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首页 范文大全 正文

声声慢教案

2023-11-13 08:42:55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每位教师为了提供优质的教学,都需要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然而,教案和课件的编写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准确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首要步骤。在本文中,1569下载站编辑将向大家推荐一篇题为“声声慢教案”的优秀文章,相信您会从中获得许多创新思维和收获。

声声慢教案 篇1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诵读品味,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抓住意象,体验意境,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

3、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教师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的发言作好点拨、补充和总结,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眼泪和愁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悲怀愁情的诗词。(让学生回忆有关“愁”的诗词名句)。教师总结:真是愁有景,愁有声,愁有泪;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词评家誉为“写愁第一高手”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用心灵来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声声慢》吧!

二、作者简介,学会“知人论世”

1、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做最后总结,强调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出示幻灯片李清照简介)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风格清新婉丽;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2、让学生分别猜出《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属前期还是后期作品,以加强学生对作者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鉴赏词要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时代背景,要知人论世,不能孤立地解读文本。

(出示幻灯片,显示前两首词)

三、整体感知

1、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况且《声声慢》又是一首词作。我们知道,词极具音乐性。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词,边读边揣摩,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词人的感情。

2、提问:朗读《声声慢》时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学生发言讨论,互相补充印证。

明确:愁苦。

3、让学生自由发言,归纳出本词的朗诵方法并作示范朗读。

4、全班同学按以上几位同学总结的方法齐读全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特点。

声声慢教案 篇2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得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得孤寂落寞、悲凉愁苦得心绪,具有浓厚得时代色彩。下面是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请参考!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上下片得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作者得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作者孤独寂寞得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得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得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得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得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得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得,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得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得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得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得忧伤,而等她说完,那种伤感得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得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得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得,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得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得一声悲鸣,那种哀怨得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词人未愈得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得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得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得雅致。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得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得孤独得煎熬。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得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得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得,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得一切,使词人得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直截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得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得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得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得,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得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得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得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得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得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得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得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得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得“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得。至于下文“雁过也”得“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得,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思乡得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得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这里既写出自己无心摘花得郁闷,又透露惜花将谢得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得“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得朴素清新得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得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倚声家得不假雕饰得本色,诚属个性独具得抒情名作。

声声慢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

2、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清照语言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以《武陵春》导入

1、诵读李清照的《武陵春》。

问:这首词哪一句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明确:把抽象的愁形象化。

2、请同学们举出类似用法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这么重呢?连小船都载不动,那么同样写于晚期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板书《声声慢》

二、朗读,初步感受。

1.听录音

2.请一学生朗读

3.全体齐读

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里直接传达出来了?(“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了此词写的内容以后,下面重点探讨作者为什么愁和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三、具体赏析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词人寻觅什么?

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

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

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

②为什么寻觅?

环境孤寂,内心空虚,百无聊赖。

③结果怎样?

凄凄惨惨戚戚

这十四个叠字看似平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的字字是愁,声声是愁,给人的感觉是满眼都是泪。所以从抒情方式的角度看,这句属于直接抒情。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词人写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天气。“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南宋词鉴赏辞典》作“晓来风急”,哪个贴切?(能自圆其说即可,锻炼对整首词的感受能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①“晚来风急”承前“乍暖还寒”,秋天的晚上与白天温差较大,喝酒一般在晚上比较多,且夜晚更显凄苦,衬托愁苦的'浓重。

②“晓来风急”,古人有晨起喝扶头酒的习俗。下阕的“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与之照应,白天尚且无法排遣愁苦,更何况是凄苦的漫漫长夜?一天到晚都在受愁苦的煎熬,甚至接下来的夜晚,也许第二天又是如此,“晓”使愁苦煎熬的时间显得很长,可见其浓重。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归雁,在古代诗歌中一般用来表达什么样的情丝?这里有几句关于雁的诗经。思乡,相思之情。看到归雁过,李清照为什么会伤心?

明确:①勾起思乡之愁、亡国之痛: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②流露悼亡之悲: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特别喜欢黄花。这会儿怎么不去赏花呢?是人憔悴还是花憔悴?人生至此,是“试等无心情,踏雪没意思”纵是花好月圆,也无人共欣赏。黄花就是菊花,李清照想起年轻时跟自己的丈夫踏雪寻梅,插花折柳情景,当时是那么的幸福,而如今黄花还是像往年一样开得灿烂,但是却再也没有摘花人,赏花人,任黄花开落一地,人已憔悴,何况花呢?

如何理解“如今有谁堪摘”?

