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首页 范文大全 正文

《百年孤独》读后感六篇

2023-10-18 11:22:14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阅读某人的作品,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就是读后感。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可能会了解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和情感。要怎样快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我整理了关于“《百年孤独》读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年孤独》读后感 篇1

百年的孤独,百年的经典

--临床10班*** 何玉

《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书,它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令人费解。但读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他对拉美百年的思考。这部小说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正在飙升:

奇幻的传说、具体的乡村生活、比喻典故、细腻的风景描写,都像新闻报导一样准确再现。使读者也随之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孤独是人性中最瑰丽的色彩,星索是夜空中永恒的诗;《百年孤独》的之处在于,他艺术而有力地展现了贯穿于整个人类心灵史的深刻而瑰丽的孤独感。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就像一滴墨水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渲染

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

小说的情节离奇令人迷惘。在小镇马贡多,布恩地亚家族上演着百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又由盛转衰,一百年的历程,转来转去,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

霍·阿·布恩地亚与表妹乌苏拉近-亲结婚,阿苏拉担心会像姨妈和姨父近-亲结婚那样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而拒绝与霍·阿·布恩地亚**。布恩地亚于邻居发生口角的时候,布恩地亚因为邻居嘲笑他被乌苏拉拒绝**而杀了邻居。结果死者的鬼魂搅得布恩地亚一家日夜不宁,布恩地亚家族被-迫迁移到小镇马贡多。

一开始,邦地亚家族很繁荣,但随着内战的爆发和外敌的入侵,邦地亚家族的命运迅速改变。一代人比另一代人更糟,甚至奥雷里奥·邦地亚上校领导的32次土著起义也以失败告终。到了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时候,因为与姑妈乌苏拉通婚,结果生下一个带尾巴的女婴,正好应验了一百年前吉普赛人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而这个密码的破译者就是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自己。这个无疑充满了讽刺的意味。

而这个带尾的女婴,被蚂蚁咬烂以后拖入了蚁穴。随后,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

小说的结尾是布恩地亚一家和马贡多消镇在飓风中失踪。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结尾写道:“就在奥雷良诺·布恩地亚译完羊皮纸手稿的最后瞬间,马贡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一扫而光。

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对于落后和愚昧的态度是彻底否定的,于是安排了一场飓风队旧事物来了一次彻底的清理。“百年孤独”,既是说拉美落后的时间之长,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态:

对进步和先进的漫长等待。百年孤独,百年的等待。至于之后是否会出现落后和贫穷,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马奎兹的愿望是好的:

“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马尔克斯在谈及作品中人物孤独性时,他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这是以这个家族的命运来反映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他希望于整个民族的团结。

“布恩地亚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他们的孤独并不是拥有真理的灵魂而具有的高洁峭拔,因不能与人分享智慧的快乐而孤独寂寞,而是由于与愚昧并存的感情的匮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与隔膜,这样的孤独竟可以将一个昔日曾经繁华的小镇最终消失。在此,马尔克斯是告诉人们,孤独的实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哲学,它意味着一冷漠、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事实上,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回报你,一个陷入孤独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只能与贫穷、愚昧和落后为伍。

孤独,从有人类开始有一直存在,人是群居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人拒绝与他人交流,一味地闭关自守,那他所要面对的将是永远的孤独,蒙昧的误解……也有人说,要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寻找自己,了解自己。可是,在空虚、黑暗而闭塞的世界里又怎么能真正的看清自己呢!有的也许只是胡思乱想与昏眩的错位和莫名的猜忌……

交流,使我们可以融入到社会,沟通使我们与身边的朋友、同事融洽、快乐的生活工作在一起。家人亲缘之间交流与沟通更为重要,血脉在交流和沟通中才越发地浓厚。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不同和“代沟”一词的不断夸大,可交流的人际越来越小,交流和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系,不仅是思想和观点的交流,更是生活和情感的交流。对我们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在交流中也许会因为生活成长环境的迵异,对待事物的角度,对事物的理解,人生阅历的不同而难以达成共识,但这正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共进、不断提高之际。

最低限度,我们不奢求他人接受与否,但至少可以互相理解,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除却隔阂,社会才会更和谐,事业才能腾飞!

