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首页 范文大全 正文

南京读后感6篇

2023-10-10 10:41:22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在浏览搜寻结果时,1569下载站找到了一篇对您相当实用的“南京读后感”,文章的主要目标在于向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感谢您的查阅。书籍世界千变万化,内容丰富,我相信许多人读完之后都会与作者产生深深的共鸣。读书笔记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拥有的机遇。

南京读后感【篇1】

一、面孔

面孔!面孔!面孔!

一个又一个的面孔,军人的面孔、少女的面孔、老人的面孔、儿童的面孔,看完《南京!南京!》,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这一张张的面孔,仿佛一幅幅浓烈的油画,深深**撼着我的心。

那些鲜活的面孔啊,无不刻上了那场劫难的印记,我们看到了,坚毅的面孔、绝望的面孔;无畏的面孔、恐惧的面孔;思索的面孔、麻木的面孔;祈求的面孔,哀伤的面孔。很少在一部电影里能看到这么多的特写镜头,而在一部电影里很少有这样的面孔能如此震撼人心,所以这些面孔就成为最生动的**,为战争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众多的面孔中,我们既看不到扭曲的面孔,也看不到英雄的面孔。我们所看到的,平凡的面孔,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纯粹的人性。陆川突破了固有的抗日题材电影面具的人物塑造模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平凡的人,以及他们所做的,也许平凡,也许非凡的事情。

除了开头的大**场面,影片中对于那场浩劫的正面描写可以说,并不多,尤其是对于日本士兵在战争中的心态,只有少数的几个镜头跟我们一贯认为的穷凶极恶可以联系起来,其余的大多数时候,导演都是在展示真实的人性,从糖果里闻到家乡味道的百合子,第一次接触女性身体的角川,甚至还有那个走着走着突然痛哭起来要回家的日本宪兵,其实假如在和平年代,假如他们就在你我身旁,或许大家都是那么和善友好,可是,到底是什么促成了心理的扭曲呢?可怕的战争。

同时,影片里面也没有塑造英雄,带领众人坚守阵地的陆军官不是英雄,当看到阵地位置泄密,敌人蜂拥而至的时候,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守不住了,大家都散了吧。拯救了无数中国人生命的拉贝不是英雄。面对日本士兵,他甚至想用安全区的妇女尸体换取安全和食物。

最后,良心发现,对死亡漠不关心的唐先生不是英雄。为了家人的安全,他告诉日本人安全区有中国士兵。或许,稍微能称得上英雄的,就是自愿用自己换取他人安全的江小姐和姜老师了吧,可是,这样的人物实在跟我们在课本上,还有以前电视里看到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有太大的区别,难道这就是我们的英雄吗?影片最后,被日本兵抓住的姜老师面对角川淡淡地说了一句:

shot me.我终于明了,这些看似普通的人,虽然也有自己的懦弱和自私,但是面对敌人,他们表现出了中国人的无畏无惧,他们便是最大的英雄,而什么造就了我们的英雄呢?正义的战争。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都创造了不平凡的历史。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性总是不可磨灭的。我想这就是电影给我们带来的。

二、细节

老实说,我很少看电影,更少看国产电影,因为在我的印象当中,所谓的国产电影,除了正统的脸谱式大片之外,要么是动辄耗资上亿,浓墨重彩的商业大片,要么是粗制滥造,无厘头的贺岁喜剧,能够让人看起来就从内心感到震撼的,甚至称得上史诗般的巨作,我从没有看到过,可是通过《南京!南京!》,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四年时间,八千万投入,这是许多**对于《南京!南京!》介绍的开场白,其中,我尤为注意四年时间,什么样的电影可以拍上四年时间?

从一个个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四年代表着整个团队对电影的投入。

应当说,八千万的制作费用对于一部大片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天文数字,让我们来看看几组数据,中国第一部商业大片《英雄》耗资3000万美元,《无极》耗资3.4亿,《满城尽带**甲》耗资3.6亿。

而这些电影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呢?除了声光电带来的感官震撼之外,我不知道有几个人会为这些电影而感到心灵的震撼,但是《南京!南京!