明确:(1)“有谁堪与共摘”:当年也曾与丈夫“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而今“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又勾起悼亡之悲。

(2)“有何可摘”: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摘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你看,它们都抱枝枯萎了。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5、“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不能看天空过雁,不想摘地上黄花,只好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如何理解意象“梧桐”、“细雨”?

梧桐在中国古代本有夫妻的意思,后来白居易的《长恨歌》被白朴改编为元杂剧《梧桐雨》,讲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做梦,被雨打梧桐之声惊醒,“梧桐雨”这个词就成了别离的象征。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已是悲凉,加上雨更是悲凉。点点滴滴的雨打在梧桐上,更像打在词人心上,敲击着她那支离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7、“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用这些景物所传达的是万箭穿心般的愁情,这些愁一层层叠加。当词人在这种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时,她的感情就像决堤的河水喷涌而出。

这句话你能读出基层意思?

重读“一个”,“愁”复杂,不止一个。到底有哪些愁?总结一下。

重读“愁”,已不是愁所能概括,是心酸?哀怜?还是恨?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啊!

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孀居,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一生。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而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的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的越高,所以才有这千古绝唱的经典佳作。最后再一次齐读这首词。

四、艺术特色:

首先,叠字的运用。全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准确地反映出词人的孤单与凄清、沉痛与心酸、忧郁与愁闷,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

其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用哀景引发愁,以哀景来烘托愁。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五、作业布置:

1.当堂背诵这首词。

2.导学案﹙固学区﹚练习。

附板书

张厚元

声声慢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诵读品味,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抓住意象,体验意境,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

3、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教师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的发言作好点拨、补充和总结,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眼泪和愁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悲怀愁情的诗词。(让学生回忆有关“愁”的诗词名句)。教师总结:真是愁有景,愁有声,愁有泪;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词评家誉为“写愁第一高手”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用心灵来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声声慢》吧!

二、作者简介,学会“知人论世”

1、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做最后总结,强调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出示幻灯片李清照简介)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风格清新婉丽;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2、让学生分别猜出《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属前期还是后期作品,以加强学生对作者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鉴赏词要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时代背景,要知人论世,不能孤立地解读文本。

(出示幻灯片,显示前两首词)

三、整体感知

1、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况且《声声慢》又是一首词作。我们知道,词极具音乐性。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词,边读边揣摩,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词人的感情。

2、提问:朗读《声声慢》时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学生发言讨论,互相补充印证。

明确:愁苦。

3、让学生自由发言,归纳出本词的朗诵方法并作示范朗读。

4、全班同学按以上几位同学总结的方法齐读全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特点。

声声慢教案 篇5

一、目的:

1、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培养好习惯的自觉性。

2、让学生能辨识好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二、班会准备: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组员的意见,写出他们身上存在的好习惯不良习惯,并归纳成几个方面,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上课习惯等等。

三、班会的过程:

1 、由主持人提出主题:养成好习惯,迎接新学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主要是举例子说明良好习惯与成功之间的必然联系。

2 、列出学生所写的习惯,将这些典型的习惯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讨论,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并说明理由。 3 、拓展讨论,该如何克服不良习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 、树立榜样。请一些学生谈他们身上的好习惯。可以请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学生谈他们的学习习惯,请平时热爱劳动的学生讲讲他们的卫生习惯,还有一些热爱运动的学生说说他们的生活习惯等等。

5、提出下一阶段目标,学生重点要养成的学习习惯(针对班级的实际)如何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提高上课效率。

3、分小组收集学生的习惯,组长进行整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上课习惯)

4、归类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

6、树立榜样(学习好的谈学习习惯,劳动积极的谈劳动习惯,卫生习惯良好的谈卫生习惯)

7、提出目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手扔垃圾;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对不会写的作业要用心探究,力求按时交作业)

班会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觉性。

2、让学生能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班会过程:

教师讲话:同学们,你们在座的每一位上学的时间都在五年以上( 因为你们是六年级和九年级学生),通过这些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很多知识,丰富、提高了自己,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学习,对于你们是非常熟悉的一件事了,但学习习惯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学得轻松自在,又有效率,还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1、课前,我们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课前要预习,首先要熟读课文,学会带着问题学习;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1)上课前,老师正要走进教室,只看见教室内几名同学追逐打闹,其他同学加油助威。

(2)上课铃响了,某同学还在校园里慢悠悠地走,而且经常迟到。

(3)上课前,小红把学习用品准备好,在认真地预习课文;她的同桌桌面上干干净净,还在玩弄电子手表。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你认为自己在课前学习习惯方面做得怎么样?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了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上课认真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要起立,声音响亮;要发言,先举手。

(2)上课座姿要端正,读写姿势要正确,努力做到“三个一”。让学生说出哪“三个一”(眼睛离书一尺远,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远,身体离桌一拳远。) ?当场示范写字,看姿势要点是否掌握。

(3)作业要字体端正、规范,书写格式正确,纸面清洁,不边做边玩。

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1)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同学有的小声说话,有的在做小动作,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在偷偷吃东西,有的趴在桌子上睡大觉。

(2)课堂上,老师在提问问题,a同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b同学低下头,老师叫到时,慢腾腾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小。

(3)课堂上,a同学认真写字,纸面清洁;b同学边写边玩,用脏乎乎的橡皮擦字,纸面像个大花猫。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做得怎么样?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3、课后,我们又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先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

(2)按时、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

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问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情?)

