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首页 范文大全 正文

科技工作总结集锦

2023-09-17 14:26:12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科技工作总结(篇1)

,我市率先在全州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我局至连续4年荣获“州科技管理先进单位”。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是因为我们把普及推广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是科技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几年来,我们依照《科普法》和《科普条例》,利用市电视台、市科技网站、《开远市讯》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社会重视科学技术、学习科学技术、应用科学技术、开展创新活动。通过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科技下乡”、“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以及“科技活动周”,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保护知识产权专辑片、《开远市讯》“科技之窗”栏目刊登科技工作动态,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积极开展科普活动。通过多方努力,开远市科技创新进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科技进步对开远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了46.2%。

为了创造良好的科普环境,有力地推进全市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我局将乡(处)“党政一把手抓科技”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新的《开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奖金额度比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的奖金分别由元、1000元和800元,提高到2万元、1万元和8000元,并增设特等奖奖金10万元,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开远市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宏观决策研究,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开展咨询服务。科普经费由每年人均0.2元提高到0.3元,并纳入财政预算。

我们始终把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和强化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十五”期间,我市获科技进步奖省级17项、 州级37项、市级评审出21项,专利申请21件。仅20,我市就获得国家级立项支持科技项目1项、省级2项、州级9项。同时我局组织实施了市级12项,并担负起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

几年来,我市实施了一批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创新技术多、产品市场好的科技项目。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4个项目:

一是辛基磺酰氟技术开发项目。

此项目为北京大学与解化集团合作共同开发。此项目的实施,填补了我国辛基磺酰氟工业化生产的空白,使红河州在工业用表面活性剂研究开发方面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为红河州“化学工业园区”在精细化工领域的自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特色农产品保鲜增值工程项目。

此项目为天津科技大学与开远三鼎有限责任公司、开远农产品保鲜技术实验示范基地合作共同开发。这一符合云南实际的小型化、低投入、低能耗、高效益的技术模式,吸引了全省4680多人到基地参观学习。现在农产品微型节能保鲜冷库及配套技术已经在省内20多个县、市推广应用。经专家测算,推广使用这一技术后,每年可为农民增收400多万元。该项目是开远民营企业首次获得省院省校合作支持的项目,为本市企业与院校合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三是薯蓣试验示范项目。

这是专项试点工作重点项目。薯蓣种植面积达到1363.7亩,建成了卧龙谷20亩薯蓣母本园,1200平方米大棚,开展了小叶盾叶薯蓣与大叶盾叶薯蓣品种对比试验、薯蓣高产栽培技术、薯蓣有性繁殖技术及良种引进、林下套种薯蓣、薯蓣肥效、不同海拔高度引种、果园树下套种菊叶薯蓣、高产含优质品种菊叶薯蓣引种等试验示范。

四是鲜食枣品种选择与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示范项目。

此项目引进的鲜食枣优良品种市场价格好,丰富了我市的林果品种,试验示范获得了成功。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我市积极引进了人才、资金、新品种、新技术。在探索用科技手段解决“三农”问题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提高了我市自主创新能力。

在抓好科技目标管理体系各项指标的同时,我们积极为市域企事业单位(包括民营企业)、农户寻求技术支撑,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局与北大、中国农大、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省林科院、贵金属研究所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效地促进了我市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年,帮助解化集团、红磷公司申报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取得证书,提高了我市企业的标准化程度。几年来,我局组织了12个国家的农林官员和专家学者与市林业科技发展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主办了开远市三鼎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红河早熟蜜柚推介会及联想集团网络公司、开远侨茂公司承办的开远市网络科技知识普及讲座等技术交流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按照培养、引进、消化、吸收的人才战略,我市聘请了36位省、州、市内具有影响的专家作为我市“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顾问和委员,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出谋划策。我市还下派了33名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干部,作为科技特派员到乡下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我们始终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注重提高调查研究、组织协调方面的综合能力,努力服务科技创新,保证了科技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

科技工作总结(篇2)

20科技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国家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XX市及我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中等城市,打造“实力XX、美丽XX、法治XX、幸福XX”目标任务,以保平安打造和谐机关、保稳定促进科技创新为重点,不断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法治机关建设,切实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环境。

(一)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1、开展国防知识教育,做好国防科技动员潜力资源调查等工作,增强干部职工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2、严密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渗透颠覆破坏活动。3.严密防范邪教组织利用高科技手段对群众进行蛊惑和破坏活动。4.严密防护因科技情报信息被利用煽动、滋事造成社会混乱。

(二)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1、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好科技专家库,发挥专家科技政策、项目等方面的决策咨询作用,强化源头预防。2、落实科技行政调解组织、人员、场所、工作、经费“五到位”,加强专利、科技成果登记和科技进步奖权属纠纷调解程序化、规范和合法化,争取把矛盾化解于源头。

(三)维护信访工作正常秩序。1、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将信访工作纳入到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坚持常态化开门接访、下基层造访。坚持定期包案下访,按照领导、各科室工作职责划分信访工作责任,实行全方位包案化解。2、落实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平时矛盾纠纷实行每月一排查,重大假节日、敏感时期集中排查,做到把工作重心前移,把矛盾隐患解决在初始。3、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协调机制。建立信访工作联络员,对局系统内部涉及多个科室的信访件,由局综治办公室牵头组织采取联合接访方式,进行现场联合接访协调处理;对局系统外涉及到企业、科技园区、基地等信访件,由分管责任领导牵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单位联合处理。

(一)大力开展“平安机关(单位)”创建活动。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应急处置预案,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预防并妥善处理事件。2、认真落实重点要害部位、网路信息的安保措施,加强值班值勤,确保“人防、技防、物防”三到位。3、严格责任追究,实行安全责任一票否决。4、加大平安机关、单位创建的宣传力度,使之深入人心。

(二)大力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1、以局办公区的治安防范工作为重点,构建群防群治网络。充分利用本单位优势,积极配合所在社区、派出所搞好联防,配合社区组建巡逻队伍,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居民小区重点巡防。2、以湓城派出所为龙头、杨林湖社区为纽带、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人员为骨干,积极构建社区、派出所和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三位一体化的治安防控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防范效能,实现网格化管理。3、以“两管、两防”为重点,加强对常住人口、重点人口、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出租房的管理,切实控制和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4、以昌友大酒店为重点,搞好防火工作,协助消防部门对局辖区的消防设施进行常态化检查,督促整改,协助组织消防演练、消防安全常识教育活动。

(三)大力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1、组织开展科技宣传周、知识产权保护日等宣传活动,进一步推进“五进”家庭,即普法宣传进家庭、文化科学进家庭、道德教育进家庭、安全知识进家庭、扶贫帮困进家庭。2、积极开展“五城同创”活动,努力营造“五个”环境,即: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优美文明的.社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3、组织开展“五好家庭”创建活动,切实引导家家户户创建遵纪守法之家、科学文明之家、和睦友善之家、平安稳定之家,实现局系统家庭做到“六无”:无、无赌博、无纠纷、无邪教、无暴力、无犯罪,使家庭更加和睦美满,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三、推进法治机关建设

(二)加强普法工作。1、积极开展法制安全教育。认真落实普法教育规划,利用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和局党建网络平台,丰富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学法内容,组织参加法律、法规、规章等法制培训、考试,增强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守法意识。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法律制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利用科技网、科普长廊等平台,开展“六五”普法内容及《科技进步法》、《专利法》、《促进科技进步条例》等宣传;利用“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保障日、“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预防艾滋病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开展专项宣传活动。3、推进专利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工作岗位、环节、步骤,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4、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运用好科技政策、法规,结合实际制定科技创新工作文件,并做到规范。深化行政审批服务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提高依法行政、管理水平。

(三)加强防腐体系建设。1、落实觉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意识。2、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改变作风。3、落实两务公开,加强监督,打造阳关机关。

(一)开展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重点开展综治“四进”活动,即知识产权进园区,进校区、进社区、进企业,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宣传。

(二)发挥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舆论阵地作用。完善综治宣传专栏,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正面宣传,及时揭露网络上一些散布的伪科学,批驳和纠正网络上一些错误的议论和负面的宣传,发挥宣传栏宣传正能量舆论阵地作用。