》做到了。从影片中我们并没有看到由金钱堆砌起来的宏大场面,我们只看到了剧组耗尽心血所点缀出的细节,从全套的日式宪兵装备,到二战时期的装甲车、坦克,还有单响步枪,虽然我不是一个专业军迷,但是单从服装和道具上就已经可以看出制作的细致和精良。更令我感触颇深的,是里面的那些群众演员,那一个个面孔,男女老幼,表情各异,但是每一个的表情都显得如此真实,如此有感染力,我曾看过不少电视剧和电影,一到大场面,除了前头几个主角是在投入地演出之外,后面的人多半都是随便跳来跳去,仿佛一群猴子般可笑。

可是在《南京!南京!》中,我所看到的,有许多群众演员的特写,俘虏们的特写,士兵们的特写,女人们的特写,每一张面孔都富有感情,我甚至开始怀疑,那些人是不是都是专门找来的专业演员。

可是说,影片最为成功的地方,就是对着这些细节的关注和塑造,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用心在拍电影的导演。

影片另外一个成功的地方就是黑白色彩的运用,可以说,陆川很聪明地利用了黑白影片给人带来的那种怀旧感和历史震撼力,假如这部影片用彩色来演绎的话,可能不仅只是在投资和拍摄手法上要耗费更多,最终出来的效果还会差许多,有的时候,没有了视觉的冲击,电影的内涵反而要更加突出,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

关于陆川,在此之前,我可以说是听都没有听说过,只是看了《南京!南京!》之后才看到了网上的一些介绍,其中有一篇讲陆川是真正拿电影当艺术去拍的导演,有的人对此不以为然,举例说所谓的艺术片还有哪些,哪些。

但是在我看来,所谓的电影艺术,绝不只是对故事的描述,或是艺术手法的运用,而是对所有细节的关注,将场面,情节,人物和内涵有机地融合起来,给人以启示,发人深省的,那样才是电影的艺术。老实说,与陆川相比,张艺谋和陈凯歌所做的根本触及不到艺术的边缘。

南京读后感【篇2】

今天看了那部美国拍的纪录片《南京》,虽然对那段历史已经有了不少了解,高中的时候还曾经翻阅了不少资料,在学校也发起过抵制日货的宣传。但再一次看到那些真实的**,录象还是不断地令我的鼻子一镇镇酸楚,愤怒,屈辱,和那股作为国人的自尊心混杂在泪水中浸湿了领口!闭上眼睛,那一幅幅令人窒息的画面仍旧缓缓地划过脑际!

我已然不是愤青,破口大骂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被嘲笑,但反观现实,目前中国—那个短短几十年前遭受屈辱的国家,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反思过这段惨痛的历史呢!我们责怪日本教科书里没有南京大学的**。我记得我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对这段历史只有一些描述!而在高考的压力和分数的重要性下,有几位历史老师会详细地告诉学生!

我还记得那时我很期待历史课。当我谈到侵华战争的时候,我很期待老师把重点放在那段历史上,但我只感到失望。

作为80后一代,我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但至少我知道并记住了他们。我无法接受身边的同学们对这段历史的无知,高三的时候我曾在上学路上跟同学岳大头说过,可能我从学***不是个好学生,但劳资绝对是个爱国的人!而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能够如数家珍地随口说出某明星的生日,爱好等等,可以为那愚昧大众的超级n声狂发短信,却道不出南京大**发生在哪天,有多少同胞惨遭**!

sorry忍不住骂一句!仇恨可以忘记,但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

同学们都去看一看吧!为了难忘的历史,为了重新审视拒绝承认历史的日本人,为了唤醒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的中国人!

南京读后感【篇3】

参加南京保卫战的中国部队为第七十二军之八十八师、第七十八军之三十六师、教导部队、宪兵部队,另外,自淞沪担任掩护撤退的第七十四军、第六十六军、第八十三军也先后奉令退回南京参加战斗。这三支军队都是残缺不全的,很少有老兵,大部分新兵都没有经过训练。5日拂晓,第六十六军派在句容占领前沿阵地的两个团与日军接触,苦战后方始突围,损失很大。

6日,日军约一联队向湖熟镇前沿阵地猛攻,第五十一师守军抵抗后,始将湖熟镇放弃。同时,由土桥镇攻击索墅镇之日军,复向淳化镇阵地施行威力搜索,大批日机整日在淳化镇阵地轮番轰炸,守军冒死抗战。7月7日,位于淳化镇与东昌街之间的汤水镇前线遭到日军骑兵入侵。守军进入黄昏后被迫撤退到二线保卫汤山和汤水镇。

侵入淳化镇之日军以步、炮、飞机协同向守军阵地猛攻,机枪掩体都被击毁,守军**很多。至8日,日军进攻淳化镇愈烈,并分向东樵村西庄附近包围,企图截断守军归路,第五十一师奋勇抵抗,死亡累累,其中五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由于后援没有及时赶来,淳化镇下午4点就输了。