有了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要保持孤独,不让它过去。一直孤独真的变成了百年的孤独。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会过去,相信自己,阳光总是在风雨之后!

《百年孤独》读后感 篇2

孤独而平静的读完,文字象水一样在我眼前流过,恍若亲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霜雨雪与精神洗礼,马孔多的一切都显得如此遥远而真切。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办法抵抗孤独,他们参加革命,反复做手工活,读书翻译,他们制作小金鱼,研读羊皮卷,纺织毛线衣,他们远走异乡,沉迷情欲,啃食泥土。表面看起来如此平淡甚至和睦,可事实上每个人都在经历一场惊心动魄并且艰苦卓绝的战斗,来抵御和消灭内心的孤独。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出生、成长、相爱还是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都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时不时地出来提醒你它的存在。

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必花那么大心思去抵抗孤独呢?写一本书,去一个好地方,爱一位好姑娘,赚一百万以后再赚一千万……这些都不错,但不要把这些变成抵抗孤独的武器。各种各样的体验都不过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作为战斗的筹码白白被牺牲掉。孤独无法抵抗,孤独无法遗忘,孤独不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变老衰弱,孤独不会因为爱人增多而变浅薄苍白,孤独它在这里,不动不逃,偶尔出来说几句冷笑话。

孤独,它提醒我珍惜眼前,督促我体验人生,在成功的时候可以清醒,在失败的时候淡然一笑。它让我觉得许多东西值得试试看去争取,也让我觉得许多玩意没什么大不了的。它让我在一个人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谁。

《百年孤独》读后感 篇3

我们津津乐道本书的开头,以至于很多人也许并没读过这本书,却知道这段经典的开头。重读我发现这句话不仅是在开头出现,在后文中又有如交响乐章中反复出现的旋律,故事不仅在七代同名人中往复前进,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多年以后,某人回想起过去某一时刻”的描述中曲折推进。六代以后,家族中终于出现了乌尔苏拉最担心的猪尾巴,但这个刚出生的孩子还没来得及接触这个世界就被蚂蚁掏空,只剩下一张干瘪的皮,全世界的蚂蚁一齐出动努力把他拖回巢中。

而婴儿的父亲,终于解读出羊皮卷上的神秘文字即是这个家族的历史,而他注定看不到最后一行的结局,因为他已走不出这个房间,而一切都会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不论是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执意被绑在树下,还是奥雷里亚诺上校晚年制作好小金鱼又把它们都融掉重新做,无论是终日为自己缝制寿衣的阿马兰妲,还是锁在房屋里研究羊皮卷至死的阿尔卡蒂奥第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无法分享的孤独,即使是同胞兄弟,或是亲如夫妻,他们都注定是孤独的,就像当初他们都是独自来到这个世上(双胞胎兄弟除外,但他们也无法分享彼此的孤独),个人的孤独不一样,无法排遣也无法分享,只能日复一日重复着一些连自己也无法理解的事,奥雷里亚诺上校自己也说不清当初发动战争的目的,最后生活的全部乐趣只在于一丝不苟地制作小金鱼,开始还会拿去卖了换金币继续制作,最后连**也不愿意了,直接熔了再做。乌苏拉说这家人都是疯子。事实上,这个家庭都是孤独的个体。即使过了一百年,孤独也像一个有印记的魔咒,深深地嵌在每个人的骨髓里,从出生到死亡。

刚刚收到这本书的那个下午,我坐在靠窗的沙发上翻开第一页重温这段故事,突然“啪”地一声,我身边的整块钢化玻璃霎时呲呲裂开,裂纹越来越密,像蜘蛛网一般布满整块玻璃。谁也说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玻璃无缘无故地破裂了。在来人啧啧称奇的惊叹中,我以为书中的魔力延伸到了我的生活中。

虽然再也不可能重读,希望找回当年的震撼,但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读这本书时的心悸。这是一个为我打开大门的新世界。一切都是新的,不可思议的,真实的。我也知道,这样一本魔幻现实主义的书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百年孤独》读后感 篇4