(三)加强科技系统综治工作信息上下沟通,总结、推广综治工作经验,及时向市综治办及社区反应工作动态。

科技工作总结(篇3)

科技拥军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区科技局将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本着“地方所能、部队所需”的原则,围绕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切实加强领导,更新观念,建立科技拥军工作长效机制,把科技拥军工作纳入科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自身职能,立足基层,继续深化科技知识进军营、科研成果进军营、科技人才进军营活动,着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和科技练兵水平。

一、加强国防和双拥宣传

(一)结合科技下乡、节日互访等活动,不定期地走访慰问驻地部队,保持与驻军部队的密切联系。

(二)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通过宣传栏、等载体大力宣传科技拥军的相关情况。

二、深化科技进军营工作

(一)组织部队官兵参观科普教育基地等活动。

(二)依托技术力量雄厚的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主动深入部队,送科技进军营,把地方最新技术“移植”或“嫁接”到科技练兵领域,为部队提供科技成果和科技信息。

(三)组织专家开办2—4场有关现代科技知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加强实用技术培训,主要是计算机方面知识培训,大力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二是努力培养高素质军地两用人才,积极开展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如烹饪、养殖、种植等。

(四)为提高部队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协同各有关部门向部队赠送科技书籍。

(五)根据部队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收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优先推荐给部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部队的科技项目。

(六)充分发挥科技示范、辐射作用,继续引进、推广蔬菜、家畜等优良品种,推动部队副食品从普通型向营养型、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部队官兵生活质量。

科技工作总结(篇4)

一、四项主要工作实绩

根据局里统一安排,本人主要分管科技计划申报与管理、人才引进与申报、策应扶持等工作。本人能带领相关科室围绕科技局和上级部门中心工作任务,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1、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今年以来,先后帮助培育开发科技项目100余个,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6个,其中12个、省级31个、市级43个,申报的数量是去年的1.5倍;目前已获批15项,共获得项目扶持资金1220万元;重点策划谷硅新材料、腾宇机械、沃绿宝生物3家企业申报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有1项获批,获项目资金600万元。

2、引导企业争创科技型载体。在帮助企业申报各类项目争取扶持的同时,还积极服务企业做大做强,辅导企业创建各类荣誉,增强对外影响力。先后组织9家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计划并成功入选;组织2家企业申报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并成功成为入库企业;组织2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1家成功获批;组织3家企业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组织11家企业申报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并获批;组织10家企业申报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9个,目前已获批7个。

3、推动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利用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近30人,其中申请国家“”1名、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15名、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5名、市领军人才集聚计划25名,获批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1名、市领军人才集聚计划7名。

4、主动做好其它交办工作。本人今年还参与精科智能电气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职务分工,帮助园区完善了产业规划并成功申报市级特色产业基地,目前该项目已成为市委工作会议的观摩点;另外本人还负责帮办科技局招商引资项目-谷硅新材料项目,能及时处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和困难,深受客商好评。

二、品行修养、理论学习和廉政建设三项表现

1、品行修养

本人能够正确对待手中权力与服务群众的关系,依法依纪办事,努力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励,当好表率。同时,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和服务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坚持真理,抵制错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谦虚谨慎,真诚待人。反对弄虚作假、拨弄是非、言行不一的不良作风,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工作中,始终注意维护班子集体形象,讲大局、讲团结,与班子其他成员坦诚相见,不断增强班子凝聚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2、理论学习方面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自觉学习、完善自己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坚持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一是从强化党性修养出发,注重学习政治理论。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从提高工作能力出发,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结合岗位工作需要,认真研读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熟悉各种政策规定的具体应用,努力掌握业务工作开展的内在规律。三是广泛学习新知识。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学习电脑、金融、法律等现代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信息,汲取有益成分。

3、廉政建设方面

能够遵纪守法、遵章守制,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做到廉洁奉公、勤勤恳恳、尽心尽职,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保持民主作风。能牢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特别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在热情真诚的前提下,注意把握分寸,不铺张浪费,不豪华接待,给客商留下真诚办事、勤俭创业的印象。能自觉倾听和接受领导和同事们的监督,能经常提醒自己算好政治帐、经济帐、亲情帐,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着力培养廉洁、务实的良好作风。

三、最不满意的一项工作和急需提高的一个方面能力

1、最不满意的一项工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全年仅有1家企业通过认定。

2、急需提高的一个方面能力:本人不仅任科技局副局长还兼任精科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急需提高2项工作同时兼顾能力。

科技工作总结(篇5)

**镇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北10公里处,紧临省城太原,辖区面积170平方公里,平川、丘陵、山区面积各占三分之一。下设39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8996户,2.6万人。随着太原、榆次同城化进程的推进,区位、交通、资源三大优势突显。

一年来,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布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按照“抓经济、靠科技,抓科技、促经济”的工作原则,以“向科技要质量,以科技增效益,用科技求发展”作为工作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目标,坚持把科技创先的重点放在人才培训上,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促进了全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科学技术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将今年来我镇科技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今年来,我镇始终将科技工作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列入议事日程,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发挥政府班子集体力量,明确主要领导、主要部门职责,做到科技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一起抓。在发展实践中,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我镇农业土地资源有限,增收幅度不大;工业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后劲不足;林业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面临这样的困难仅依靠量的扩张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科技和人才,坚持实施科技兴镇战略,走科学发展之路。今年来,镇党委、政府就我镇的重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先后邀请省农科院教授、农大专家、区枣业中心技术人员对全镇红枣、核桃、沼气、养殖等重点产业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农民科技技术培训,成效明显。在处理关系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时,认真听取专家顾问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今年来,先后科学地作出了加快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干果经济林开发规模扩张等决策,对集镇实施整体经营开发,规划山西得天缘科技有限公司万头种猪厂基地,实施以工补农政策,这些工作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1、科技工作科学部署。

一是在研究确立全镇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坚持将“科教兴镇”贯穿于发展经济的全过程,确立了向科技要质量,以科技增效益,用科技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二是镇人民政府每季召开一次以上办公会议,专门听取科技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科技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明确分管领导负责制。始终将科技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镇人民政府要求分管领导明确职责,强化落实,形成了全镇抓科技的良好氛围。

2、科技阵地和信息工程建设逐步完善。

健全镇科技服务组织和科技推广机构,搞好阵地建设。组建三级服务机构体系,“科技局——乡镇——村”三级联动,成立了镇科技服务领导组、设立了镇科技服务站。同时在39个行政村成立了科技服务点,每村都有专职科技副村长、科技信息服务员。并发放了科技服务联系卡,在北胡、聂店等有条件的村设立硬、软件齐全的科技办公场所。镇科技办定期对镇村科技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督查,明确其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好其桥梁纽带的作用。

建设**镇网和聂店村网,推进信息进程。11月初起,配合区科技局建立了**镇网站和聂店村网站,为我镇开辟了对外宣传另一个主窗口。建网站时间紧,任务重,镇科技办的同志一道加班、加点,较为出色的完成了网站建设。截止日前我们在镇网上共发布信息312条,村网上共发布信息98条,报送区科技局信息77条。

3、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如火如荼。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市、区的安排部署,积极启动科技入户工程(即: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作为指导思想,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科技入户”工程的启动使科技成果直接应用在生产中,不仅大大提高了科技转化率,科技示范户还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主动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技术。截止11月初,全镇共发展科技示范户100余户,示范面积1000多亩,示范户农产品产量和收入提高了15%。

我们通过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两条途径,开展科技入户工程。

——科技培训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结合“3.18”科技宣传日、5月科技宣传周、“9.15”科普宣传日,围绕特色产业开发,采取综合与单项、骨干与普及、课堂与现尝项目与生产四结合的办法,分别对种植户、养殖户、外出务工人员三类人群开展培训。

科技工作总结(篇6)

一、总结要求

(一)各单位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在创新组织与管理措施、取得经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提出 2011年工作计划和推动我市科技特派员建设工作合理化建议。