当日,日军以主力、大炮和机械化部队进攻汤山驻军第二道防线,与驻军作战至8时许。

到12月8日,日军已到达南京市郊、东北部栖霞山、东部大胡山、南部汤水镇和淳化镇、西南部徐陵关和江宁镇。此时南京守军是自上海的受挫之师,新败之余坐守孤城,而敌军士气正旺,夺城在望。

但是就崔永元的纪录片中看到和听到的,不得不说,中国的确是在南京做了比较大的准备,可是,中国方面虽然有德械部队,日本有机械化部队,他们先是飞机,接着是迫击炮,最后是用装甲车撞墙,相比之下,国民党这边的**还是差了不少的,当时的南京城墙固然很坚固,但是还是无法抵挡小日本的飞机加大炮的轮番轰击。战斗激烈那是可想而知的,“眼睛都睁不开”。

我认为国民党在当时的前线战场上确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当南京已经无法守住的时候,官兵们撤退的时候,又是异常的惨烈,有互相开枪的,甚至有被踩死的,这是个没有组织得当的地方。死了那么多的人,确实是让人很痛惜。

日本人的侵略性是令人发指的。

看了《保卫南京》之后,我体会到了,一个民族要想不被外欺负,就得强硬起来。在某些时候,即便是输,也得输的有骨气!

南京读后感【篇4】

12月13日只是历史车轮上平凡的一天,但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今年12月13日,被国家正式确定为“国家公祭日”,伤痛的历史,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回味,去咀嚼,去用心感受。

我马列主义研究会,宗旨为“唤醒青年意识”,我们有责任,做好这本分的工作,在浮华的社会,坚守一块静静地心。

物理馆302,晚上7点到9点。一群寻求心痛的青年默默的聚集到这里。

《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即使有些争议,但是在视角和描述角度上更让人震撼。

从小人物看,没有更多的布道,没有更多的宏大主题,只有战争中对人的毁灭,以及战争中对人性的扭曲。这些小人物能唤醒我们心中的慈悲,唤起我们的共鸣,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柔软。

展开日本人的内心世界,没有把日本兵描绘为野兽,而是还原成“人”,也正因为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才会更加让我们感到恐怖,明明是人,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残忍?

我们不想对这部电影发表更多评论,因为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

在影片放映之前,大家是静悄悄的,在影片放映时,大家是沉默不言的,在影片放映后,明显可以看到有些同学眼眶湿润了。

特殊的日子里,留一份严肃

特殊的日子,留一份心痛。

我想为你留下一个默哀的仪式,但我只是觉得这部电影给了你足够的思考和悲伤;再多的仪式也可能只是一个仪式

看完后,送给了大家一句话:中国是什么?中国是这里的每个人。你在**中国在**。你光明,中国就不再黑暗。

会后,第一次参加协会活动的其他同学早早离开,令人遗憾。

因为这部电影只是马研的一次活动展示,而会后的讨论才是马研的灵魂,因为在这里,你可以了解什么是马的研究。

也希望昨晚参与进来的同学,能够看到这篇文章,不应该过早的让大家离开的[委屈]

本想会后商量一下周年庆的筹备,但是今天的气氛实在是不忍打破。

于是临时让大家聚在一起,分享一下**电影之后的感想,思想的碰撞,也许,更能让大家凝聚在一起。

马研的同学,看完之后并没有过的仇恨和偏激,看的出来一个个都是内心经过挣扎,但是没有一个人说出仇恨的话语——

特殊的日子里,留一份严肃

国强才能民安,心正才能身安

想想曾经的耻辱和苦痛

珍惜和平,捍卫和平,坚守正义

中国人的尊严,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头脑

我们是中国人,让我们有能力拒绝——在耻辱面前我们无能为力

从日本人的角度看,我可以理解他们战后的庆祝活动,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能接受。

在战争面前,又有多少人能独善其身呢?或者痛快的死,或者壮烈的反抗,或者苟且偷生,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的社会道德已经无法去评价人的行为了。

南京读后感【篇5】

一次饕餮盛宴

——观“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有感

合肥市安居苑小学陈梅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一名老师,我非常荣幸能够前往古都南京,参加“七彩语文杯” 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观摩活动,让我享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为我们呈现的一次饕餮大餐。

比赛分为阅读展示、写作展示、才艺表演、课堂教学展示和知识素养现场答题五个部分。在舞台上,选手们从多方面展示了自己的综合素养,展现了当代小学语文教师的风采!他们卓越的才艺表现、丰富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技术和敏锐的思维能力,让我感悟、感动、思考--------