真是一部鸿篇巨制,一个家族的百年兴衰,百年来有几十位家族成员,却始终重复地用着那几个名字,有种轮回的感觉。尽管人物之间的关系之复杂,但极具个性,印象深刻,从家族中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到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梅尔基雅得斯一开始就预测到了这个家族的始末,并始终能影响着这个家族的成员。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一开始很忌惮生下猪尾巴的孩子,可是在他们的后代中却总是有不伦发生,直到家族最后一个真的出现了带有猪尾巴的孩子,这也是家族里唯一一个在爱情下出生的孩子,他以这种悲剧的出生和死亡结束了整个家族的延续。这个自带孤独的特性使得家族中好像都没有人有个好结果,比如阿玛兰妲对皮埃特罗的拒绝,导致他自杀,到后来又对赫里内勒多的拒绝,使得自己和对方都在孤苦中终老。

另外,这个家族的成员总是会陷入一种且造且毁的状态,从奥雷里亚诺上校做好小金鱼又毁了,到阿玛兰妲织好了寿衣又拆了织,他们像是看破了一切,把这当做自己活着的意义。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再由盛转衰,在我看来,好像是以前由乌尔苏拉主导家庭事务时大方好客之风抵御了家族的孤独性质,到后来费尔南达主导时,紧闭门窗,也可能是家族衰败的一种原因!

书中的美人儿蕾梅黛丝的刻画,我感觉是把家族孤独气质发挥到了极致,她是那样的美丽,应该是书中出现的最漂亮的人了,她的性格是那样天真无邪,以至于家里认为她不正常,只有奥雷里亚诺上校看出了她隐藏的睿智,那种大智若愚的感觉,她看起来不属于这个世界,,最终羽化消失在这世间。永恒有时会呈现出它自己的形态,孤独便是永恒呈现的形态!

《百年孤独》读后感 篇5

百年孤独,孤独百年

――读《百年孤独》有感

孤独,在中国文字里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王者必须永远接受孤独,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王者绝对可以在很平静的环境下独行。 孤独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压抑,或是失恋的时候出现的,那种感觉只是空虚和寂寞,称不上是孤独。孤独是一种状态,一种和谐的状态。真正的孤独是高尚的。孤独者是思考者。当一个人孤独是,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所面对的是他的真是自我。所由的人类思想都来自这里。

孤独者, 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让自己安静,他都能自得其乐。而百年的孤独,又意味着什么?

从1830年到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了数十场内战,几十万人丧生。而这本书是当时社会的缩影,集中体现了书中主人公的传奇生涯。政治家的虚伪,统治者的残酷,人民的盲目服从和愚昧,都写得淋漓尽致。

马尔克斯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庭里,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情感交流,缺乏信任和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他写这本书是希望拉丁美洲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它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在新文明的冲击下,这个古老的家庭试图走出去,寻找一个新的世界。尽管恐惧和退缩,他们还是放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溶入这个世界。

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 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这是一本介绍一个家族在一个世纪中的崛起与衰落的过程,围绕着其中两个兄弟与取了他们相同名字的后代的故事。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很孤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念、信念和标准、动机和行动准则。每个人都有光明和阴影,并以自己的方式为家庭付出一生。

在马贡多这个孤独的小镇与以马贡多小镇为中心形成的一个范围里,他们完成了生命的升华,为了他们心中的正义以及执着的信念,履行着他们从生下起就无形中担负着的职责,为一些荒诞可笑的理由,匆匆的完成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认为必须非做不可的事情。他们每个人是独立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他们是家庭的一部分,似乎不属于这个家庭。他们最大的相似之处是“孤独”一词。

孤独,自这个家庭在世界上诞生以来,就与这个家庭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们出生在一个孤独的家庭,死后也逃不出孤独这个词。

这本书最离奇的地方是在于它的叙事手法非同一般。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有一系列的情节,使小说中的读者和人物从一个起点出发,历经百年回到命运的原点。整个小说纵贯百年历史构建虚拟创造出小镇马孔多的布恩蒂亚家族7代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男男**,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在拉美民族革命运动的背景下,我们无法逃避被孤独直接或间接折磨至死的命运。

每个人内心深处其实是无比孤独的,即使他有很多的朋友,有很多的活动来塞满自己的生活,也许在他内心的某个角度还是充满着孤独。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世界上,你找不到一个能百分之百理解你的人。