科技特派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范文网

时间:2010-06-18 04:5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869次 在今年,我很荣幸被选为科技特派员,在县科技局的关心与帮助下,围绕“实体创业,服务农民”的原则,在山青水秀、省内兰花名贵品种主产地的晓天镇开展科技创业,并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现将2009年个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申报市级科技专家大院 兰在今年,我很荣幸被选为科技特派员,在县科技局的关心与帮助下,围绕“实体创业,服务农民”的原则,在山青水秀、省内兰花名贵品种主产地的晓天镇开展科技创业,并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现将2009年个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申报市级科技专家大院

兰花在晓天已成特色产业,2003年成立了兰花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近300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就有40户之多,据估计兰花协会成立年总收入在3000万元。为把兰花产业做大做强,我建议通过科技部门,以协会的名义,申报市科技专家大院,此举得到了县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此,成立了以我为负责人,副会长***

等为成员的工作机构,共同负责大院建设工作中的具体事宜如动员、协调以及所需资金的筹措和相关档案的建立等等。结合行业实际,拟定了大院的运行机制,以及执行的会计制度,我们还聘请了安农大教授该学科领头人,兰花协常务理事,合肥肥市兰协副会长付玉兰为首席专家,针对产业和市场需求,制订研发项目和项目的技术方案,同时确定本会顾问朱学存为技术方案实施督查员,以确保首席专家制订的技术方案真正有效的落到实处。建立兰花专用栽培室、配置了电脑等设施,专家大院内有制度外有标识。目前,兰蕙专家大院已申报成功。

二、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大院需求技术依托

在县科技局的主持与协调下,大院与首席专家签订了权、责、利明晰的产学研结合技术合作协议,约定安农大林学与园林学院为大院发展兰花产业研发项目作技术依托单位,为大院兰花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首席专家根据院方实际需要,负责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研发手段,实施相关的科技服务,帮助制订研发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经常来院检查指导,编写有关技术资料,定期不定期培训兰农,大院方负责免费安排首席专家在院工作期间的食宿和交通,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费,共同申报技术成果,实现利益共享等。

三、确定研发项目,打造兰花产业基地。

经过认真梳理后,拟通过为期三年时间,将大院初步建设成为皖

西一流的下山铭品新花品种园,打造成兰友交流与协作的阵地,连接市场的桥梁,兰农活动的中心。具体项目内容有六个,一是开展名贵品种对比试验。对以选育的大别山兰花十三个名贵优株(其中春兰11个如:大龙胭脂、童话、皖军梅、向天歌、晶亮天堂、褚字、中华荷蝶、新方字、皖西青龙、富贵荷蝶、晶梅;蕙兰2个即:晓天麒麟、晓天牡丹并分别对“色、香、型;叶色,花色、抗性等进行观察记载,以及收集整理会员历年数据、资料,申报省级兰花良种签订和品种登录;二是建立50m2兰花组培室和100m2标准化示范室;三是建亩规模的铭品园;四是建立下山新花种质资源圃亩;五是建立2亩成品、半成品兰花示范基地;六是实施商品兰花会员示范培育和推广。并与专家共议,制订了项目实施方案和阶段目标任务,以真正将兰花列作地方性区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推进我地兰花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四、完成了年度阶段性目标。

1、开展五次科技培训和市场与营销分析培训。本人根据大院发展规化和当前市场营销实际,从浙江请来宁波兰花大王()和省兰花协会副秘书长分别作《当前兰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和《当前市场经济下,兰花营销的策略》报告会,请本院首席专家三次深入调研指导兰农的兰室设计与栽培管理,并作专题科技报告,参训人员达450人次。

2、收集了184个下山新花(其中精品128个,极品56个),作为种资源储备,登记、标识分别栽于会员手中。

3、备齐了品种对比试验十三个名贵优株,配备了统一质材的栽培植料。

4、将大院建设内容编报省科技厅申报《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

五、提高了兰花进入市场的集约化程度。

通过专家大院建设,本人将一些高中档兰花从不具规模的花友手中收集到专家大院中来,无论是对兰花的栽培管理,还是以后进入市场经济效益的发挥,都是起着肯定性的作用,也是保护种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和花友们的拥护。通过大院一年的建设,兰友们信心更足,想的更远,并达成共识申报成立了“晓天兰花专业合作社”。(

科技工作总结(篇7)

一、 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省、市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相关文件精神,我县对科技特派员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精心部署,靠实责任,各项工作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稳步推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科技特派员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全县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有效手段全力推进,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县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800多人次(近三年每年不少于150名),仅2019年共选派科技特派员253名(包括市派科技特派员25名),其中选派合作社特派员61名,节水、防沙治沙特派员44名,企业科技特派员13名,“十大重点扶贫产业”类特派员110名。实现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同时结合树新风强动力助脱贫“八项活动”三年行动计划选派科技特派员团队10个(其中市直6个,县直4个)。形成农业、林业、畜牧、水技科技服务小分队,针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有力助推了全县扶贫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已成为一支长期驻扎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科技服务“排头兵”。据统计,截至目前,广大科技特派员累计引进作物及畜禽新品种66个,引进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28项,培育科技示范户635户,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8个、建立利益共同体7个,举办各类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班1000多场次,累计培训农民80000多人次,发放培训资料10万多份册,培养基层技术骨干1200多人。初步探索形成了多学科配合、各专业互补、科教联手、资源共享、示范带动、典型突出,适合我县科技助推脱贫攻坚的模式和特色,成为我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亮点,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2017年我县科技特派员陈立宏被省人社厅、省科技厅表彰为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

    二、 主要做法

   (一)明确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的选派形式。每年由县委组织部和县科技局牵头,会同农办、人社、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当年度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重点,明确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总体思路、选派数量、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工作要求、服务地点、服务内容等事宜,联合印发科技特派员年度选派通知,确保科技特派员基层创新创业行动服务有方向、内容有明细、成效有目标,提供实实在在的专业技术和科技服务。

   (二)出台古浪县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2017年,古浪县科技局起草了《古浪县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为确保《方案》符合我县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由县科技局牵头在全县涉农部门和各乡镇进行专题调研,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和省、市《方案》精神,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古浪县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并在涉农行业单位内进一步征求意见建议,于当年11月份上报县政府办公室审定签发执行。

  (三)培养农民技术骨干,帮带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近年来,古浪县以设施农牧业和经济林果业2大脱贫产业为切入点,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蹲点服务,**生产技术难题,1名科技特派员每年帮带培养2-3名设施农牧业或经济林果业农民技术员,1名农民技术员带动3-5户贫困户掌握日光温室、设施养殖、林果栽培等脱贫主导产业生产管理技术。截至目前已培养600多名设施农牧业或经济林果业方面的“土专家”“土秀才”,示范带动贫困户脱贫,效果十分显著。

    (四)突出抓好科技示范户建设,示范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古浪县每个科技特派员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自身特长,重点培育抓好2—3户产业示范户。在示范户建设中,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优良品种,给当地贫困农民做好示范引领,加快农村科技推广和普及,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培育建立科技示范户635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采取订单式科技扶贫,精准发力脱贫攻坚。科技特派员根据贫困村、贫困户需要,在关键农时节点,深入田间地头、贫困户家里,采取现场讲解、示范指导等形式推广农业新型实用技术、优质品种,实现了“技术服务到户、良种良法到田”。同时,主动与贫困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努力做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精准服务。

   (六)扎实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致富能力水平。积极动员和组织全县农业科技人员深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注重专业搭配,为贫困户提供菜单式贴身科技服务。结合群众需求意愿,精心制定培训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村因户制宜,突出实际、实用、实效要求,现场指导,现场示范,理论知识讲解与实地示范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课堂演示与进棚入户指导相结合,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改进培训方式,逐步做到了技术培训让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带动了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贫困户致富能力提升。

   (七)综合施策,积极助推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科技特派员立足贫困村生产发展实际,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推动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适合日光温室种植的优质瓜菜品种和适合暖棚养殖的优良畜禽品种;加大新技术引进力度,着力推广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立体栽培、高效养殖等技术;加大新装备引进力度,引进日光温室温湿度自动调控、饲草料收割贮藏加工等先进设施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不间断综合施策,使全县设施养殖业效益和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效益明显提高。