回顾金陵河西会场15位老师的精彩展示,在短短的30分钟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可以领略文字、分析句子、欣赏文章,把学生带入汉语的海洋。让我感受颇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词语教学异彩纷呈。

语文教学是由字词教学始发的,并由它坚实地托举起句段篇章的教学。因此,参赛选手在教学中注重单词教学的呈现,每组单词都做了精心的挑选,掌握了引导一个人移动全身的关键词来组织教学和开展学习。如6号选手执教《猴子种果树》,词语教学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学文的过程中适时地出示词语卡片,或理解词义,指导美读;或交流识记方法,指导书写。

在教到“浇水”一词时,陈老师在学生读好词语,记住字形,指导书写后,问孩子:“你能给‘浇’换个偏旁吗?”结合孩子的回答,在黑板上生字“浇”旁粘贴“绕、挠、饶”的卡片,最后编了一首儿歌,巧妙地把生字融了进去,(儿歌略)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拍手朗读着。

通过形式与近义词的比较,孩子们不仅容易记住形式,而且能理解词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一字带出多字,“举一反三,以一贯十”,注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这样的词语教学是有效的。

15号选手执教《窃读记》,这是人教版五年级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因家境贫寒买不起书,跑到书店偷偷看书的经历。执教老师在进行本课词语教学时更是别出心裁,先出示带有生字的6个句子,指导学生朗读、正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仅完成了对字音的纠正和巩固,还进行了词意、句意的理解渗透,孩子所获取的信息是多元的、立体的。

随后出示教师自编的一首小诗----“踮脚尖,钻腋下,贪婪窃读心惧怕。饥肠辘,腿难撑,挨饿受累终长大。”不仅把生字融了进去,而且涵盖了教学的内容。

在琅琅的诵读中,孩子读准了字音,也初知了文本内容,为下文的深入学***很好的铺垫。这样的词语教学是精彩的。

12号江苏选手执教《恐龙》一课,词语教学以词组的形式呈现:第一组,重点抓住“到处漫游”的“漫”字,出示该字在字典里的三个选项,让学生选择。学生们把意思写进单词里进行比较,很快选出了正确的答案。

在第二组中,展示描述恐龙特征的五个短语,引导孩子们想象单词的意思,并朗读单词的魅力。孩子的朗读非常精彩。这样的生字词没有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具体的字、词、句,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所展示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揣摩、品味语文的韵味,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阅读教学浓浓的语文味。

这样的词语教学是高效的。

此外,比赛中的几位选手在教授新汉字时,对古今汉字进行了对比和溯源,不仅让学生生动地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和意义,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这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自然会油然而生。

词语教学异彩纷呈,观察字形、掌握书写要点、教师范写、学生当堂练写等传统写字教学手段也回归了课堂。但我个人认为,低年级的写作教学时间太短,可能受到比赛30分钟时间的限制,只注重阅读而不注重写作,无法把写作教学落导时处。我认为在我们的正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每节语文课上给孩子一定的写作时间。写作就是在练习汉字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学法指导多种多样。

对于每一篇文章,选手们都能由词入手,先理清脉络,然后从重点段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去品味,去突破。这是教学的一种方法和策略。专家点评《恐龙》一课的教学时,除了肯定词语教学外,最突出的就是“版块安排清晰”。

教学伊始,老师问:你了解恐龙多少?从哪了解的?

既轻松自如地进入课文学习,又肯定了孩子的学***----从生活中,书本上,网络里能学到很多知识,表扬孩子爱学习,更会学习。接着,教学采用“三部曲”进行:理清顺序,了解大意——深入阅读,重点感悟——总结课文,明确学法。

思路非常清晰。30分钟的课要怎么上?著名特级教师高林生用了两个词概括:

清楚、简约。所谓清楚就是“目标清楚、内容清楚、流程清楚。”在12号选手的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没有老师一句句的追问,有的只是孩子独到的理解,有的只是孩子深情的诵读。

这样的课堂,明明白白,孩子不仅掌握了内容,还学会了方法。我想:这可能是12号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得分最高的原因。

15号选手执教的《窃读记》注重了孩子的品读和感悟。在仔细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梳理出作者在课文中写了什么?然后抓住“滋味”一词,抛出问题:

“窃读的感觉难以言说,你品出了作者怎样的滋味?”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快乐、恐惧、暗喜、贪婪、忐忑、轻松、担忧、激动、紧张、急切、满足······陈老师别出心裁地请学生们将自己的感受书写在黑板上,再用“窃读的滋味是——”的句式填词读句。

