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首页 范文大全 正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九篇

2023-09-15 08:22:12 来源:1569下载站 作者:小何

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师制定和实施教案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将深入分析“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并解读其内涵,仅供研究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法律建议!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1】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x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1.【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提问】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2】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 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新闻报道,同时,课文是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关注国家大事。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1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2、结合本单元的第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并区分新闻中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1、对照新闻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完成表格:(运用信息归纳法)

段落 结构 内 容 1-3 导语? ?“神五”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 ?4-26 主

事实? ?“神五”发射成功 ?30 结尾? ?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2、重点学习“主体”部分(运用合作探究法)

解决思考题: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顾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二、给主体部分拟个对仗式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3】

1、潜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

2、知识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潜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1、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1、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2、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明白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这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立刻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盼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好处。(描述式+评论式)

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

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

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

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资料――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

(三)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群众力量的可贵。

1、那些已经载入史册的光辉让我们重温了成功的自豪与喜悦,但是有位教授的话让我们感慨良深:“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很多。”在那里,“我们”主要指的是谁?“付出了很多”到底又是付出了些什么呢?

明确:“我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航天员……

“付出”――智慧和心血、精神和个人力量……

点评:他们将几千年来民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用自己的努力和心血为我们创造了奇迹,谱写了一曲飞天壮歌。以前有那么多朴实无华却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

(1)“神四”发射时工作人员为了扶住即将倾斜的仪器而双手严重受伤亦无怨无悔;

(2)“非典”隔离时期的电话指挥、坚决不下火线,保证“神五”的成功发射;

……

所以,我们要为他们鼓掌,要感谢他们的付出。这倒是让我们想起了魏巍作品中的一句话:“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看来,他们不仅仅是最可爱的人,还是最敬业、最伟大、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2、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一系列强而有力的保障,除了技术与人员的投入以外,其实还需要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及的`知识进行再深入思考分析)

明确:(1)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和决策。如:毛泽东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邓小平的“863计划”、江泽民的“下决心搞载人航天”等关键时刻作出的正确决策,极有力地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2)厚实的物质基础――强而有力的物质保障。这是离不开改革开放,更准确来说是离不开辛勤劳动创造出一切物质财富的全国劳动人民。没有经济实力,根本谈不上航天工程近十亿的经费。梦想的实现,没有劳动人民的付出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过去就是因为经济跟不上而无奈地让飞天梦想尘封在一张张构图中;如今最后有条件实现了,是因为经济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说,正如一首歌曲所唱的:“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航天事业的成功,有国家的功劳,更有人民的功劳。

小结: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要具体指出谁的功劳最大,确实很难,就应说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团结的群众、一个有理想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里的一个建设成就。

(四)探讨文章的写作特色:作为新闻报道,忠实地传递现场信息是其不容推卸的职责,但是这篇新闻关于“神五”升天的现场报道似乎不多,更多的篇幅让给了背景材料――中国航天史的叙述,仅在首尾谈及现实场景――“神五”升天。这样的新闻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你怎样理解这样的写法呢?能够回想前面几篇新闻(个性是《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作特色,结合本文思考。

预设:补充过去的重要事件更有说服力/把更多的背景放进文章使文章更有历史厚实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航天史……(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潜力)

明确:(1)背景材料虽然不必须是最新的消息,但是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的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建立在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应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拥有自豪感,同时也迫切想明白当中的一些细节,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艰辛的历程到底是怎样的。所以,针对这样的状况,本文带给了翔实的资料以及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且把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此刻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这就体现了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好处更加突出,从而反映出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就应只是关注现实的场景,还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神五”发射是重大新闻,关于它的现场报道千千万万,如果只把目光聚在这个现实场景上,那就没有太大的特色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在安排结构上巧动脑筋,以飞船发射作为线索,以“神五”发射为引子巧妙地回顾了中国航天史,让读者较全面地了解有关信息后,又以“神五”的发射作为结束。这样,首尾都是最新消息,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中间部分合理安排背景材料补充说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就使得文章的资料充实,结构合理了。这样首尾呼应的写作结构又叫“首尾圆合型的结构”。我们明白,“圆”给人的感觉是和谐、圆融、平稳的,在中国文化中,它也代表着一些特殊的含义,个性是和谐圆融,它正是不少人所追求的完美的象征。所以,这篇文章也就给人舒适平稳的感觉了。

(五)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

明确: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千年不懈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点拨: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如果把写文章比喻成“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这对于新闻来说就更为明显,因为新闻的最大目的是供人阅读,标题的吸引度往往决定了文章的阅读率,所以标题就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新闻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的必要要素。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4】

一、整体把握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二、问题研究

1北疚谋晏庥惺裁春义?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毙挛疟ǖ狼康骷笆毙裕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三、关于练习

一、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课文的标题就很有特色,请你说说它的含义。你还见过什么好的标题?介绍给大家,并就此谈谈标题对于新闻的价值。

设题意图:标题是新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积累、鉴赏好的标题。

参考答案:

参见“问题探究1”。

二、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联系平时看到的新闻,结合本文,总结一下。

设题意图:旨在由这一典范的文章了解一般新闻作品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本文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篇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国人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所做的不懈努力。

另外,这篇新闻还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三、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中国的航天人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联系课文内容,并补充课外有关资料,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设题意图:一方面梳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重大科技事件。

参考答案略。

四、教学建议

一、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三、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5】

1、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整体把握本文的结构。?

3、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一代代航天人的默默奉献精神为榜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民族腾飞奉献自己的力量。

2、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整体把握本文的结构。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预习提纲?

1、?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2、阅读《系统集成》56页、59页,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国航天大事记”

3、?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3、?筛选新闻主体部分的重点内容。?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州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回顾:)杨利伟——第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飞船。、又相继发射第二艘、第三艘载人飞船“神6”“神7”。

?远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也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中国到底是如何让飞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新闻报道?,一起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分析:导语部分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一般应很详细地描述“神5”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等。

分析: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3、?学生展示自己筛选出的各时间段的航天成就。?

①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相关攻略

相关新闻

精品软件