   (八)强化技术指导,助力经济林稳步发展。全县科技特派员在工作中不断通过技术指导、引进项目资金扶持等办法助力经济林发展,目前全县累计发展以红枣、红提葡萄、枸杞为主的经济林35.91万亩;建成出口经济林果基地备案4万亩、经济林果标准化示范园20个,盛果期经济林果亩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加速了扶贫产业发展进程。在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过程中,坚持产业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高的原则,架通科技与农民直接对话的桥梁。通过科技特派员面对面的直接服务,解决了农民生产中的难题,消除了农民思想上的疑虑。通过引进推广新优品种和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推动了扶贫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是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科技特派员在农村转化科技成果、建立利益共同体、创办经济实体、进行全方位技术服务的同时,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把党的富民政策带进农村,让农民吃上了政策“定心丸”;把科技送给农户,让群众拿上致富“金钥匙”,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三是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送给农民科技信息,教给群众致富招数,这是科技特派员的共识。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贴近农民、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有利条件,坚持开展多形式、深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县、乡、村各种培训基地的作用,采取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入户面授、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在最短的时间把先进适用的技术送给农民,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乡村科技人才,出现了一批种、养殖能手,增强了农业的“造血”功能。

    四是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我县农村自然条件必较恶劣,农业积累较少,农民因灾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科技特派员驻村入户后,及时将农业防灾知识传授给农户,提高了他们抗灾自救的能力。

    五是科技人员有了用武之地。科技特派员制度改变了以往一方面农民盼望科技,另一方面科技人才无用武之地的状况,实现了科技人才与农业生产的结合,既解决了农民的实际困难,同时也为科技人才创造了建功立业的平台。科技人员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获得了收入,所学的业务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积累了工作经验,增强了服务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鼓励科技人员走向市场,走向生产第一线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四、存在问题

   一是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视不够。一些部门、乡镇对下派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支持关心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推行。尤其是个别单位要求下派的科技特派员还要兼顾原单位工作,或多头挂职,特派员心挂几头,难免顾此失彼,致使下村服务时间得不到保证。

    二是科技特派员的下派配置不尽合理。主要是专业不对口,致使科技特派员不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一些科技特派员自身对下派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科技服务上。也有一些科技特派员专业知识更新慢,难以适应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

    四是缺乏经费保障。我县大多数科技特派员没有配套扶持资金,一方面,影响了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新项目的引进;另一方面,制约了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

    五是服务内容单一面窄。部分科技特派员在服务范围上拓展不够,服务内容单一,工作面窄,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探索科技特派员下村服务的有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考核、奖惩管理办法,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宣传引导和督查力度,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

    二是创新工作模式,不断提升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水平。一要要鼓励科技特派员联手结对,互帮互助,弥补专业不足。二要要鼓励科技特派员通过各种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三要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工作,充分调动原派出单位与基层单位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性。四要进一步完善推行团体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科技特派员的服务与原单位业务工作紧密融合。

   三是整合各方资源,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一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二要收集农业科技项目,募集发展基金,建立科技特派员人才库、项目库。三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寻求和探索金融与科技相结合,小额信贷扶持科技特派员创业的新路子。

    四是营造良好环境,切实解决科技特派员的后顾之忧。争取各方支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营造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助力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良好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农业科技特派员的个人总结 科技特派团工作总结

科技工作总结(篇8)

20xx年以来,xx镇科技工作在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组XX县科技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意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狠抓科技兴农工作,重视科技成果项目转化和使用,不断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开年以来,我镇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经研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组,相关单位为成员,负责全镇科技兴农工作,把它作为全镇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结合本镇实际,制订工作计划,认真上报年度工作总结,较为全面地完成了全年工作。

2、加大经费投入。今年科技兴农工作领导组聘请了沼气、名优茶技术员各一名,全面负责我镇科岭村名茶制作、沼气应用等技术辅导,投入经费 3 万元。开展了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培训,培训活动经费支出3万元,用于科技兴农工作经费支出达 2万元。

3、推广实用技术。通过印刷明白纸、现场会、入户指导等形式向农民培训名优茶制作技术、沼气使用技术、配方施肥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农业增产增效奠定了基础。

1、一是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前两年采集土样80余个,今年秋又采集土样20个,为农民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了先决条件,为农民节约用肥开支20余万元。二是开展名优茶制作技术普及,仅余岭村名茶比例达到50%以上,产值较上年增加70%以上。三是普及高产养蚕技术,重点是蚕病防治,采取“5+1”方法,农民普遍增收120元/张。

2、提高养殖业技术。年初通过政府引导,培育一大批种养大户,宋永堂 2头生猪养殖场,徐军 120 万只养鸡场,通过他们带动,提高了本镇养殖技术。宋永堂成立鑫农养殖合作社,并注册“金家寨”牌生态黑毛猪商标一个,特色农产品已具规模,提高了档次和知名度。

3、新品种推广。全年推广杂交水稻种0.6万公斤,杂交玉米种1万公斤,杂交油菜种80公斤。发展育71-1优质桑园200亩,推广方格簇养蚕300张,年购置各种新型农机72台(套)。这些推广效果,使我镇“三杂”的种子普及率达95%以上,养蚕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科技平台。

4、制订了详实的特派员工作计划。今年增加了 为我镇科技特派员。

通过这些企业的.引进和发展,为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创建了绿色通道。

6、加强了茶叶、蚕桑、动物养殖等示范园建设,提高了科技示范户带动作用,完善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种养模式,特色农业生产份额进一步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7、科技工作领导组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全年共举办茶叶、生态农业、养殖业技术培训班10场次,参训农民4000人次。

全镇共新建了 15 个村科技文化室,利用村公开栏定期或不定期发布科技信息,镇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组,各村也分别成立了科普领导小组,全面加强了科技兴农的组织工作,共有养猪、养鸡、茶叶等农特产品基地8个,起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开展各种技术培训10场次,通过宣传、培训,把新品种、新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

⑴新型农机具72台套。

⑴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党委与xx镇党委20xx年结对共建,开展活动

⑵鑫农黑毛猪养殖合作社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黑毛猪繁育示范基地

⑶中国科学院在高山猕猴桃合作社建立“典型县域猕猴桃产业化示范基地。

⑷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高山猕猴桃合作社建立“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基地”。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工作,完成了“金家寨”牌生态黑毛猪商标注册,正在立项申请qs认证,进行综合开发。

科技工作总结(篇9)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川发[20xx]1号文件及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汉川政办发[20xx]8号《关于印发〈20xx年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20xx年,我们统一部署,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了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全市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全市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扎实开展,有声有色。据初步统计:全市共组织了科技下乡赶集87场次,出动科普宣传车210台次,展出科技宣传展板221块,发放种养殖技术资料21万份、科技图书7600册、光盘2300张,赠送优质速生林木苗种2100株,接受技术咨询、现场指导10多万人次;开展了粮棉油高产高效栽培、畜禽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和新式农机具操作等各类技术培训班115期,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8600人次、新农机手1260人次;举办了新型农机具展示推介会、软盘育秧机插现场会以及油菜机播机收、棉梗粉碎还田、小麦精量联合播种施肥演示会等8场次;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160万亩次,兴办了粮棉油优质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6个、面积18万亩,水产品高效生态健康养殖万亩示范区3个、面积5万亩,农业机械化万亩示范园区2个,面积15万亩,技术示范辐射总面积90万亩。推行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了动物疫病防控。