于是,面对黑板上偷看的味道,学生们一个个地阅读,仿佛在作者的情感世界里走来走去,读出了作者的五味杂陈,也读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最后,重点抓住“恐惧”这一感受,品读第五段的内容,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了“窃读”时的复杂心理。在这门课上,教师尊重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儿童的情绪被激活,思维被激发。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总之,用教材教,授之以渔,这是课堂教学的真理。我想用陆志平教授的话来总结一下我看课的感受——班级标准指导班级,落实班级标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七彩课堂”。

南京读后感【篇6】

每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地了解南京大学。但是当你面对一个外国人用他们的视角深沉地甚至是悲愤地讲述的时候,心中涌动的已不仅仅是那一段耻辱的历史带来的教训或是伤痛,而是在伤痛的同时有了更多的感悟。

举世闻名的南京大**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一个悲凉旋涡,960万平方公里的无奈伤痛,也是每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屈辱历史。但是对于外国人而言,或者,30万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看起来还是有点分量的数字;或者,那一段历史就是别的国家曾经的一个故事,也仅仅是一个故事而已;又或者,在震撼的同时,却在翻开另一页书的时候忘记了刚才的一瞬间的震撼……但是,这却是一部西方人讲述的中国的故事,而且是某一个国家一直都想否认想抹杀的故事。为什么他还坚持,坚持,坚持到现在,让这个我们并不陌生的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想说,是良知!我们甚至可以说,整部电影其实是良心的飞跃,跨越国界,超越语言,进入每个有良心的人的心灵!

有人评论说,这部由西方人拍摄的记录片,在描述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行为时更加客观公正。虽然影片着重的描写了当时在南京的外国人怎么样保护了20多万人的性命。当然,正是因为西方人拍的电影,才有更多的西方观众走进电影院,让西方人真正了解南京大学的真相。

不可否认,正因为西方人的介入,也许才让这段真实的历史能够让某个极尽“遗忘”本领的国家来承认这段历史。影片描述的是在南京的外国人用自己的良知怎么样保护了20多万人的性命,影片本身展现的就是良知的行为,而影片拍摄本身也是良知的驱动,这种良知来自于对历史的尊重,对人权的尊重,对真实的尊重,对内心真实的声音的尊重。这就是他们,作为外国人,几乎可以说是与整个事件并无多少直接的联系的外国人,为什么能拿起手中的摄象机并再现了那段让中国人至今肝肠寸断的历史。

这部电影的许多内容在中国还是第一次。看了很震惊。他再现了当时日军在南京的滔天罪行。但是影片里也真实地陈述了影片的立场:

这不是为了提高抗日情绪,而是为了表达反战的主题。这就是良知的力量!作为一部良知片,它不是为了促进一些负面情绪的形成,造成战争情绪的再现,而是试图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美好的期待。

正如影片所说:我们恨的不是人,而是政策,是政策促成了这一切!

当看到西方人能主动唤起这段真实的历史的时候,我对人类的良知产生信心的时候,却对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些人的“良知”缺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如果说日军当时在南京的残暴行为是当时日军的政策的纵容,同时也是日本右翼分子的指使,使得当年的日军行为在盲目与本性中犯下了滔天罪行的,我们觉得我们可以或许原谅这些人,毕竟当年的人和事在作古,历史在向前发展,但是,为什么影片中采访那些日本当年的老兵,没有一个说出或者表露出悔恨的样子,有的竟然对杀人谈的很自然,可后悔的是当时天气炎热,进城的时候忘记多喝些水。还有个老兵对j奸中国妇女的情景谈的眉飞色舞,恬不知耻的详细的讲自己也参与的灭绝人性的这种恶行。

为什么?为什么?这些人的良知又到了那里去了呢?

方明白,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良心让罪犯认识到这段历史。铭记这一段历史,这一段中国人用血泪铸成的历史,对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良知,而成为了一种责任,国人的责任。也许很多人认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才是时代的主题。

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想建立友好关系,盲目取悦日本人,甚至忘记历史。忘记了历史,就是忘记我们的未来!因为,这是一段中国人的血泪史,30万的冤魂至今无法安息;因为这是一段日本人不愿意承认的历史,即使西方人的介入也无法唤起他们承认真实的历史的勇气和胆量;因为这是一段参与恶行的日军至今尚恬不知耻地津津乐道的黑色历史!

相关攻略

相关新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