情况下,要根据实际情况摆放。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建立如何摆放的表象。针对想象有困难的学生,可用实物演示或课件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反思:

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教材要非常的熟。还要预设多种方案,好让课堂上出现的任何一种情况都在掌握之中,上课时好游刃有余。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7

设计说明

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自主猜测、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转化、推算等方法。

为了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借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类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合作验证等活动得到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小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提出问题。

(1)回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米、分米、厘米 10)

(2)回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3)提问: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设疑引入。

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并提出问题——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再现问题。

大胆猜测一下,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学生猜测进率可能是1000)

2.探究验证。

师: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不是1000呢?需要我们进行验证。下面请各小组合作探究“1分米3=1000厘米3”。

(1)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究。

(要求:①各组长拿出体积为1分米3的小正方体,各位同学拿出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②先讨论探究的方法,再共同找出答案)

(2)全班交流。

预设

①操作验证——摆:我们发现1分米3=1000厘米3。我们把10个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摆10排正好是一层,这一层小正方体的体积和就是100厘米3。摆这样的10层就得到一个体积为1分米3的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0个100厘米3,也就是1000厘米3。

(学生汇报后,用课件展示摆的过程)

②操作验证——切:我们组的想法是把体积为1分米3的大正方体切成若干块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我们比了比,沿着大正方体的长、宽、高各可以切成10块,10×10×10=1000(块),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③推理验证——算:我们小组是算出来的。把体积为1分米3的正方体的棱长用厘米作单位,棱长就是10厘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10×10×10=1000(厘米3),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④利用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验证——想: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3)教师小结:大家已经验证了1分米3=1000厘米3。想一想,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米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全班交流,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推导过程。

[板书:1米3=(1000)分米3]

师:你能说一说,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小结: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3.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摆、切、算等方法验证了1分米3=1000厘米3,1米3=1000分米3,共同验证了“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个猜想。

(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1米3=1000分米3)

你还能联想到什么?(液体的体积单位:1升=1000毫升,1L=1dm3)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8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必须对要学习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愉悦。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此,本教学设计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体积的概念,同时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物体,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掌握新知。

2.在实践中掌握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设计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表象,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充分参与了学习的过程,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 1 cm3、1 dm3、1 m3的正方体模型

1.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是什么吗?(是乌鸦)据动物行为学专家研究,乌鸦是除人类以外具有一流智商的动物,其综合智力大致与家犬的智力水平相当,“乌鸦喝水”的故事就反映了其思维的巧妙。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看图讲故事。

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3)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体积概念的表象。

2.实验证明。

教师演示: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并提问:为什么会这样?

3.揭示体积。

(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提问:这两个石头所占的空间一样吗?哪个占的空间大些?怎样用实验证明呢?

生:把两个石头浸没在装有同样多的水的杯子中,水面上升多的占的空间大,水面上升少的占的空间小。

(2)试一试。

找一名学生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两个石头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1.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

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的大小,下面有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课件出示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师:到底谁大谁小?为什么?(课件展示将它们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因为左边的长方体被平均分成了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长方体被平均分成了15个小正方体,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长方体大。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1)提出自学要求。

师: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请大家阅读教材,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学生阅读后汇报。

①1立方厘米有多大?怎样记住它?请具体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合用立方厘米作单位?(1立方厘米约一个手指尖的大小)

②1立方分米有多大?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请用手势表示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1立方分米约一个粉笔盒的大小)

③1立方米有多大?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框架,让学生看一看,具体感受一下1立方米的正方体大约有多大,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3)再次感悟。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38页----39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 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观察法和自学交流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目标引领: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三)问题导学:

1、建立“体积”概念。以小组进行实验,然后汇报:

(1)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

(2)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

(3)结合课本理解体积的意义。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橡皮、铅笔盒、书包。 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

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具体切分请同学们概括大屏幕演示。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自学课文15页内容,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自学要求: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学生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问: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练习操作,师观察巡视: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

(七)板书设计: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改写。

2、进一步能正确地进行体积换算和进行有关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迁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单位间名数的改写。

2.综合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

2、练一练:

(1)6立方米=()立方分米

0.8立方米=()立方分米

4立方米=()立方厘米

3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800立方分米=()立方米

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2)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二、练习:

1、练习八第3题:

本题主要是先算出长方体的奥运心愿墙的体积,以及每个小正方体塑料积木的体积,然后看这面奥运墙包含多少块积木。计算时要注意计量单位的统一和换算。

2、练习八第4题,在计算凳面和凳腿的体积时,要注意凳腿是两条。在求出50个凳子的体积后,还要将立方厘米转换成立方米,然后利用“1方=1m3”得出共用混凝土多少方。

3、练习八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八第6题,在计算围墙体积时要先把长、宽、高化成相同的长度单位——米

15×0.24×3=10.8(m3)

10.8×525=5670(块)

1、练习八第7题: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总和相等,可以通过观察或计算得出正方体的棱长是(6+5+4)÷3=5(dm),体积是5×5×5=125(dm3);长方体的体积是6×5×4=120(dm3)。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单位的改写等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体会?

相关攻略

相关新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