二、主要工作成效

通过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20xx年,全市推广了粮食、棉花、油菜、蔬菜、畜禽、水产品、林木等优良品种50多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产测水健康养殖、牲猪标准化饲养、秸秆粉碎还田、油菜联合收割、小麦精量播种等实用新技术40多项,全市良种覆盖率、新技术推广率、重点技术入户到农田(鱼池、禽舍)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6%、95%、85%、60%以上。二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初步测算,全市通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共实现农民节本增产增收2.95亿元以上,其中:推广粮、棉、油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广泛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实现亩平节本增效40元,总节本增效6000万元;开展农作物病虫准测准报和综合防治,防治水稻“两迁”害虫亩平均减少用药1.4次,节约成本20xx多万元,挽回农民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7万亩,亩平节本增效210元,总节本增效1400万元;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全市生猪出栏率、家禽出笼率分别提高了9.2、5.4个百分点,料肉比提高了8.5个百分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畜禽发病率降低了2.1个百分点,促进养殖户增产增收1000万元,减少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建立河蟹、鳜鱼、黄鳝、小龙虾等优势水产板块基地26万亩,增加水产品产量320万公斤,渔民增产增收2700万元,全市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30元;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建立了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了全省首家农机作业信息查询网,实现了农田作业与机手的有效对接,全市推广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150万亩、30万亩、76万亩,促进农民节本增收9094万元,其中,机耕节本增收3750万元,机收减少水稻、小麦、油菜损失3340万斤,挽回农民直接经济损失3340万元,推广机械插秧3.8万亩,节省秧田4940亩,增产小麦增收276万元,推广秸秆还田和化肥深施技术40万亩,节肥增产增收1728万元;推广林木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林木苗种移栽成活率、成树病虫有效防治率分别达95%、75%以上,均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农民节本增收1300万元。三是促进了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xx年,全市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总产分别达到49.34万吨、1.84万吨、4.47万吨、56.8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4%、26.5%、25.8%、18.6%,其中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牲猪出栏53.43万头、家禽出笼3708.17万只、水产品产量15.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3.8%、31.3%、16.0%,家禽出笼量、水产品总量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3位。完成成片造林2.84万亩,其中血防造林6000亩,低产林改造8000亩,目前全市林木总面积已达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6.8%。四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56元,比上年增加398元,同比增长7.9%。其中,农业科技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3%,比上年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

三、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技下乡工作,成立了以副市长孙松柏为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陈国平、市农办主任杨齐强为副组长的市农业科技下乡领导小组。农业局、畜牧局、农机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科技下乡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并根据农情畜禽农时,制定了以促春耕备耕、保三夏生产、抓病虫防治、兴秋冬开发、抗旱涝冻害等为主题的科技下乡活动,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较好地推动了科技下乡活动的深入开展。水产局、林业局、市科协为切实搞好科技下乡活动和技术培训,除了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外,单位分管领导还对专家科技服务队、车辆保障、经费保证等年初都作了细致安排,从而使全年的农业科技下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农机局党委一班人对全年的农业科技下乡工作做到了早部署、早安排,将培训新农机手、推广新机具、扶持农机合作社、举办演示现场等农机科技下乡活动任务及早量化到事,责任到人,形成了局科教股、农机学校主动抓,推广站具体抓,管理股、企管股、监理站配合抓,生产厂家、商家协助抓,多方密切配合全力抓的良好氛围。

2、开展科技宣传。农业局3月初将适宜我市推广的41项主推技术编印成册,印发1000多份;翻印《湖北省农业厅20xx年春夏(秋)播主要农作物品种公告》1万份,张贴到乡、村及种子经营门店;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挂图”800份到科技示范户;与汉川市台联合举办农作物病虫可视化预报、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村沼气建设等农业科技专栏,宣传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新模式;3-11月,组织栽培、植保、土肥、科教、能源、执法等单位技术人员170余人次,深入到分水、脉旺、回龙、刁东、新河等乡镇场开展科技赶集活动,进行政策宣传和技术咨询,重点宣传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国家惠农政策和“两主”(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技术。市水产局突出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水生动物病害测报防治和检测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水产苗种繁育、汉江春季禁鱼、苗种增殖放流、水产养殖污染和船舶检测等工作,印发宣传资料5000份。市科协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3月31日,在庙头镇中心小学推出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展板30块,同时开展了科技咨询活动,接受咨询200余人次,发放科技资料5000多份,参展观众1000多人。5月中旬以来,组织市科普惠农公司在马鞍、庙头、城隍、田二河、中洲、新堰、刁东、刘隔等地开展送科普电影到村活动,共送科普电影下乡50场,播放科教片50部次计1800分钟,科普受众1.2万人次;在马口镇、马鞍乡、新河镇、回龙镇、分水镇、华严农场等地新安装科普橱窗50块,对全市科普橱窗适时整体更新内容,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政策、新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还充分发挥汉川科技馆的.主阵地功能,自制主题为《全民科学素质》、《环保520》、《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展板30多块,全年共开展科技展览8次。农机局为了使科技宣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充满活跃,充满动感,采取培训与科技赶集、机具展示有机结合,组织武汉市隆翔公司、孝感市顺业公司、久保田厂家、中机南方公司等近20个厂家商家200多台新机具,多次在赶集现场、培训现场展示和演示。林业局在3月28日和4月2日,到庙头镇和新堰镇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赠送优质速生杨20xx余株,印发《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几种常见果树的栽培技术》和《优良果树品种简介》等资料4500余份。还以项目造林为基础,组织技术专班多次深入到沉湖基地、韩集乡、新堰镇、汉北河堤防管理段等造林第一线,为广大造林大户进行造林技术指导。

3、搞好技术培训。农业局按照“市级培训乡镇科技骨干、乡镇培训村组示范户”的要求,组织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和科技骨干共130人参加了全市农业科技骨干培训班,培训内容有水稻棉花种植新技术、农作物病虫无害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沼气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题,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余隆新研究员就棉花生产技术进行了专题讲座。局直各二级单位深入基层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机防、沼气池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题培训,指导各乡镇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35场次,培训农民和科技示范户1.2万人次。畜牧局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舍、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以及“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辐射千家万户”的思路,在农闲时多以集中授课为主,为农民下村讲课,在农忙时,就派技术人员走村串户,实地现场指导。还根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要求,组织编写了《肉鸡、肉鸭养殖技术》、《牲猪标准化饲养新技术》2套培训教材,聘请了温氏家禽、温氏畜牧、飘飘鸭业的畜牧技术专业人员11名,在分水、城隍、脉旺、华严、沉湖、回龙、刁东等乡镇场所属的15个村,开设了肉鸡、肉鸭、牲猪等养殖技术培训班15个,采取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并发放培训教材1000余本、科技明白纸15000余份,共培训养鸡、养鸭、养猪专业农民600名。农机局制作了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专题片,编印了农业机械操作与保养规程、水稻机插秧培训讲义、联合收割机操作要领等培训教材3000多本,印发资料18000份。在下乡培训工作中,不仅面对面,手把手,传技到人,而且开班到乡,培训到村,巡视到户,实训到机,指导到田,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操作,边指导,让农民听了就懂,学了就会。3月份,邀请了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武汉市农机化办培训处处长涂同明)在新堰镇采用多媒体讲课,通俗易懂,效果非常好。20xx年,共开班培训11次,巡视指导近200次,共培训新型农民1660人,培训科技示范户486户,示范带动机插、机收等各类农户2.5万户。水产局以刁汊湖、华严5个村为培训重点,依托刁汊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现场指导与电话咨询相结合,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今年已完成新型农民和实用人才水产培训班32期,培训38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5万份。其中:从3月份开始,在刁汊湖示范基地开展了4期集中讲座,培训人数200多人次,参训对象分别是马口、刘隔、南河、华严、麻河、里潭等六个乡镇,主要讲解鱼病综合防治和用药规范,河蟹、小龙虾养殖等专题。11月份,在大光明饭店会议室组织举办4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发放水产技术资料1500份。从4月份开始分别在西江、新堰、中洲开展下乡培训,5月27日在华严农场,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为民教授、和水质改良专家金晖分别讲解了泥鳅养殖实用技术和池塘水质改良技术,深受渔民的欢迎。市科协对口帮扶马鞍乡艾闸村,5月8日,组织村科技示范户和蔬菜专业大户100余人,在村委会以会代训,请武汉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张原讲解蔬菜种植新技术,现场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林业局9月4日在碧海蓝天大酒店会议室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技术培训班,特邀省苗木管理总站曹键主任和省森防站陈亮科长,分别讲授杨树产业及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了造林、育苗业主80多人。