(1)张同学边走路边看书,非常认真;李同学在餐厅边吃饭边看书;王同学在行使的公共汽车上看书;刘同学在黑暗的屋子里看书;孙同学在耀眼的阳光下看书;赵同学躺在床上看书;丁同学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2)小明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后,再出去玩;小华让哥哥帮他把作业做完;休息日两天,小刚玩得开心极了。明天就要上学了,今晚急急忙忙把作业做完;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小玲从来都不完成。

4、考试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自己做自己的,不看书,不交头接耳,不东张西望。

5、小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课前、课中、课后以及考试时该怎么做,能辨别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并敢于剖析自己的不足,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将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6、准备一儿歌:(课下读熟、背过,让儿歌中的内容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

早晨起,不懒睡,背着书包上学去;

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打牢成绩好;

勤于思,善动脑,积极发言才聪明;

写作业,用心记,炼就本领比高低;

课堂外,多读书,课外知识更丰富;

好习惯,我第一,健康向上有活力。

声声慢教案 篇6

《声声慢·寻寻觅觅》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阙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词的上阙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阙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阙:“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阙“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词作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声声慢教案 篇7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声声慢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诵读品味,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抓住意象,体验意境,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

3、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教师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的发言作好点拨、补充和总结,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眼泪和愁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悲怀愁情的诗词。(让学生回忆有关“愁”的诗词名句)。教师总结:真是愁有景,愁有声,愁有泪;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词评家誉为“写愁第一高手”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用心灵来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声声慢》吧!

二、作者简介,学会“知人论世”

1、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做最后总结,强调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出示幻灯片李清照简介)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风格清新婉丽;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2、让学生分别猜出《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属前期还是后期作品,以加强学生对作者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鉴赏词要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时代背景,要知人论世,不能孤立地解读文本。

(出示幻灯片,显示前两首词)

三、整体感知

1、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况且《声声慢》又是一首词作。我们知道,词极具音乐性。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词,边读边揣摩,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词人的感情。

2、提问:朗读《声声慢》时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学生发言讨论,互相补充印证。

明确:愁苦。

3、让学生自由发言,归纳出本词的朗诵方法并作示范朗读。

4、全班同学按以上几位同学总结的方法齐读全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特点。

声声慢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血泪和着文字表达愁苦的文学经典《声声慢》(板书)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出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人的代表之一。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专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板书)。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板书)。

《声声慢》是她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适当的语调吟读词作

1、全体男同学朗诵词作,女同学细听,挑他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女同学齐读,请轻声而满蓄李清照的伤痛情感。

3、师总结:我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学读书时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学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种种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换位成李清照,去用语言表达那无尽的伤痛!

四、请说出自己最有感触地方(要落实到字词)。要求同学用清晰的语言表达!

问:这首词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板书)

问: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词人独自一人守着窗口,寒风不停的袭来,喝了好几杯酒,却仍抵挡不住寒风,身上很冷,总觉得这酒很淡,酒性不烈!实际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词人的忧愁太浓,愁得用酒都无法消除,所以才感到这酒是很清淡!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得太多了!这里的什么字让我们感受深刻?“淡”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各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3、过片“滿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话直承上文。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停止。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憾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五、除了描写景物的词句外,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一开头就让人心不宁,景亦冷,情凄苦,种种情绪弥漫开来。起首三句比较形象,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今天的我们抓住文字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态!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此词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而显得格外厚重。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蕭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滿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触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

师:让我来给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词,大家最好是半闭着眼去到李清照那个凄凉的感受中。细细体会人世间的悲凉。

六、合作探究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请在文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场景,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词人形象描绘出来。注意“愁”的细腻勾画)

七、总结

堪称千古绝唱的《声声慢》,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一个女词人,经历了战乱离散,终于因着诗词,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她作为女词人的代表,给森然的中国诗坛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以其特有的女性气息感染着无数后人。让我们记住这位个性鲜明、超越尘俗的女性,记信这位别开生面的独创性作家----李清照。

八、饱含感情的诵读《声声慢》

相关攻略

相关新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