我不知道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肉体。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也许这个世界给予人类的唯一的一生必须背负着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随形的孤独。

从这一点上来看,无人不孤独。身体、外部和表面都停留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里,与无数人打交道,群居。灵魂,内在的,却独居,只有在独特的世界里,精神才独立于身体而存在,思想才能与外界分享和交流,但灵魂必须要独立思考才能得到更高层次的深化。

有时候你身边的人越多,与外界的交流就越多,你得到的信息和反馈就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内心世界独特而独立的精神。外表接受阳光,内心处以安静、幽深的黑暗;外界流经时光岁月,内心的自我则得以一片凝固的永恒的时间。在这个间隙里,身体和表面都光滑无损伤,心灵经历了千锤百炼,在无数思考问题中磨砺淬炼,终于达到了成熟的一刻。

马尔克斯对于生活也许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笔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开朗还是封闭,是坚毅向上还是堕落腐化,不管他们的生活是积极向上还是纸醉金迷都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无奈感,他们都不可避免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他的作品中的世界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但仍然是愚昧落后,没有任何进步。相反,它正在逐渐下降。

百年孤独,孤独百年。人生百年,看尽沧桑!

《百年孤独》读后感 篇6

花了很短的时间,就把《百年孤独》看完了。感觉自己看书总是在追着情节走,不是太注重书所传达的情感。所以,这次也不例外。看完之后,书里的孤独压得我踹不过气来,孤独从每一个字里透出来,从每一个人物的眼神里透出来。很想写些什么,但脑海之中竟然没有丝毫话语想说,感觉浑浑噩噩的什么也做不了,自己似乎也陷入了一种孤独当中,就如书里的何塞·阿卡蒂奥,糊里糊涂地过完自己的一生,即使他是多么的感情炽热!

去找了一些书评,看了别人的感想,才能慢慢写出些字来!“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句话在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次,同时也是句很神奇精巧的开场白,“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悲哀和无可奈何的宿命感,却又凭借着巧妙的'时空交错形成了巨大的悬疑”有人如是说。小说的风格,不是很能说清楚,里面有各种荒诞离奇的情节,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作者的不停倒叙,这些都很是让人头大,理不清思绪。百年孤独里的跌但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总是隔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时,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墙淋得模糊。“也许,从上帝将布恩地亚的名字赐予这个家族,他们便注定了孤独”,布恩蒂亚家族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体,“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别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神情”,从家族第一个何塞·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校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尔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黛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奥雷良诺第二。这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孤独,逐渐的,有人在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个何赛·阿卡迪奥、梅梅;有人在对抗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丽贝卡,到最后仍然咬着手指执着地不肯死去;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独,可却无能为力,比如阿兰玛妲;有人孤独一生却不自知,比如乌尔苏拉,比如天使姑娘雷梅黛丝;还有人在生命的最后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比如上校奥雷良诺。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

“人注定是孤独的,人与人的交往都隔了一堵厚厚的墙。理解注定成为不可能,人在得到自由的同时,也得到了它馈赠的礼物——孤独”,萨特如是说。看了这句话,也更赞同王菲的《我也不想这样》中“反正最后每个人都孤独,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恋还是相爱,到最后会发现不管是需求还是被需求,心灵永远都要有自己的空间。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难免孤独。你我都是一条直线,有人与我永远很近但永远不能相交;而相交后的两条线必然愈行愈远”。孤独,对于我,究竟又意味着什么。是,此刻静静的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发呆?是,合上这本书之后再没有勇气翻开它?是。看书时即使胸中涌上无限悲哀也眼睛干涩,流不出一滴眼泪?我想我是害怕孤独的,也一直在逃避着孤独,却往往陷入更深的孤独。爱与心中最温柔的部分,都被遮掩的严严实实,再也出不来了!也许,每一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来宣泄自己的孤独,表面上的漠不关心,实际上内心深处,我们也渴望被爱,被认可,被同化,可惜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梦!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结束了?也许,这只是一个崭新的、灿烂如锦的、生机盎然的,爱情真诚无欺,幸福得以实现的乌托邦的开始?在那里,命中注定一百年处于孤独的家族最终会获得并永远享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历史需要孤独,生命需要孤独,孤独值得思考一辈子!

相关攻略

相关新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