4、创建示范样板。农业局大力开展了粮棉油优质高产创建活动,创建总面积达3.2万亩,涉及3857个农户,其中万亩示范区3个、千亩展示片3个、百亩核心点10个、高产创建户44个。指导沉湖基地创建了水稻优质高产示范基地5000亩,亩平单产达718公斤,亩平增产98公斤,生产的优质稻“丰两优香1号”经翔飞米业加工后,参加了全国稻博会,获得市场好评,拿到了武汉合同订单。同时,棉花优质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也一次 通过考核验收。还按照“基地发展规模化,生产技术标准化,质量监控制度化,产业发展品牌化,生产记录可追溯”的要求,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处,面积6.7万亩,其中在庙头镇、马鞍乡建设了2.1万亩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刁汊湖、麻河镇、刘家隔镇建设了4.6万亩的绿色食品莲藕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已建成庙头镇人和垸3000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和刁汊湖八一村、潘家村5000亩绿色食品莲藕标准化核心示范区。畜牧局组织全市160名乡镇防疫员和防疫监督员,每人对口帮扶5个畜禽养殖科技示范户,共对口帮扶800个养殖专业大户,对养殖户实行跟踪服务,并指导养殖户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本年度在仙女山、韩集、城隍等地新建成牲猪、肉鸭、蛋鸡养殖小区10个。水产局加强与中科院武汉分院水生所、华农大等国家级科研院校技术合作,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对接,签定了水产良种繁育、鱼病防治、水产品加工检测、人才培养等6项合作协议,分别建立了刁汊湖万亩(2.3万亩)蟹虾鳜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华严万亩(10440亩)水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城隍5000亩健康养殖休闲渔业基地、刘隔镇网箱养鳝示范基地、刁东大口鲶繁育基地、垌冢泥鳅繁育基地、白石湖东西汊湖湖泊养蟹鳜基地等12个科技示范基地,建成水产片带面积26万亩。其中河蟹11.5万亩、鳜鱼8万亩、网箱养鳝120万平方米、黄颡鱼6.5万亩、繁育基地8400亩、健康养殖示范基地5万亩。市科协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和孝感市级科普惠农项目,大力开展科普示范活动,20xx年,实施了省级项目华严农场景湾大队名特优水产品无公害化生产技术示范,重点推广鳜鱼病无公害防治、饵料无公害养殖、鳝鱼健康养殖等新技术,通过项目示范,新增健康网箱养鳝500亩、鳜鱼和河蟹精养18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新增面积8000亩,项目区渔民人平增收520元。在抓好项目实施的同时,还成功组织推荐申报马鞍乡黄龙蔬菜专业合作社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纳入“湖北省科普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项目库。林业局积极开展林木新品种引种示范,在3月上旬,引进了林木新品种4个(丹红杨、中嘉8号、红叶杨和湘林1号),分别在庙头镇、马鞍乡、城隍镇、脉旺镇和新堰镇繁育面积60余亩。4月初,在上色湖林场杨树食叶害虫高发期间,通过汞灯杀蛾技术,有效降低了虫口密度。农机局在韩集乡、湾潭乡分别举办了油菜联合收割、油菜联合播种3个现场,在新堰镇、中洲农场等地分别举办了软盘育秧、机插、免耕直播3个演示现场,在白云大酒店举办了新机具演示推介现场,在城隍镇举办了小麦精量联合播种施肥、秸秆还田秋播综合演示现场,每次吸引近1000名群众参观学习,农民争先恐后咨询,抢着上机操作。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市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现有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建议借鉴京山、阳新等县市的经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农业主管局考试认定或派遣。

二是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偏少。市直单位普遍存在农业科技人才匮乏,知识较为单一、年龄老化等问题,大多数乡镇特别缺少专职的渔技员、农机员。建议注重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和实用人才。

三是农业科技下乡经费缺乏。据初步统计,今年参与农业科技下乡的7个部门共投入农业科技下乡经费55万元,但市财政对这些科技下乡参与单位本年度只列入很少或根本没有列入相应的专项经费。根据农业科技下乡各参与部门实际投入经费状况,建议市政府每年列支相应的农业科技下乡专项经费,以便这些参与部门每年用于农业科技下乡。

科技工作总结(篇10)

今年台州科技工作以省委《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精神为指导,按照实现“八倍增”、力促“两提高”的要求,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培育科技型企业,努力优化创新环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台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台州被评为今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并进入浙江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行列。

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44.91亿元,同比增长16.7% 。专利申请量达16956件,同比增长20.2%,授权量达10657件,同比增长4.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737件,居全省第3位。全市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7家,居全省第3位,新增新增省级研究开发中心33家,居全省第3位。毛光烈副省长在我市上报的《XX市积极培育企业研发机构 夯实创新发展基础》的政务信息中作了“台州这么抓创新、抓创新体系建设、抓创新体制改革,对头!”的批示。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9家。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企业研究院22家(居全省第3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11家,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221家。

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市高新技术产值业增加值达210.40亿元,增长7.2%,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0.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224.84亿元,同比增长6.4%。新产品产值达1016.55亿元,增长16.6%,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9.7个百分点。

深入实施《XX市科技型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多渠道发展,分层次培育,有重点支持,跨越式增长的要求,落实政策措施,加强考核评价,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重点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同时,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全市新增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9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8家,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8家。截止今年,我市共有国家级创新型示范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49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378家(居全省第4位),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09家。

1、推进高新园区转型升级。推进台州经济开发区积极申报国家高新园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正在强化高新园区规划和高新产业的培育,努力创建省级高新园区,不断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扎实开展现代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积极推进临海医化园区绿色制造工艺改造和循环化改造,加快向绿色医药高新区转型。

2、推进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总投资6620万元,建筑面积1.5万㎡的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2号研发楼于今年9月顺利交付使用,并于10月28日成功召开了浙江大学台州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支持措施。总投资3400万元,建筑面积6000㎡的中科院台州应用技术与产业化中心大楼动工建设。投资120万元建成了科技创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集科技文献共享、科技查新、科技政策宣传咨询、科技成果及需求征集发布等服务于一体,可以面向全市提供免费共享各种期刊10000余种、科技成果信息50余万项、中外专利信息2440万件。

1、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深入开展校企对接活动,通过开展科技成果展示、对接、洽谈、交易、拍卖等形式,推进我市企业和国内外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促进国内外科技成果到台州交易、转化。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浙洽会、北京科博会、西安高交会、成都西博会和深圳高交会等展会,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共吸纳全国各地技术858项,技术成交额达9.61亿元,居全省第4位。台州网上技术市场在网企业达7884家,发布技术难题521项,正式签约52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45亿元,同比增长80.34%。

2、国际科技合作取得新突破。海正药业、华海药业被列为首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省仅10家。海正药业在美国特拉华州设立海正药业(美国)有限公司,与美国辉瑞公司等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国际研发项目27项,引进国际先进技术15项,国际合作投入超过1.5亿元,为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设立独立运营的生物制药公司,9个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其中奈韦拉平片杂质分析和氯沙坦钾片等产品质量标准被美国药典收录。浙江百纳橡塑设备有限公司的“连续盐浴硫化高档橡胶型材生产装备的联合研发”项目列入对俄科技合作专项项目,获得620万元的国家财政经费补助,这是台州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也是今年浙江省获资助额度最大的'项目。

3、实施中德合作提升台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工作计划。这一计划旨在通过与德系著名汽车企业及其指定的第三方供应商评估企业,以及德国相关大学、科研院所开展全面深入合作,逐步提高台州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德系汽车主机厂的配套率,进而推动台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整体竞争力的跃升。10月13日,我局和相关合作方共同主办了相关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参加的公益培训会。企业调研、评级和项目合作正积极推进中

4、深入开展军民科技合作。继续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和军工系统加强对接合作,先后组织60多家企业,分别赴哈尔滨、西安等大院名校、军工单位进行项目洽谈对接。共签约军民科技合作项目32项,其中产业化项目22项,拉动企业投资3.45亿元。引进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入驻军民两用XX市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中心。60多家企业与大院名校、军工单位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1、科技成果获奖数取得新突破。杨梅枇杷果实贮藏物流核心技术研发及其集成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的“汽车电子嵌入式平台研发及产业化”、浙江水泵总厂有限公司的“高温高汽蚀性能流程泵关键技术及产业化”、XX市农业推广站的“南方型高效设施园艺关键技术研发与生产模式创新及其产业化”等3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创历史新高,居全省各地市第3位。浙江车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高质量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的合成及产业化”、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的“高品质模具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等4个项目获得二等奖。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头孢地尼的绿色合成技术”、市农科院和XX市农业局粮油作物管理站的“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丰优54的选育及应用”等12个项目获三等奖。浙江海翔川南药业有限公司的“培南类原料药关键中间体4-aa氧化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等4个项目获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截止目前,这些项目已实现产值77.08亿。

2、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稳步增长。将实施各级重大科技专项作为集聚和配置科技资源、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来抓,指导企业做好项目的挖掘和申报工作。共有93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65个项目被列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1、出台了《关于加强创新驱动加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及省政府“八倍增、两提高”目标的实现,我局会同市有关部门调研起草了《关于加强创新驱动加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并于9月3日以市委名义发文。该意见围绕优化投入、优化产业、优化企业、优化平台、优化人才、优化环境等6个方面制订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一系列政策。

2、促进科技金融有效结合。入股浙江中新力合科技金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并在台州设立了4家分公司,为科技型企业开展私募债、现金流、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已帮助41家企业融资1.13亿元。11月28日,我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和浙江中新力合科技金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共建XX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联合发起成立一期规模为1亿元的“XX市科技人才发展基金”, 基金将全部投向台州本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500精英计划”涉及科技型企业。

3、建成了XX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该中心主要是为有知识产权法律维权问题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援助服务与支持。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咨询,受理援助请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为重大的研发、经贸、投资和技术转移活动提供知识产权分析论证和预警服务等。今年11月,该中心被评为省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科技工作总结(篇11)

一、围绕推进“三个转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按照“带状布局、连片推进、园区示范、示范带动”的规划思路,在相关部门和主产区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依托专业合作社和龙头加工企业认真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全县黄(白)姜已完成种植面积3.07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2.3%,其中,以大楠、箭板两镇10个行政村125个农经社为中心,建成黄白姜示范基地1万亩,并统筹资金260万元,建成黄白姜核心示范园区1000亩。实现统一种植技术标准,病害统防统治技术推广面达到100%,为带动农民增收和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奠定了基础。

二、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按照“村有回收点、乡(镇)有回收站、县有分拣中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制定规划方案,落实推进措施。争取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结合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新建村级回收点58个,规范已建村级回收点20个;新建乡镇回收站14个,规范已建乡镇回收站3个。新成立一家龙头企业——XX县新元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主要负责全县再生资源的回收、分拣和交易等业务,逐步实现再生资源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经营。

三、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在巩固和完善现有农资网络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回收站点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规范发展“庄稼医院”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不断深化为农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深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年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6个,并依托川业农资公司建乡镇级店4个,村级综合服务社服务社14个,规范庄稼医院9个。

四、加快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建设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供销社“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的新任务,新内容。今年以来,我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立足沐川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发展鲜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施 “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组织专合社的鲜活农产品开展“五进”(进市场、社区、超市、学校、企业)活动,其中:XX县大楠黄白姜专业合作社、XX县甩菜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五进”活动,充分发挥合作社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新建农产品直销点1个,推动合作社产品外包装规范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的农产品(“蜀贡”牌猕猴桃、“沐绿”牌大头菜和“沐绿”牌苦笋)3个,为构建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民减负。

五、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积极指导专业合作社完善基础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民主管理,建立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二是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推进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发挥专合社“服务社员、发展生产、带动农户”的作用,全年新办专合社2个,规范专业合作社1个,为农民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46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5.5%。

六、完成项目储备申报工作

按照市社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储备项目的规范、打造工作,其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和乐园猕猴桃专合社分别达到申报条件。

七、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针对县社机关和企业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签订责任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宣传活动,按时报送各类材料、报表,截止目前无任何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八、主要财务指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全社系统20xx年完成购进总额10093.34万元,比上年7232.15万元增加了2861.19万元,增加了39.6%。

完成销售总额8761.70万元,比上年6160.30万元增加了2601.40万元,上升了42%,完成了年计划7930万元的110%。

实现利润总额108.11万元,比上年81.05万元增加了27.06万元,上升了33.4%,完成年计划90万元的120%。

九、认真做好部门联系乡“挂帮包”和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

一是按照所制定的帮扶措施我社和市社一起对杨村乡龙洞村28户计划生育“三结合”户提供了资金、物资、技术帮扶:全年提供了发展帮扶资金4000余元,发展帮扶物资折资金1000余元,种养殖业技术资料200余份;二是指导杨村乡龙洞村新发展了金银花种植项目,并建立了杨村乡龙洞村计划生育“三结合”金银花基地一个;三是指导杨村乡成立金银花发展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计划通过成立专合社带动发展力争纳入项目发展规划最终更大程度地带动经济发展;四是按照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的相关要求,经过切实帮扶,所帮扶的28户对象户均达到了人均增收500元以上的目标,帮扶户也切实得到了实惠,完成了“三结合”帮扶任务。

十、加强对供销社转制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系统稳定

20xx年县供销社成功化解企业转制遗留矛盾纠纷5起、处理历史遗留问题150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20余人次,确保了系统稳定。

十一、切实抓好供销社党建工作

一是在社党组的指导下按照机关工委要求完成了社党总支、机关支部、退休支部和川业公司支部的换届选举,顺利完成了组织班子的新老交替,组织建设得到了健全;二是照机关工委要求实施了“三分类三升级”活动,目前正在进行中;三是开展了党员示范单位的创建活动。进行了示范人员、示范科室挂牌,党务、政务公开栏进行了更新,制定了一系列党员干部学习管理考核制度并执行;四是认真开展“挂、包、帮”活动,主动加强和杨村乡的联系,使“挂、包、帮”活动落到实处。

十二、主要工作目标

1、大力扶持发展黄白姜精加工龙头企业,打造沐川黄白姜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做大做强目标。

2、开工建设再生资源回收项目县级分拣中心。

3、积极推动“沐川甩菜”产加销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扩大芥菜种植面积。

4、着力培育供销社企业,壮大供销合作社实体经济,认真践行供销社“服务三农、助农增收”宗旨。

科技工作总结(篇12)

一、六类示范基地建设

全院围绕科技服务工作,实施“百千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重点抓好深州市优质小麦、玉米、牧草基地;冀州棉花示范基地;饶阳、阜城蔬菜生防示范基地和景县节水示范等基地。全院建立百亩试验田块15个,累计面积1066亩,千亩示范方31个,面积16450亩,辐射示范36万亩。其中:

冬小麦新品种示范基地以自研成果衡观35、衡5229、衡4399、衡136、衡216为主体品种,建立三级示范区。在省内建立示范基地20个,面积16940亩,省外示范基地37个,面积17.4万亩。

本院试验站核心示范区,衡观35面积 60亩,衡5229面积20亩,衡136、衡216面积各8亩。中心示范基地8个,示范面积4900亩。其中:衡观35在深州榆科镇、乔屯乡示范2100亩;衡5229在深州、武邑示范1800亩;衡4399在深州护驾迟镇前营村示范1000亩。

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 在深州市建立玉米新品种衡单311、衡单6272和金秋963示范基地共计2810亩。其中:衡单311在深州市前营示范230亩,平均亩产665公斤,突出表现结实性好,抗病虫;衡单6272在深州市榆科示范580亩,平均亩产685公斤,表现结实性好,出籽率高,抗病虫;示范区采用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示范面积1000亩,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棉花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百亩以上示范田3个,当年共计示范面积740亩。主要以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及丰产高效栽培为核心技术,同时结合青刈黑麦示范推广。在冀州市小寨乡皮村建立高效农业核心示范区100亩,在武强北代乡西刘堤村、故城坊庄镇吕疃村建立核心示范区300亩。建立棉草连作棉花中心示范区3000亩,向周边辐射推广1万亩。

牧草新品种及高效种植示范基地

与奶牛养殖小区结合,开展饲用黑麦、小黑麦、高丹草新品种与林草间作模式示范,饲用黑麦、小黑麦与高丹草一体化种植模式。分别在深州护驾迟、凤凰池;桃城区邓庄;景县龙华;邢台巨鹿;迁安市杨各庄镇罗寨村落实高丹草500亩;饲用黑麦、小黑麦430亩。

蔬菜生防技术示范基地 建成市县级示范基地6个。其中饶阳3036亩、阜城1503亩、武强486亩、省内其他地区20xx亩,共计示范7121.8亩。示范基地均采用放风口装置防虫网防虫技术;应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x虱和烟粉虱;食蚜瘿蚊防治蚜虫等生物防治技术;熊蜂授粉技术;使用生物微肥及配方施肥技术防病促产和膜下暗灌、防病等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

测墒节水灌溉示范基地 分别在深州护驾迟和景县青兰乡建立了以衡观35品种为主的小麦、玉米节水高产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在景县建成“小麦、玉米节水高产集成技术”万亩示范方。

二、科技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

全院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区31个,示范面积16450亩,辐射示范面积涉及359960亩。举办规模大小不等的技术培训57场次, 发放技术资料94300份,受训群众16120人次。利用各种媒体宣传33次。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13次,观摩1140人次。

(一)春季抗旱专项工作赢得社会赞同

针对初春的特大旱情,我院科技人员及时行动,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从春节期间开始对旱情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并在2月10日前将各项措施印成明白纸发放到各示范户,现场指导1500多人次,培训县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农民代表共3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多份,接受河北农民频道、经济日报、科技报、农民报、河北日报等采访10多次,新闻报道10多次,同时给河北电视台、河北科技报、衡水电视台等各新闻媒体输送了抗旱技术资料,为农民科学抗旱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新品种示范成效显著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和跟踪技术服务、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及我们采取的示范与繁种相结合的方式,切实给示范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4900亩示范区,平均亩节水40-50m3,增产60-80kg,增收节支总额超过120万元,共计节水20多万方,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在春季特大旱情之下,我院示范的品种均表现突出的抗旱优势,特别是衡观35,一般亩产达530kg以上,比当地一般品种增产60-100kg。武强吴寺村创亩产650kg的高产记录。

(三)生防技术示范助推无公害生产

通过生防技术的实施番茄增产15%左右,茄子增产24.0%,授粉后没有发现奇形果,黄瓜增产3%,大棚蔬菜平均增值1050元/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700多万元。示范区及示范辐射区使用的化学农药普遍减少1/2左右,剧毒农药全部不再使用,示范区90%以上的蔬菜质量达到国家绿色食品安全标准。

(四)科技培训服务提高了农民素质

通过科技培训解决了当地作物生产中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实现了增产、节本、降耗,提效。受训农民系统掌握了新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期确定等生产关键技术,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科技素质。小麦育种、节水技术、生防技术分别组织了全国、全省范围的科技培训。全年组织技术培训57场次,受训11266人次,进行田间技术指导60次,4860人次接受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达9.43万份。

三、科技下乡服务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与当地政府密切联系,争取支持

为更好地落实我院科技服务计划,院领导重视,亲自抓。我院与衡水市政府紧密结合,与衡水市农业局、畜牧局结合,先后组织召开设施蔬菜生物防治、林草间作现场观摩会。得到衡水市、深州市政府主管农业领导、示范区所在乡、村领导的支持,同时还得到市财政的经费资助。

春天小麦抗旱工作、9月份局部地区作物发生涝灾,科技人员及时到灾区调研灾情,向衡水市主管副市长进行了回报,并在衡水日报发表文章,指导农民科学救灾、减灾,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抗灾减灾技术服务。

通过与政府结合,不仅很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服务能力、扩大了我们自身的社会影响。我们的服务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XX年我院被授予衡水市科技下乡先进集体。

(二)树标立牌,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

只有让农民能够直观的看到新成果的特点、优势和增产的潜力,才能让基地真正起到示范、桥梁、纽带作用。只有让农民亲眼看到示范效果才能信服。在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制做13个展示牌,置于基地显著位置,组织临近各村领导和种植大户进行参观,让农民能够最直接的看到新成果的优势。同时盛市、院领导多次到示范基地进行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三)采取多种方式,发挥各自优势

科研单位与种业公司联合有效地提高了科技服务的效果。核心示范区与一般示范区由本院亲自掌握,9个基地示范面积4980亩。辐射示范区与省内知名种业结合,共建立示范基地49个,面积18.6万亩。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企业的繁种推广优势,实现示范繁种一体化,获得双赢。

(四)科技宣传与科技服务促进了成果转化

针对春季小麦旱情在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进行了小麦春季抗旱管理技术讲座,在衡水电视台新农村栏目举办了题为“今年的小麦怎么管”的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讲座。9月份中央电视台7套播出了抗旱节水、高产广适衡观35的专题报道;8月10日至9月20日一个月在河北经济频道(2套)《天气预报》片头做有声动画广告82次;8月1日至9月30日两个月在衡水综合频道《衡水新闻》后做有声动画广告120次;9月份在河北都市频道做衡观35短篇专题4次。就大灾之年衡观35的突出表现接受河北日报等多家报刊的采访并刊登。使农民对新成果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组织现场观摩,增进领导、农民对科技的认识

5月份组织了衡观35、衡4399小麦示范田“全国小麦产业体系小麦观摩会”,全国小麦产业体系专家、省市各级领导200多人参加;同期与河北兰德泽农种业联合组织“小麦新品种衡4399大型观摩会”,各级种子公司、种子经营、种植大户等200多人参加。当年还多次组织了蔬菜生防、牧草种植、玉米品种、棉花品种、节水技术的现场观摩会,每次都邀请各级媒体记者,给予真实充分的报道,让广大农民得到相应信息,加速成果转化。

四、明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以深州市“百千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为中心的科技服务工作,重点抓好榆科镇东杏园、下博村,护驾迟镇前营,乔屯乡林铺村、东大章等6个样板田。

2、抓好示范基地建设

落实冬小麦新品种10000亩,玉米新品种衡单311和衡单6272各1000亩,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1000亩。与玉米节水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等相配套的玉米高产样板田XX亩。

落实饲用黑麦、小黑麦示范面积500亩,高丹草示范面积500亩。

新建立以蔬菜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与熊蜂授粉技术为核心的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1-2个,示范样板500亩。一般示范XX亩。

3、搞好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

针对当前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XX年将加大科技培训力度,让农户更好的掌握技术的应用要点以实现技术的应用效果。结合国家小麦、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衡水试验站的高产示范田建设,开展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工作,重点做好深州市、景县、桃城区、武强县、安平县的小麦、玉米高产示范和科技培训工作。针对小麦生产情况冬前组织大规模的科技培训1次、小麦生育期培训1-2次,播前培训1次。组织召开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会1次培训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份。

4、组织召开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

组织小麦新品种衡4399、衡0628、衡216、衡136和玉米新品种衡单6272高产样板现场观摩各1-2次。组织测墒灌溉节水技术、蔬菜病虫害生防技术现场观摩会各1-2次。

1)精心组织,强化力量,领导协调

成立三下乡领导小组,负责对三下乡工作的组织实施、督导和检查。随时调度,以便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该项活动由主管科技服务工作的副所长陈秀敏同志负责主抓,选派知名专家6名,包括小麦专家、玉米专家、节水专家、棉花专家、牧草专家和生防专家参加此次活动。并准备队旗与横幅。

2)结合新农民工程举办技术培训

组织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农业专家,深入示范基地农村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于示范区的6000户农民。组织科技培训5-6次,培训XX人以上。组织科技大集和科技咨询活动3-4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份。要求制定统一的技术方案,由有关专家负责编写技术资料,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编写统一的培训教材。分层次对乡村技术员、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

3)开展科技扶贫送温暖活动

组织送科技下乡,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重点到四帮一扶贫村饶阳县许堡和阜城县魏王村进行帮扶。针对当地生产情况和农民需求,以技术咨询为主,物资帮扶为辅。结合技术咨询,捐赠作物新品种、蔬菜害虫生物防治产品,拟捐赠价值7000元,为贫困户捐赠人民币3000元。

4)加强媒体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为扩大科技服务与示范效果的社会影响,要加强宣传,促进成果的转化,提高专家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2次,利用cctv、hebtv、hstv、河北日报、河北科技报等媒体报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相关攻略

相关新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